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UV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激活及其功能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3:28

  本文关键词:UV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激活及其功能和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角质形成细胞 紫外线 细胞凋亡 细胞存活 皮肤光老化 皮肤光源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氧化应激 银屑病


【摘要】:背景: 在正常生理或病理状态下,血管新生都是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主要由生长因子和其相应的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RTKs)控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家族及其受体(VEGF receptors, VEGFRs,包括VEGFR-1, VEGFR-2, VEGFR-3及辅助受体Neuropilins,即NRP-1和NRP-2)。 目前的研究发现,VEGF家族包括VEGF-A, PIGF (placenta growth factor,胎盘生长因子),VEGF-B, VEGF-C, VEGF-D, VEGF-E和svVEGF (snake venom VEGF,蛇毒VEGF). VEGF-A,即一般意义上的VEGF,以往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 VPF),存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与机体内的生理和病理活动密切相关,如肿瘤的血管新生和血管形成。VEGF在基因转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几种分子量不同的VEGF同种异构体(VEGF isoforms),在人类主要为VEGF111、VEGF121、VEGF145、VEGF165、VEGF189、VEGF206等。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VEGF的主要分泌细胞之一,在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情况下,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加,通过旁分泌作用促进真皮层微血管增生。角质形成细胞主要分泌VEGF111、VEGF121、 VEGF165和VEGF189等,其中以VEGF165效应最强。VEGF通过与其受体相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这些受体分为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和非酪氨酸激酶受体(即辅助受体),前者包括VEGFR-1, VEGFR-2, VEGFR-3,后者则包括NRP-1和NRP-2,而VEGFR-2则被认为是介导VEGF促血管新生效应的主要受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EGFRs家族不仅仅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也表达于包括上皮细胞在内的一些非血管内皮细胞上。而且,VEGF/VEGFRs已经不再局限于血管新生和/或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该信号途径还参与了其他多种功能,包括诱导肿瘤的转移、参与炎症反应、保护神经和肝脏、参与骨髓干细胞的迁移等。因此,有必要对VEGF/VEGFRs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其特征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和异常分化,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炎性浸润以及真皮血管改变如血管新生、扩张、迂曲等。之前,我们研究了VEGFRs在HaCaT细胞株、正常人表皮和银屑病非皮损区、邻近皮损区和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了VEGF通过VEGFR-2对HaCaT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的作用以及VEGFRs在银屑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VEGFR-1和VEGFR-2在正常表皮基底层和棘层有显著表达,颗粒层表达较少,角质层无表达;而VEGFR-3, NRP-1和NRP-2均匀地表达于除角质层以外的其它表皮各层。在银屑病患者皮肤中,VEGFR-1和VEGFR-2强烈表达于银屑病非皮损区和邻近皮损区除角质层以外的其它各层角质形成细胞、银屑病皮损区表皮全层角质形成细胞,包括角质层角化不全细胞。在银屑病非皮损区、邻近皮损区VEGFR-3的分布与正常表皮中的分布一致,而银屑病皮损区则在包含角质层角化不全细胞的表皮各层均表达VEGFR-3; VEGFR-1、VEGFR-2和VEGFR-3mRNA表达水平从正常表皮到银屑病非皮损区、邻近皮损区和皮损区逐渐增加,皮损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VEGFRs mRNA表达水平最高;VEGFRs和NRPs在角质形成细胞内的分布形式亦有所差异:VEGFRs沿着细胞间连接呈膜性分布,而NRPs在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有分布。此外,VEGF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而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黏附功能。抗VEGFR-2抗体预处理能显著抑制VEGF诱导的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以上作用。 日光中的紫外线(ultraviolet, UV)与皮肤息息相关。皮肤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是UV照射的重要靶位,急性UV辐射可增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VEGF、白介素-8(IL-8)、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致使真皮血管扩张和增生,产生红斑反应;而慢性UV辐射可导致皮肤老化,产生皮角、日光性角化病等癌前期病变甚至皮肤癌。然而,临床上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 UVB, NB-UVB)台疗银屑病等免疫炎症性皮肤病效果显著,其机制涉及减少局部T细胞的浸润、激活调节性T细胞等多个方面,此外,UV照射后皮损处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和受体表达的改变也使得炎症介质的效应作用抑制和减弱。