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蕈样肉芽肿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6:16

  本文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蕈样肉芽肿发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蕈样肉芽肿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摘要】:前言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是最常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因其蘑菇形的皮损而得名。其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是小至中等大、核染色质深呈脑回状伴透明胞质的不典型淋巴细胞亲表皮增生。经典的MF经历斑片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三个临床分期。大部分MF病人可以持续稳定在早期病变,只有少数病人发展至肿瘤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以往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分别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这两者在MF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程度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在较大样本量的MF病例中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 IF)染色的方法探索Treg和三种皮肤DC: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s, LC)、真皮树突状细胞(dermal dendritic cells, d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在MF不同临床分期中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第一部分Treg与DC在MI=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布特点目的明确Treg和DC在MF各发展阶段的分布特点及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IHC染色法检测斑片期、斑块期和肿瘤期MF组织中Treg和三种树突状细胞:LC、dDC和pDC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正常皮肤作为对照。分别用FOXP3标记Treg, CD207标记LC, CD209标记dDC, CD303标记pDC。结果FOXP3定位于Treg的细胞核,在MF斑片/斑块期数量明显高于肿瘤期,斑片期和斑块期无明显区别,正常皮肤无FOXP3+细胞。和正常皮肤相比,各期MF病人均有真皮浅层LC的轻度增多,CD207定位于LC胞膜及胞质,在胞质内呈颗粒状;dDC数量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发展,数量呈递增趋势,CD209定位于dDC的细胞膜;pDC数量在各期MF中均有轻度增多,与分期无明显相关性,CD303定位于pDC胞膜。结论MF组织中肿瘤细胞间浸润的Treg数量与肿瘤分期有关,斑片/斑块期病变中Treg的数量明显高于肿瘤期;各期MF真皮组织中均有少量LC和pDC的浸润;dDC的增生和肿瘤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肿瘤期MF中数量最多。第二部分MF中Treg和dDC的时空相关性目的揭示MF各发展阶段中Treg和dDC的数量和空间位置的关系方法IHC染色后分别计数病变中每个高倍视野中FOXP3+、CD209+的平均细胞数。采用IF三重染色法检测各期MF中Treg和dDC的相互位置关系。结果斑片、斑块和肿瘤期MF组织中每个高倍视野中Treg和dDC的平均数分别是36,41,10和9,21,49。Treg浸润在肿瘤性T细胞之间,而dDC主要分布在靠近正常组织的肿瘤外围区,两者之间无紧密接触。结论斑片期和斑块期MF组织中浸润的Treg数量明显高于肿瘤期MF。相反,dDC的数量随着MF的发展而增多。在各期MF中均未发现Treg和dDC在空间位置上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调节性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5
【目录】:
  • 英文缩略语注释4-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DC和Treg在MF不同发展阶段的分布特点11-16
  • —.材料11-12
  • 二.试剂及方法12-13
  • 三.结果13-15
  • 小结15-16
  • 第二部分 MF中Treg和dDC的时相关性16-19
  • 一.材料16
  • 二.试剂及方法16-17
  • 三.结果17-18
  • 小结18-19
  • 结果图表19-26
  • 讨论26-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综述36-42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军;树突状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4期

2 戴盛明,杨春旭;树突状细胞异质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4期

3 龚乐罗 ,苏建中 ,冯久贤;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扩增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10期

4 时宏珍,戚春建,朱一蓓,席泓,古涛,时文彪,张学光;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年02期

5 周燕琼,刘小辉;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扩增与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解剖学研究;2002年03期

6 史敦云,汪明春;树突状细胞功能亚群及其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5期

7 王全楚,冯志华;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6期

8 姚莉,梁晓俐;树突状细胞的凋亡与调控[J];免疫学杂志;2003年S1期

9 孟哲峰;树突状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1期

10 赵雪倩;树突状细胞: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的药理学靶点[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涛;杜智;朱争艳;;树突状细胞瘤苗的研究进展(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建平;张明徽;倪卫琴;王青青;夏大静;张立煌;余海;曹雪涛;;γ—干扰素在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成熟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翁霞;邓晓辉;马静秋;余金妹;梁辉;;不同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培养研究[A];第三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成翔;汪晓莺;季玉红;韩毓;吴琼;;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功能的影响[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刘晓霞;陈育民;;体外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成熟度和激活性的调控[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6 包晶晶;林海霞;马t,

本文编号:687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687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