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及机理

发布时间:2017-08-21 15:13

  本文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及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光斑贴试验 细胞因子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摘要】:目的1.利用云南地区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CAD)发病率高的优势,对云南地区CAD患者和正常人的最小红斑量和光斑贴试验的差异进行测定和分析,并探讨IL-6、IL-8、IL-10、IL-12、IFN-γ与CAD发病的相关性;2.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CAD的机制。 方法1.采用SUV1000型日光模拟器对70例CAD患者和73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最小红斑量的测定,并采用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和标准光斑贴试验试剂盒对35例CAD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光斑贴试验(光源:UVA5J/cm2)。应用ELISA方法检测CAD患者、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6、IL-8、IL-10、IL-12、IFN-y的含量;2.采用UV100L半舱全身治疗系统(德国Waldmann)对6例病情稳定的CAD患者治疗,隔日一次,阳性对照组6例外擦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早晚各一次,治疗4周判断疗效和副作用。采用ELISA方法检测治疗前后CAD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IL-12、IFN-y的含量。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CAD患者组的UVA-MED、UVB-MED分别为26.49J/cm2、40.51mJ/cm2;正常对照组的UVA-MED、UVB-MED分别为41.21J/cm2、47.09mJ/cm2,CAD患者组的UVA-MED和UVB-MED均较正常人组低,两者的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CAD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不同皮肤类型间UVA-MED、 UVB-MED的差异P值均0.05,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男性的UVB-MED高于女性的UVB-MED,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AD患者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中光斑贴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0%和37.5%,CAD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高。CAD患者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12.5%)、葡萄糖酸洗必太(10%)、木材混合物、四氯水杨酰苯胺、6-甲基香豆素、三氯生(均为7.5%)等:正常对照组中最常见的光变应原依次为芳香混合物(29.41%)、秘鲁香脂(17.65%)、D-松萝酸(11.76%)等。3.ELISA结果示:CAD患者血清中IL-6、IL-8、IL-10、IL-12、IFN-γ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其中IL-6、IL-8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0、IL-12和FN-γ的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CAD患者和阳性对照组的有效率均为100%,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组无副作用,阳性对照组中1例出现皮肤变薄及色素沉着。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细胞因子IL-6、IL-8、IL-10、IL-12和IFN-y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最小红斑量的测定提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其中对UVA更敏感。2.CAD患者及正常人对照组均对多种(光)接触性变应原呈阳性反应。3.CAD的发病可能与IL-6、IL-8升高有一定的关系。4.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CAD是有效的,可在非急性期代替糖皮质激素治疗CAD。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CAD的疗效可能和调节IL-6、IL-8、IL-10、IL-12和IFN-γ的分泌有关。
【关键词】: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光斑贴试验 细胞因子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14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引言11-16
  • 材料和方法16-23
  • 结果23-31
  • 讨论31-37
  • 结论37-38
  • 展望38-39
  • 局限性39-40
  • 参考文献40-44
  • 附录44-49
  • 综述49-55
  • 参考文献53-55
  • 研究生期间文章发表情况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平;谭升顺;王琼玉;张盘谏;;中老年人慢性日光性皮炎中弹性纤维相关蛋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相关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2 李垣君;陈谨萍;;光疗及光化学疗法治疗儿童皮肤病[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年04期

3 吕晓萍,于波,吴文育,童秋生,李放娟;慢性光化性皮炎43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年01期

4 李润祥;朱慧兰;吴志华;;慢性光化性皮炎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08期

5 农祥;何黎;高燕;付兰;;慢性光化性皮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年11期

6 李秀丽;廖万清;卢忠;;上海地区100例正常人紫外线最小红斑值测定[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5期

7 李卫红;范团起;;慢性光化性皮炎的诊断与治疗[J];山东医药;2010年02期

8 邓丹琪;;慢性光化性皮炎的发病机理[J];皮肤病与性病;2009年03期

9 李乐平;段西凌;宋林红;陆洁;;慢性光线性皮炎20例的临床及光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10 李福民;陆洁;段西陵;;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预防多形性日光疹复发[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713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13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2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