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姜黄素影响HaCaT细胞增殖的靶点及对TPA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1:27

  本文关键词:姜黄素影响HaCaT细胞增殖的靶点及对TPA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银屑病 姜黄素 TPA VEGF 增殖 IL-23 IL-27 IFN-γ


【摘要】: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与周围皮肤界限分明的红色隆起,表面常带有白色小半鞘翅。因其发病部位常分布在全身各处且伴随剧烈瘙痒,严重影响外观和患者的生活质量。银屑病又极易反复发作,因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尽管银屑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欧美地区低,但总体患病人数较多。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但银屑病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甚清楚,目前主要认为是以IL-23、IL-17A、IL-17F、IL-22、TNF-α、IFN-γ、IL-1β等IL-23/IL-17/IL-22细胞因子轴为中心、固有免疫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参与、功能失调的角质形成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针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甲氨蝶呤、阿维A、他克莫司等)、激素治疗(丙酸倍他米松、维A酸类、丙酸氯倍他索等)、窄谱光照射疗法等,由于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因而限制了其应用。针对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较关键的炎症因子infliximab、etanercept、adalimumab等生物制剂由于其靶向性更强等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且停药后易复发等缺点,迫使人们继续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抗银屑病药物。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黄色粉末,由于其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及安全性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其水溶性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等缺点,目前主要用于克罗恩氏病、乳腺癌等的研究。很早也有关于姜黄素用于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可以有效改善银屑病患者皮损症状,但该实验样本量小且缺乏有效的对照等缺点,主要是由于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但为姜黄素皮肤局部给药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人们对姜黄素研究的热点是将其结构改造后增加水溶性进而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或制成新剂型以改善其生物利用度。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姜黄素凝胶,通过经皮给药的方式考察姜黄素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 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姜黄素对IL 22诱导下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银屑病时IL-22大量增加,主要作用为刺激角质过度增殖并抑制其分化,最终引起表皮增厚;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角质形成细胞(KC)产生炎症因子IL-20,和IL-22发挥协同作用,加重皮肤炎症状况;同时上调抗菌蛋白S100A7、S100A8、S100A9等使银屑病皮肤抗菌性增强。 1、本部分研究首先考察姜黄素对IL-22诱导永生化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生长状况的影响,分别利用20ng/ml和100ng/ml的IL-22刺激HaCaT细胞2h后,再利用姜黄素刺激。每隔6h通过CCK-8测活细胞吸光度,记录各处理组细胞吸光度从而记录细胞生长曲线。无论IL-22是否存在,姜黄素均可以抑制HaCaT的增殖。 2、探讨了姜黄素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IL-22与KC上的受体结合后,主要通过激活JAK-STAT3通路发挥作用。本研究利用western-blot检测了不同处理组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发现姜黄素不仅强烈抑制了IL-22诱导的STAT3磷酸化,而且几乎完全抑制了正常细胞内的磷酸化。 3、周期蛋白是调控细胞增殖重要的内部因素。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了姜黄素作用2h和6h后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在各处理组中的表达。此外还利用western-blot检测了姜黄素作用24h后不同处理组中cyclin D1和cyclin E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IL-22对周期蛋白的影响不显著,但姜黄素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均显著抑制了IL-22诱导后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 4、考察了姜黄素对IL-22诱导的IL-20影响:利用real-time PCR对姜黄素作用6h后对IL-20mRNA的表达做出检测;同时利用ELISA对姜黄素作用24h后IL-20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姜黄素和IL-22在核酸水平对IL-22的影响不显著,但姜黄素在蛋白水平上调了IL-22诱导下IL-20的表达。 