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鲜红斑痣患儿正常皮肤和皮损皮肤厚度高频超声测量及其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17-08-14 04:24

  本文关键词:鲜红斑痣患儿正常皮肤和皮损皮肤厚度高频超声测量及其差异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鲜红斑痣 儿童 皮肤厚度 高频超声


【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鲜红斑痣患儿不同性别、部位、年龄段正常皮肤的厚度,以及患儿皮损皮肤厚度,比较正常皮肤不同性别、部位、年龄段间的差异及皮损皮肤厚度与正常皮肤厚度的差异。方法纳入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门诊鲜红斑痣患儿60例,分组:1按性别分为2组:男性组30例、女性组30例,2组再分别分为皮损组和正常组(皮损对侧正常皮肤);2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2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7~12岁),每组再分为皮损组和正常组(皮损对侧正常皮肤)。采用高频超声(丹麦高特司科技公司Derma Lab Combo皮肤生理检测仪)测量患儿正常皮肤厚度,比较不同性别、部位、年龄段患儿皮肤厚度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正常组和皮损组皮肤厚度差异。结果1男性正常组皮肤厚度为(855.34±100.63)μm,女性正常组皮肤厚度为(861.58±100.8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部位正常组皮肤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胛区(1 083.23±76.44)μm最厚,颈部(716.70±56.67)μm最薄。3正常组皮肤厚度0~2岁为(822.09±106.99)μm,3~6岁为(895.79±101.97)μm,7~12岁为(962.49±107.50)μm,不同年龄段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加皮肤厚度增厚。4皮损组皮肤厚度0~2岁为(885.85±96.84)μm,3~6岁为(988.43±94.64)μm,7~12岁为(1 100.55±153.98)μm,不同年龄段皮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加皮肤厚度增厚。5同一年龄段皮损组皮肤较正常组厚(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精确测量鲜红斑痣患儿皮损皮肤厚度及正常皮肤厚度。正常皮肤厚度与部位、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鲜红斑痣患儿皮损皮肤厚度较正常皮肤厚度增加。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鲜红斑痣 儿童 皮肤厚度 高频超声
【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12-1-052)~~
【分类号】:R758.51
【正文快照】: 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Meanwhile,the thickness difference in healthy skin and skin les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We found that in healthy group:1 The skin thickness of boys and girls were 855.34±100.63 and861.58±100.84μm r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华;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及护理[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孟德华,刘希华,田洪英,李宝玲,李冬梅;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幼儿鲜红斑痣216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01期

3 谭军,吴东辉,钟茜,罗明灿;可调脉宽532nm激光治疗260例鲜红斑痣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05年03期

4 Lanigan S.W. ,Taibjee S.M. ,田中伟;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最新进展[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5期

5 赵友全;王亚利;范世福;张丽;顾瑛;;鲜红斑痣光谱测定系统与临床实验[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6期

6 赵士勇;;用于鲜红斑痣诊断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7 陈抗;陈勇军;刘巧;翟培明;;泵浦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61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年08期

8 苑凯华;;鲜红斑痣的激光治疗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9 陈军庞,周茂恒,王月华,邵玉兰,傅采芝,崔健力,郭鲁申;铜蒸气激光治疗鲜红斑痣[J];中国激光;1989年12期

10 顾锡荣;吴溯帆;王红叶;石杭燕;宋琳;张志民;王泽长;;溴化亚铜激光治疗鲜红斑痣[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霜雪;陈抗;陈勇军;;泵浦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161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钱辉;潘展砚;卢忠;项蕾红;;鲜红斑痣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在体检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冯微;;鲜红斑痣的治疗选择[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唐正喜;孙娜娜;;鲜红斑痣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中医美容学术年会暨贵州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激光医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为民;陈量;许爱娥;金宪强;;VPW532nm HELP-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病理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金式伦;唐孟飞;朱卫星;方向东;;铜蒸汽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报告[A];2006年浙江省整形外科与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唐明俊;;报道家族遗传性鲜红斑痣六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光动力作用下鲜红斑痣血管中单态氧产量的数学模型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智勇;赵启明;陆海山;郭剑;;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观察[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幼子;“鲜红斑痣”顽症被攻克[N];文汇报;2008年

2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主任 陈国璋教授;激光助美容之鲜红班痣[N];保健时报;2005年

3 记者 陆叶清 通讯员 陈祖亮 吴莹琛;激光治疗“鲜红斑痣”不留瘢痕[N];上海科技报;2010年

4 程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医生;宝宝得了红胎记怎么办?[N];文汇报;2014年

5 张献怀 雷永升;三0四医院应用激光新技术整形[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勤;鲜红斑痣激光疗效测评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2 钱辉;共聚焦显微镜在鲜红斑痣激光治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光;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若虹;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黄乃艳;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验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6 刘盛秀;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璇;鲜红斑痣治疗效果评估方法的研究及实现[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倩;金丝桃素光动力对鲜红斑痣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史纹豪;848例激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的回顾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4 张凤娟;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中光剂量的控制和优化[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曹梁;不同颜色分型鲜红斑痣畸形血管的形态学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吕岳华;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前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姜延祺;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能量分布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廖小华;反射光谱与荧光光谱技术在鲜红斑痣光动力诊疗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桃花;光动力疗法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儿童面部鲜红斑痣的疗效比较[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10 王月云;鲜红斑痣皮肤的光学模型及其蒙特卡罗模拟[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0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70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2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