鉴于UVB辐射可增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VEGF的表达的肯定性,结合我们课题组之前的发现,我们思考,为何NB-UVB光疗不但没有加重银屑病患者皮损的红斑反应和鳞屑性表皮增生,却反而起到了一个较好的治疗作用?会不会因为UV同时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的表达而改变了VEGF/VEGFRs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中的作用?如果UV能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的表达,那么,它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该调节作用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设计和进行了本研究。如有新的发现,我们不但重复和肯定了我们课题组之前的工作,还将在国际上首次报道UV对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的可能机制和作用,以及通过改变VEGF/VEGFRs信号通路而产生的对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为UV治疗这类皮肤病提供了更多新的依据。 研究目的: 利用UV(包括UVA和UVB)辐射正常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或者正常人皮肤,以及采用NB-UVB治疗银屑病患者皮损,研究UV辐射前后上述细胞或者表皮VEGF和VEGFRs的表达变化情况,明确UV对角质形成细胞VEGF和VEGFRs表达以及VEGFRs磷酸化的影响;探索UV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磷酸化的可能信号机制;进一步明确VEGFRs在正常人和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功能,并为UV治疗银屑病等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首先,分离和培养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采用不同剂量(高、中、低)的UVB,分不同时间段对正常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进行辐射,然后,以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提取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半定量测定VEGF和VEGFRs的mRNA含量变化及其趋势;提取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半定量测定VEGF、VEGFRs和P-VEGFRs的蛋白质含量变化及其趋势;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UVB辐射前后VEGF、VEGFRs和P-VEGFRs在正常角质形成细胞上的表达和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法筛选出UVB影响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磷酸化的可能信号机制。其次,入组一定数量的正常健康人,确定其各自的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采用低(1MED)、高(3MEDs)两种剂量的UVB辐射正常人臀部皮肤,24h后切取三处皮肤(未照光、低剂量、高剂量)进行活检,组织在OCT包埋后,做成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原位观察UVB辐射前后VEGF、VEGFRs和P-VEGFRs在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第二部分:将UVB光源换成UVA,其他处理方法基本同上。 第三部分:首先,按照一定的入选标准,收集多个同一银屑病患者NB-UVB光疗前、中、后皮损处皮肤;其次,作为比较,招募多个银屑病患者单独外用0.05%卤米松乳膏作治疗处理,并切取治疗前、中、后的皮损处皮肤。所有标本OCT包埋后做成6μm冰冻切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表皮中的VEGF、VEGFRs和P-VEGFRs,原位分析它们在两种治疗前、中、后表皮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研究结果: 一、VEGFR-2信号途径被中等剂量UVB激活后可促进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 1、中等剂量的UVB辐射可促进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VEGF和VEGFR-1、VEGFR-2、N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 2、中等剂量的UVB辐射可促进正常人皮肤表皮VEGF和VEGFR-1、 VEGFR-2、NRP-1的表达; 3、中等剂量UVB辐射所致的VEGFR-1、VEGFR-2、NRP-1的表达上调与VEGF的表达无关,而主要由UVB辐射后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发生缺氧和氧化应激所致; 4、中等剂量UVB辐射可促进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正常人表皮所表达的VEGFR-1和VEGFR-2发生磷酸化,即可以激活VEGFR-1和VEGFR-2; 5、中等剂量UVB辐射所致的VEGFR-1和VEGFR-2的激活亦不依赖于角质形成细胞自分泌产生的VEGF,而与蛋白激酶C (PKC)以及Sarc家族激酶(SFKs)的激活有关; 6、高剂量的UVB辐射能促进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正常人皮肤表皮VEGF的表达,却未能明显促进VEGFR-1、VEGFR-2、NRP-1的表达和磷酸化;采用VEGF中和抗体处理高剂量UVB辐射后的细胞,可一定程度上恢复UVB诱导的VEGFR-1、VEGFR-2、NRP-1的表达增高及其磷酸化的发生; 7、中等剂量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所产生的VEGF对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高剂量UVB辐射角质形成细胞所产生的大量VEGF则表现为一种炎症介质,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8、UVB辐射可剂量依赖性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当细胞被VEGFR-2中和抗体处理后,能明显加重中等剂量UVB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的存活;当VEGFR-1被其中和抗体处理后,则未显著显示出上述作用,表明VEGFR-2信号途径的激活对UVB辐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具有促生存作用; 9、采用VEGFR-2中和抗体处理可抑制中等剂量UVB辐射所致的角质形成细胞ERK1/2和Akt信号途径的激活,表明UVB诱导的VEGFR-2信号途径的激活可通过进一步激活ERK1/2和Akt来促进细胞存活。 