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HPV分型及梅毒与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05 11:20

  本文关键词:HPV分型及梅毒与尖锐湿疣复发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尖锐湿疣 梅毒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复发率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分型及梅毒与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皮肤性病科门诊诊断为CA的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并随访A组(同时合并梅毒感染的CA患者,低危型A1组,高危型A2组)、B组(单纯的CA患者,低危型B1组,高危型B2组),经微波治疗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结果满足调查条件的198例患者中,A组48例(A1组33例,A2组15例),B组150例(B1组98例,B2组52例)。A组共34例复发,其中A1组占60.6%(20/33),A2组占93.3%(14/15)。B组共79例复发,其中B1组占40.8%(40/98),B2组占75.0%(39/5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8,P0.05),A1与A2、B1与B2及A1与B1三组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880、15.924、3.894,P均0.05),但A2与B2之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P0.05)。结论合并梅毒可能提高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尤其在HPV低危型中更为显著,不论是否合并梅毒,HPV高危型较低危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更易复发。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关键词】尖锐湿疣 梅毒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复发率
【分类号】:R759.1;R752.53
【正文快照】: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和梅毒均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尖锐湿疣的复发可能与患者合并其他感染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亚型感染有关[1-3]。文章对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诊断为CA同时合并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日东,程军平,田广南,蔡川川,张文君,林仕英,陈展琳,梁幕兰;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持续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2 丁杨峰;章伟;乐嘉豫;;168例男性尖锐湿疣复发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3期

3 沈斌;屠巧峰;;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临床复发关系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5期

4 裴洪利;;对312例女性性病门诊患者进行HPV DNA分型检测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年01期

5 蒋明军,王书崎,龚向东,余艳华,陈强,高省,尹跃平,韩国柱,孙建方;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5期

6 谢海莉;赵进;李伟;顾国龙;林瑞彬;黄耿;;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林,杨健,黄新宇,张红娟,林立,陈思华;梅毒血清固定病人的脑脊液及免疫功能检测[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5期

2 周国茂;李真;张涛;马建平;田丽闪;;乌体林斯对妊娠晚期隐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年06期

3 黄晓;;综合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外口尖锐湿疣76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明尚;;尖锐湿疣复发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文昌晖;李泽春;;CO_2激光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临床观察[J];广州医药;2008年02期

6 林立真;庄文豪;张丹群;林品珍;向妞;;102例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2年06期

7 崔虹飞;王畅;于洁;王丽;徐晓燕;戴淑真;;单纯HPV感染病毒负荷量及年龄与宫颈病变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杨欣;韩福才;苏文;单彬彬;;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及NKG2D检测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3年30期

9 杨海晶;王飞;董正邦;潘永正;张敬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3年27期

10 钟永军;;梅毒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09年S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珊丽;欧琴;王鹏飞;石朝辉;陈俊;张丽芳;;温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型结构蛋白L1基因多态性及蛋白特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汶;中国生殖器疣和子宫颈癌HPV感染型别流行病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尹光文;尖锐湿疣组织中survivin、bax、caspase-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临床预后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吴剑波;抗人乳头瘤病毒体外药效模型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4 相文忠;HPV11-E6/E7与人IFNα-2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与实验免疫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孙彩虹;特殊皮肤疣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分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亚力坤·穆罕默德;维吾尔族及汉族妇女高危型HPV检测、L1蛋白表达与病毒整合的比较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8 齐蓓;外阴HPV感染表型与p53、p73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沈谷群;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高危因素、P450arom、ER-β及CYP1A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亚晴;外阴鳞癌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感染与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敏;VEGF、HIF-1α和MMP-9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7年

3 郝晓刚;长治地区尖锐湿疣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姚亚琼;VEGF、VEGFR-1和VEGFR-2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9年

5 陈剑云;优可洛外治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黄钟;2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夏俊杰;中药内服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CO_2激光后复发率的影响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韩珊珊;尖锐湿疣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刘慧源;高危型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E-cadherin、Numb蛋白的表达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10 宋文君;HR-HPV感染合并不同宫颈病变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态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廷贵,王敬云,张惠珍;HP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致病机理[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4年01期

2 张洁 ,任慕兰;HPV与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和宫颈病变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5年06期

3 黄捷;赖伟珍;韩红星;张瑛;陈庆芬;;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年07期

4 方浩;周聪云;;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浆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0年01期

5 宁云山;姜德建;刘珊珊;;卡介苗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提取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01期

6 包图雅;于娜沙;曾抗;李莉;方亮;;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6年02期

7 洪福昌,曾序春,罗斌,蔡于茂,黎佩琳,周华,董时富;深圳市2001年STD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年03期

8 吴文中;刘姝莉;李延武;宋建明;张书岭;;尖锐湿疣患者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年04期

9 张丽娜;;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1期

10 张锡宝,韩尔阳,汤少开,李季,陆美英,许斌;广州市梅毒流行病学十年回顾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丽亚;;外阴HPV感染患者中宫颈HPV分型检测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年04期

2 周建风;;外阴HPV感染患者中宫颈HPV分型检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02期

3 杨秀丽;宋丽君;陈淑葵;;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3期

4 吴文苑;段朝晖;方红辉;唐曙明;刘艾芹;;多重PCR法和HPV分型基因芯片法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5 施铮铮;杨孝军;许张晔;陈云琴;郑飞云;;外阴HPV感染患者中宫颈HPV分型检测[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程艽;三组患有可能的HPV相关疾病妇女的HPV分型、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所见[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7年02期

7 金香蕊;;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健康研究;2014年03期

8 杜趁香;王焱;;HPV分型检测分析及其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1年04期

9 张鑫;;宫颈病变患者HPV分型检测的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9期

10 陈嘉雯;余丽;谈伙荣;欧阳丽莹;;HPV分型检测在产科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贵珍;董学君;郑专;陈建军;;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作HPV分型检测及结果分析[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支园园;6257例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结果分析及CIN患者LEEP后随访HPV的意义[D];辽宁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24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24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