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IL-22诱导下HaCaT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表现为一方面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通路,,下调了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第二部分:通过IL-17F、IL-17A单用或联合IFN-γ、TNF-α、IL-6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研究其对IL-22表达的诱导作用 在本课题组另一部分实验——姜黄素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时发现,咪喹莫特刺激小鼠时,在IL-23的诱导下,来源于真皮δγT细胞的IL-17A、IL-17F表达上调,同样主要来源于δγT细胞的IL-22表达明显上调,且表达量是IL-17A和IL-17F的数十倍甚至百倍。因此,推测IL-17A或IL-17F是否刺激了其它的细胞(如KC)产生IL-22,进而将炎症反应级联放大?由于此模型中INF-γ、TNF-α、IL-6也高表达,是否存在IL-17A/IL-17F在INF-γ、TNF-α、IL-6的协调作用下刺激KC产生了大量的IL-22的可能?为此本课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利用real-time PCR考察IL-17A或IL-17F单独刺激KC时,是否引起IL-22基因表达上调。结果显示,IL-17A和IL-17F单独作用时,IL-22的表达和空白组相比无差异,均没有IL-22基因的扩增。 2、利用real-time PCR考察IL-17A或IL-17F联合INF-γ、TNF-α、IL-6刺激KC时,是否能够引起IL-22基因表达上调。结果显示,以上刺激因素均不能引起IL-22目的基因的扩增,不能产生IL-22。 3、利用ELISA分别对IL-17A、IL-17F联合INF-γ、TNF-α、IL-6作用24h后的KC细胞上清进行收集,检测是否有IL-22的产生。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两种条件刺激下IL-22的蛋白水平和空白组基本无差异,且量很少,可以认为IL-17A、IL-17F联合INF-γ、TNF-α、IL-6作用于KC时,不能引起IL-22的表达。 结论:IL-17A或IL-17F单独或联合INF-γ、TNF-α、IL-6刺激KC不能产生IL-22。第三部分:姜黄素对TPA诱导的K14-VEGF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本部分研究首先比较了野生型和6-8周转基因小鼠生理基线的差异:利用数码相机记录小鼠耳部皮肤形态学;数字测厚仪测量并记录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的耳厚;通过HE染色对两种小鼠耳部皮肤组织学特征进行比较;采用real-time PCR对两种小鼠耳部皮肤中IL-23/IL17/IL-22作用轴上的一系列细胞因子进行了考察,此外,还利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对γδT细胞在两种小鼠耳部皮肤中的分布、及真皮中的表达进行了考察。 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耳部皮肤自发产生红肿、血管明显、增厚。HE染色发现转基因小鼠由于表皮基底层轻微增殖而增厚、皮下组织增生,同时伴有部分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Real-time PCR考察结果显示,除IL-23外,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在其它细胞因子(如:IL-17A、IL-17F、IL-22、IL-21、TNF、IL-6、VEGF等)水平上无差异,但western-blot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鼠VEGF表达明显增强,真皮中γδ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CR6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γδT细胞在两种小鼠耳部皮肤中的分布及表达无差异。 结论:由于周龄较小,K14-VEGF转基因小鼠VEGF表达明显增强,但由于缺乏IL-1β的联合刺激,真皮中的γδT细胞并未增殖活化,因此IL-6、TNF、IL-17等还未高表达,和野生型小鼠相比,6-8周转基因小鼠只出现了轻微的表皮增厚,并未有显著的组织学变化,与以往报导的研究一致。 在对野生型和转基因小鼠比较的基础上,本课题考察了姜黄素对TPA诱导的K14-VEGF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此部分实验分为5组:转基因小鼠空白对照组、TPA模型诱导组、姜黄素单独作用组、姜黄素治疗组、丙酸氯倍他索治疗组。各组按以下内容进行: 1、在实验的第0、2、4、6、8、10、12天测量、记录小鼠耳厚,并对各处理组小鼠耳部皮肤进行炎症评分。在实验进行的第12天利用数码相机记录不同处理组间小鼠耳部皮肤的形态学差异。通过HE染色对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耳部皮肤组织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PA作用于K14-VEGF转基因小鼠耳部皮肤后,诱导其产生了红肿、增厚、鳞屑、血管明显等银屑病样症状,姜黄素则逆转了上述银屑病样症状。HE染色表明,TPA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表皮增厚、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姜黄素和丙酸氯倍他索减轻了以上症状。 2、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考察不同处理因素对小鼠耳部皮肤中δγT细胞的影响,主要采用标记CCR6记录各处理因素对真皮中δγT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δγTCR和RORγ来考察δγT整体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TPA促进了δγT细胞的增殖,但真皮中的CCR6+δγT细胞增殖并不显著,表皮中的δγT大量增加,姜黄素和丙酸氯倍他索对TPA诱导的表皮δγT增殖无显著影响。 3、利用real-time PCR对各处理组小鼠耳部皮肤中的炎症因子IL-23、IL-1β、IL-17A、 IL-17F、IL-22、TNF-α、IL-6、IL-21、VEGF等进行考察,探明姜黄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PA并不通过激活IL-23/IL-17/IL-22作用轴诱导转基因小鼠产生银屑病样特征,姜黄素也不通过此通路发挥作用,但姜黄素不能抑制VEGF的高表达。 4、为进一步探明TPA诱导K14-VEGF转基因小鼠产生银屑病的机制及姜黄素对其治疗机制,利用real-time PCR对各处理组小鼠耳部皮肤中炎症因子IL-12、IL-27、IFN-γ、IL-2、CXCL9、CXCL10的变化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TPA诱导下Th1型上游炎症因子IL-27及下游炎症因子IFN-γ、及相应趋化因子CXCL9、CXCL10高表达,而姜黄素和丙酸氯倍他索则显著下调了TPA诱导的以上炎症因子的上调。 