二、VEGFR-1和VEGFR-2信号途径被UVA激活后均可促进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 1、在一定剂量范围内,UVA辐射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VEGFR-1、VEGFR-2、N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 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UVA辐射可呈剂量依赖性增强正常人皮肤表皮VEGFR-1、vegfr-2、NRP-1的表达; 3、无论是对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还是在正常人皮肤表皮,UVA辐射均不能诱导VEGF的表达增强; 4、UVA辐射可促进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和正常人表皮所表达的VEGFR-1和VEGFR-2发生磷酸化,即可以激活VEGFR-1和VEGFR-2; 5、UVA辐射所致的VEGFR-1和VEGFR-2的激活亦与蛋白激酶C (PKC)以及Sarc家族激酶(SFKs)的激活有关; 6、UVA辐射可剂量依赖性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当细胞被VEGFR-1和/或VEGFR-2中和抗体处理后,均能明显加重UVA辐射所致的细胞凋亡,减少细胞的存活,表明VEGFR-1和VEGFR-2信号途径的激活对UVA辐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均具有促生存作用; 7、采用VEGFR-1和/或VEGFR-2中和抗体处理可抑制UVA辐射所致的角质形成细胞ERK1/2和/或Akt信号途径的激活,表明UVA诱导的VEGFR-1和VEGFR-2的激活可通过进一步激活ERK1/2和/或Akt来促进细胞存活。 三、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的VEGFRs可被NB-UVB和外用0.05%卤米松乳膏两种疗法下调 1、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的VEGFRs可被NB-UVB光疗显著下调,皮损基底部角质形成细胞的VEGFRs的表达首先出现下降,随着UVB剂量的逐渐增加,VEGFRs的表达位置也逐渐往上迁移,至疗程结束时,表皮全层均不再过表达VEGFRs;同时,P-VEGFR的表达可在随着VEGFRs往上迁移的部位而加强,但其在疗程结束后完全消失。 2、银屑病皮损中高表达的VEGFRs亦可被外用0.05%卤米松乳膏显著下调,但下调方式不同于NB-UVB,表现为弥漫性、逐渐均匀地下降。然而,至疗程结束时,虽然皮损得到明显改善,但VEGFRs的表达仍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VEGFR的表达与VEGFRs相似。 3、银屑瘸皮损中VEGFRs的表达高低与患者病情,即PASI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1、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VEGFRs的表达可被一定剂量范围内的UVA和UVB上调,该调节不依赖于UVB所致的VEGF的自分泌,而依赖于UV诱导的细胞缺氧和氧化应激; 2、UV可不依赖于VEGF直接激活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这与UV所致的PKC途径的激活有关; 3、UV辐射后VEGFRs的激活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该作用虽为一种保护机制,但在长期、慢性UV辐射下,为皮肤光老化和光源性皮肤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潜在可能; 4、UVB可显著下调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VEGFRs的表达,该调节方式不同于倍他米松乳膏; 5、银屑病皮损处表皮VEGFRs表达异常可能不是银屑病的启动因素,但这种继发性改变可能间接参与了表皮增生和角化不全的发生,而UV可通过有效调节VEGFRs的表达和功能而影响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表明了VEGFRs在角质形成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 紫外线 细胞凋亡 细胞存活 皮肤光老化 皮肤光源性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氧化应激 银屑病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1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14
  • Abstract14-23
  • 缩略词表23-27
  • 1 绪论27-46
  • 1.1 VEGF及其受体27-34
  • 1.2 VEGF/VEGFR信号转导系统34-37
  • 1.3 VEGF/VEGFR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作用37-38
  • 1.4 VEGF/VEGFR在正常人和银屑病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38-40
  • 1.5 课题的提出40
  • 1.6 本研究中使用到的主要仪器40-42
  • 1.7 主要试剂的配备42-46
  • 2 第一章VEGFR-2信号途径被中等剂量UVB激活后可促进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46-76
  • 2.1 引言46-48
  • 2.2 材料与方法48-55
  • 2.3 结果55-72
  • 2.4 讨论72-75
  • 2.5 结论75-76
  • 3 第二章 VEGFR-1和VEGFR-2信号途径被UVA激活后均可促进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存活76-96
  • 3.1 引言76-78
  • 3.2 材料与方法78-83
  • 3.3 结果83-93
  • 3.4 讨论93-95
  • 3.5 结论95-96
  • 4 第三章 NB-UVB光疗和外用0.05%卤米松乳膏以不同方式下调银屑病表皮VEGFRs的表达96-109
  • 4.1 引言96-98
  • 4.2 材料与方法98-100
  • 4.3 结果100-106
  • 4.4 讨论106-108
  • 4.5 结论108-109
  • 5 参考文献109-121
  • 6 综述一 紫外线在皮肤光生物学中的研究现状121-135
  • 参考文献131-135
  • 7 综述二 骨桥蛋白与皮肤疾病135-144
  • 参考文献141-144
  • 8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44-1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arker C.L. ,McHale M.T. ,Gillies A.K. ,J.H. Pringle,崔荣;体外银屑病模型的发展和特性[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4期

