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缺氧诱导因子-1a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10:37

  本文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a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尖锐湿疣 HIF-1a 复发 GLUT-1 PCNA HIF-1a CD34 vEGF COX-2 iNOS


【摘要】:第一部分HIF-1a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HIF-la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 CA)患者皮损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其意义以及与CA复发的关系。 方法使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HIF-lamRNA和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包皮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CA患者皮损中HIF-l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但HIF-lamRNA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患者中复发组HIF-la蛋白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结论CA组织中缺氧的微环境诱导HIF-1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CA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HIF-lamRNA的水平则保持稳定。HIF-1a蛋白的异常高表达与CA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CA临床复发的指标之一。 第二部分HIF-1a促进CA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CA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与CA复发的关系以及GLUT-1在CA患者皮损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探讨HIF-la促进CA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GLUT-l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PCNA和GLUT-1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包皮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CA患者皮损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和PI值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复发组PCNA的阳性表达率和PI值均分别显著高于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中GLUT-l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CA患者中HIF-1a蛋白与GLUT-1、PCNA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GLUT-1蛋白与PCNA蛋白的表达也呈正相关。 结论CA组织中的细胞增殖活性较正常水平升高,并与CA的预后有关。HIF-la可能通过与GLUT-1相应的HRE结合诱导GLUT-1的大量表达,改善CA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CA细胞的过度增殖。 第三部分CA组织中MVD的测定及HIF-1α在CA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检测CA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与CA复发的关系;研究HIF-la在缺氧状态下促进CA组织血管形成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VEGF. COX-2、iNOS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中CD34、VEGF、COX-2、iNOS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正常成年男性的包皮组织作为对照。 结果CA患者皮损中M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复发组MVD值显著高于未复发组。CA患者皮损中VEGF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EGF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CA患者皮损中COX-2.iNOS的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CA患者中VEGF. COX-2、iNOS蛋白的表达与MVD均呈正相关;HIF-1a蛋白与VEGF. COX-2、iNOS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VEGF蛋白与COX-2、iNOS蛋白的表达无相关。 结论CA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能力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强,并与CA的预后相关。HIF-la是CA组织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其调节CA组织血管生成的机制包括两个途径:一是VEGF依赖途径:HIF-la与HRE结合诱导VEGF高表达,通过VEGF的作用促进血管生成。另一途径为VEGF非依赖途径:HIF-1a还可通过上调其它靶基因的表达而促进血管生成,如诱导COX-2. iNOS的高表达参与调控血管新生。
【关键词】:尖锐湿疣 HIF-1a 复发 GLUT-1 PCNA HIF-1a CD34 vEGF COX-2 iNOS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2.5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6-8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前言15-17
  • 仪器与材料17-19
  • 主要仪器和器材19-20
  • 第一部分 HIF-1α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20-34
  • 方法20-26
  • 结果26-31
  • 讨论31-34
  • 第二部分 HIF-1α促进CA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34-47
  • 方法34-38
  • 结果38-44
  • 讨论44-47
  • 第三部分 CA组织中MVD的测定及HIF-1α在CA组织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47-68
  • 方法47-51
  • 结果51-63
  • 讨论63-68
  • 全文小结68-69
  • 综述69-76
  • 参考文献76-85
  • 致谢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国;岳春雯;张春红;张春敏;;消疣煎外洗对CA患者皮损PCNA表达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2期

2 晨鸣;尖锐湿疣的新疗法[J];中国健康月刊;1990年05期

3 卢业轩;中医药治疗尖锐湿疣近况[J];广西中医药;1994年06期

4 邱银先,冉峰,胡昭友;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65例[J];西南国防医药;1994年03期

5 刘英杰;外治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36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6 符方军;普萨林治疗尖锐湿疣62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年04期

7 张亚杰,佟卫兵,赵玉珍,孟凡洁;CO_2激光治疗女性生殖系统尖锐湿疣183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许剑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32例[J];福建中医药;1998年03期

9 韦又铭,许文庆;CO_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53例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1998年01期

10 郭克建;微波治疗尖锐湿疣90例分析[J];医学文选;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谊之;张敏;李俸媛;;尖锐湿疣c-myc、c-jun、PCNA、VEGF的表达[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符梅;刘安齐;张捷;缪四海;;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杨红灵;;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30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邱胜民;周灵;段明戈;段立新;;“三而合一”疗法治疗尖锐湿疣89例[A];中西医结合肛肠病研究新进展[C];2000年

5 陈民利;应华忠;吕建敏;王德军;徐孝平;;尖锐湿疣动物模型的研究[A];首届中国中医药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郑志菊;鞠梅;陈琴芳;张小华;杨夕芳;顾恒;曹宁校;;儿童肛管内尖锐湿疣2例[A];江苏省性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姜培红;;12例儿童尖锐湿疣临床分析[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8 陈丽;褚昕;;p53、p16、pRb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癌变的关系[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明霞;钱起丰;;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γδT细胞的检测[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曹育春;陈兴平;;尖锐湿疣组织中FOXP3~+ Treg的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淑娴;治尖锐湿疣[N];民族医药报;2005年

2 钱问津;黑布膏巧治尖锐湿疣[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3 邵成明;八种因素促进尖锐湿疣的发生和复发[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蒋亚舟;尖锐湿疣三种传染途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5 程建均;尖锐湿疣患者须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6 曾德华;尖锐湿疣好潮湿[N];大众卫生报;2003年

7 刘志刚;不要被“根除尖锐湿疣”所误导[N];家庭医生报;2006年

8 张学明;尖锐湿疣[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主任医师 玉华;孕期治疗尖锐湿疣用哪种方法好[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10 田春和;尖锐湿疣复发诱因有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汉龙;缺氧诱导因子-1a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谢红付;尖锐湿疣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江光明;疣毒净制剂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临床与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唐旭;人乳头瘤病毒DNA及HPV6 L1 IgG抗体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中的检测[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5 孙建方;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0年

6 米霞;尖锐湿疣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人乳头瘤病毒临床和亚临床感染治疗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赵可佳;CRT-HPV重组DNA疫苗和RNA干扰技术对HPV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国鹏;两种核素报告基因系统用于监测治疗基因VEGF165表达的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费嘉;VEGF mRNA反义核酸对白血病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董宏伟;大肠癌形成过程中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及VEGF和p53表达的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小涓;益气利湿解毒法治疗尖锐湿疣的复发[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夏俊杰;中药内服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CO_2激光后复发率的影响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冯浩;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黄蓉;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TNF-α、IFN-γ水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王建国;疣必清冲剂对尖锐湿疣患者术后复发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6 朱少君;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克隆性[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侯群;亚临床尖锐湿疣[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8 魏国;中药消疣煎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及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春敏;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尖锐湿疣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10 周强;保疣清外用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19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819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