结论:TPA可以诱导短周龄K14-VEGF转基因小鼠出现银屑病样特征,但这种作用并不依赖于δγT的增殖和激活,此外,IL-23/IL-17/IL-22作用轴上一系列细胞因子并不参与此炎症过程。TPA诱导K14-VEGF转基因小鼠出现银屑病样症状是TPA作用于皮肤后,通过激活IL-27/Th1/IFN-γ通路诱导小鼠产生了长期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产生大量的IFN-γ、CXCL9、CXCL10等Th1型炎症因子,与VEGF慢性过表达造成的血管炎性反应相互作用,造成了银屑病样症状。姜黄素有效减轻银屑病样症状可能是通过灭活IL-27诱导下Th1的活化和TPA诱导下蛋白激酶C的活化从而发挥作用,在对抗TPA作用于K14/VEGF转基因小鼠时可以进一步诱导VEGF高表达,但一方面可以通过阻断VEGF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的下游信号通路,另一方面通过负反馈机制下调了VEGFR的表达,从而阻断VEGF的作用。
【关键词】:银屑病 姜黄素 TPA VEGF 增殖 IL-23 IL-27 IFN-γ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32;R758.63
【目录】:
  • 摘要9-13
  • Abstract13-18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18-19
  • 前言19-29
  • 一、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0-25
  • 二、异常的信号转导分子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25-26
  • 三、银屑病的治疗现状26-27
  • 四、姜黄素对银屑病的作用靶点27-29
  • 第一部分、姜黄素对 IL-22 诱导下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29-39
  • 一、实验材料29-30
  • (一) 试剂29-30
  • (二) 仪器30
  • 二、实验方法30-34
  • (一) 细胞培养30
  • (二) 姜黄素对 IL-22 诱导下 HaCaT 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30
  • (三) real-time PCR 考察30-32
  • (四) Western blot 考察32-33
  • (五) ELISA 检测姜黄素对 IL-22 诱导下 KC 分泌 IL-20 的影响33-34
  • 三、统计方法34
  • 四、实验结果34-38
  • (一) 姜黄素抑制了 IL-22 诱导下 HaCaT 细胞的增殖34-35
  • (二) 姜黄素抑制了 IL-22 诱导下 STAT3 的活化35-36
  • (三) 姜黄素促进了 IL-22 诱导下 IL-20 的产生36-37
  • (四) 姜黄素对 IL-22 诱导下 HaCaT 细胞 cyclin D1 和 cyclin E 的表达有影响37-38
  • 五、讨论38-39
  • 第二部分、探讨 IL-22 在角质形成细胞中产生途径及其与 IL-17A、IL-17F、IFN-γ、TNF-α、IL-6 的关联性39-50
  • 一、实验材料40
  • (一) 试剂40
  • (二) 仪器40
  • 二、实验方法40-42
  • (一) 细胞培养40
  • (二) Real-time PCR 检测40-41
  • (三) ELISA 检测各实验组 IL-22 的表达41-42
  • 三、统计方法42
  • 四、实验结果42-49
  • (一) 引物特异性检测:Real-time PCR 溶解曲线42-43
  • (二) IL-17A 单独作用于 KC 不能诱导 IL-22mRNA 的表达43-44
  • (三) IL-17F 单独作用于 KC 不能诱导 IL-22mRNA 的表达44-45
  • (四) IL-17F 联合 TNF、IFN-γ、IL-6 联用不能诱导 KC 中 IL-22 的 mRNA 的表达45-47
  • (五) IL-17A 联合 TNF、IFN-γ、IL-6 联用无法诱导 KC 中 IL-22 的 mRNA 的表达47-49
  • (六) IL-17A 和 IL-17F 与 TNF、IFN-γ、IL-6 联用不能诱导 KC 产生 IL-2249
  • 五、讨论49-50
  • 第三部分、姜黄素对 TPA 诱导的 K14-VEGF 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50-101
  • 一、实验材料52-54
  • (一) 实验动物52
  • (二) 主要试剂及仪器52-53
  • (三) 主要试剂的制备53-54
  • 二、实验方法54-59
  • (一) 动物分组及给药54
  • (二) TPA 诱导 K14-VEGF 转基因小鼠54-55
  • (三) 耳部皮肤组织厚度的测量55
  • (四) 银屑病表型的观测和评分55
  • (五) 小鼠耳组织病理学活检55-56
  • (六) 耳组织免疫组化检测56-57
  • (七) Western-blot 考察57
  • (八) Real-time PCR 考察57-59
  • 三、数据统计59
  • 四、实验结果59-85
  • (一) 野生型小鼠和转基因小鼠耳部皮肤的差异59-66
  • (二) 姜黄素对 TPA 诱导的 K14-VEGF 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66-75
  • (三) 姜黄素对 TPA 诱导下小鼠耳组织中 IL-23、IL-17A、IL-17F、IL-22 等促炎因子的影响75-80
  • (四) 姜黄素对 TPA 诱导下小鼠耳组织中促炎因子 IL-1β、IL-6、TNF-α、VEGF 等的影响80
  • (五) 姜黄素对 TPA 诱导下小鼠耳组织中促炎因子 IL-12、IL-27、IFN-γ、IL-2、CXCL9、CXCL10 等的影响80-83
  • (六) 姜黄素对 TPA 诱导下 K14-VEGF 转基因小鼠耳组织中血管增生的影响83-85
  • (七) K14-VEGF 转基因小鼠及 TPA 诱导 K14-VEGF 转基因小鼠与人银屑病症状的比较85
  • 五、讨论85-101
  • 全文总结101-107
  • 参考文献107-114
  • 综述114-120
  • Reference117-120
  • 附录120-122
  • 发表文章及主要获奖情况122-123
  • 致谢123-1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晶;徐军发;;Th22细胞:一种新型的辅助型T细胞[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1期

2 沈二霞;杨宝欣;李e

本文编号:782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782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