2 卢宁;朱平;刘玉峰;王刚;张海龙;赵小东;;实验室条件下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1期

3 王凌峰;温丽娟;荣志东;巴特;王宏;胡国林;蒋文杰;严智昌;;含AB型血清培养体系人角质形成细胞培养[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罗素菊;郑焱;彭振辉;王国荣;周少娜;李晓莉;;窄谱中波紫外线和/或阿维A对角质形成细胞异维A酸受体α mRNA表达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3期

5 贺勤;涂亚庭;熊瑛;王京;陈锦辉;徐娟;刘源;陈加媛;;IL-23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4期

6 于宁;王宁;辛畅泰;魏侃;徐媛;张艳;;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两步法培养的实验观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7 任晓丽;白莉;潘敏;;维A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8年11期

8 黄亚琴;王韵;杜文潇;张艺;连小华;杨恬;张宗梁;;TNCB介导角质形成细胞IL-18的表达[J];免疫学杂志;2009年03期

9 杨玲;何威;李颖;张斌;;地塞米松给药及撤药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10 刘明岩;耿会珍;蒋献;黄宁;王伯瑶;吴琦;;角质形成细胞对胞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研究[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妲;顾军;毕新岭;;FY-10及阿维A酸对角质形成细胞维A酸受体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抗体搭桥角质形成细胞/单一核白细胞粘连实验与抗银屑病中药平必清的研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学术会议、全国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成果与技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治疗新技术临床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文献汇编[C];2004年

3 陈辉;李筱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角质形成细胞与红色毛癣菌共孵育体系中角质形成细胞TLR2及其信号通路中下游分子的表达[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承新;刘瑛;高天文;刘玉峰;;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性皮肤病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懿娜;方红;彭国平;吴炜;;人不同角质形成细胞株对UVB照射的衰老和凋亡反应[A];华东六省一市第八次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斌;毕志刚;;UVB辐射前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孝建;沈雁;张志;李延仓;杨小红;曾耀英;;鼠表皮干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苏明;陈洵礼;吴黎明;沈斌;程浩;;NF-κB和c-myc在尖锐湿疣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徐丽敏;高琴;;中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体外调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连小华;杨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TNF-α对PAI-2表达的调节[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成;UV上光油使用中常见故障的排除[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齐成;阳离子UV油墨在热收缩膜印刷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谢明霞;破解疑难皮肤病之谜[N];健康报;2010年

4 齐算;UV油墨在欧洲印刷市场独领风骚[N];中国包装报;2010年

5 齐成;UV上光油对上光质量的影响及使用技巧[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廖联明编译;“吃醋”:老疗法有新用途[N];健康报;2009年

7 王雄伟;拜耳研发UV固化飞机涂料[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丽妮;爱克发推出新的高速UV固化喷墨印刷机[N];中国包装报;2009年

9 印天;胶印UV油墨的特长与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胶印;UV胶印机各个部件的性能与特点[N];中国包装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健伟;UV调节角质形成细胞VEGFRs表达和激活及其功能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谢晓韵;F1F0-ATP(合成)酶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陈旭;紫外线致皮肤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自噬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于晓丽;羧胺三唑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张洪英;白芍总苷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IL-23表达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曦;角质形成细胞源性蛋白因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张江林;砷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P53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张长禹;UV胁迫下棉铃虫生殖补偿研究及Hsp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廖峰;UV固化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二氧化硅杂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谢韶琼;灵芝多糖抗皮肤衰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s,

本文编号:816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16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