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化学酶法合成氟代Thomsen-Friedenreich(T)抗原及其唾液酸化衍生物

发布时间:2017-03-30 12:26

  本文关键词:化学酶法合成氟代Thomsen-Friedenreich(T)抗原及其唾液酸化衍生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肿瘤相关糖抗原(tumor-associated carbohydrate antigens, TACAs)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近二十年来,基于TACAs而进行的抗肿瘤疫苗的合成与研发成为国际糖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天然TACAs设计的疫苗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然而绝大多数这类糖疫苗由于不能激起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未能通过临床试验。天然TACAs的低免疫原性主要归咎于其在人机体正常组织存在着低水平表达,因而被机体视为“自己”的内源性物质。此外,TACAs对内源性的糖苷酶等敏感,容易被降解导致部分疫苗丢失了糖抗原的完整性,进而降低了其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对TACAs进行非天然修饰逐渐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常见的非天然改造方法有在天然TACAs中引入氟代脱氧糖、碳苷以及硫苷等。 Thomsen-Friedenreich抗原(TF或T抗原,Galβ1,3GalNAcaSer/Thr)是最为常见的TACAs之一,在90%的肿瘤细胞表面均存在过度表达,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近来有报道将引入氟取代的T-MUC1糖蛋白类似物应用于抗肿瘤疫苗的研究,并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高强度和专一的免疫反应。这是由于氟基团的引入不仅会增强T抗原的免疫原性,同时也有效的改善了其代谢稳定性、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尽管氟代策略在药物研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多氟代药物(如LipitorTM, ProzacTM等)在全球药物销售额排名中领先,但是却只有极少的氟代寡糖,包括氟代T抗原及其类似物被合成。这主要是由于氟代T抗原和其它类型含有β1,3-半乳糖苷键寡糖的化学或酶法合成上的挑战性所导致的。氟代寡糖的合成不仅需要反复的保护和脱保护操作,而且氟代糖砌块的反应活性较其相应的天然糖砌块大大降低,因而氟代糖砌块涉及的寡糖化学合成通常需要在剧烈反应条件下(如微波协助,加热等)才能进行,这使得氟代寡糖的合成效率低,总收率不高。因此,迫切地需要发展一个快速、高效、可行的合成策略,来大量获取氟代T抗原及其类似物用于进一步的疫苗活性评价。 本论文成功发展了一个以来自于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的D-半乳糖-1,3-N-乙酰-D-己糖胺磷酸化酶(BiGalHexNAcP)和来自于大肠杆菌K-12(E. coli κ-12)的重组半乳糖激酶(EcGalκ)催化的一锅双酶反应策略来合成不同类型的β1,3-半乳糖苷键。与半乳糖转移酶催化的糖苷化反应相比,BiGalHexNAcP催化成苷反应直接利用半乳糖-1-磷酸(Gal-1-P)为糖基供体;不需要使用价格昂贵的核苷酸活化的半乳糖(UDP-Gal)给体。另外,我们应用的两个酶EcGalκ和BiGalHexNAcP,均能够在重组大肠杆菌E. coli中获得较高的表达量,能够为大量合成提供足够的酶。并且BiGalHexNAcP的天然催化底物中也表现出了对N-乙酰氨基半乳糖C6-位修饰的一定耐受。因此我们发展的“连续‘一锅双酶法’”合成能够应用于大规模氟代T抗原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同时,所合成的氟代T抗原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我们所发展的另一个“一锅双酶”体系的底物,以高于90%的收率合成系列唾液酸化氟代T抗原。 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成功地发展出新型“连续‘一锅双酶法’寡糖合成策略”,该策略将成为我们未来合成工作中的一个强有力工具,并有望实现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为制约糖生物学和糖化学生物学发展的寡糖来源问题带来新的解决途径; (2)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运用“连续‘一锅双酶法’寡糖合成策略”,实现了氟代T抗原系列寡糖的大量、快速、高效合成; (3)首次成功地实现了氟代T抗原的快速、高效“一锅双酶法”唾液酸化修饰; (4)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唾液酸化氟代T抗原系列TACAs类似物; (5)本课题高效合成了系列氟代T抗原,说明BiGalHexNAcP具有一定波动范围的底物适应性,能够很好地耐受供体与受体上C6-位氟取代修饰; (6)本课题中C2-位氟代半乳糖被BiGalHexNAcP催化反应的结果,为C2-位氟代糖具有广谱糖链加工相关酶抑制作用的理论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例证支持。
【关键词】:肿瘤相关糖抗原(TACAs) Thomsen-Friedenreich抗原(TF或T抗原 Galβ1 3GalNAcαSer/Thr) 唾液酸糖苷化 化学酶法合成 氟代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6
  • 符号说明16-17
  • 第一章 前言17-51
  • 第一节 寡糖合成研究进展17-32
  • 1 概述17-18
  • 2 糖苷化反应中的保护基操作18
  • 3 糖苷化反应中的供体18-19
  • 4 糖苷化反应中新生成糖苷键的立体构型控制19-21
  • 5 化学法寡糖组装策略21-27
  • 5.1 模块化合成21-23
  • 5.2 寡糖的自动合成23-25
  • 5.3 “一锅法”寡糖组装策略25-27
  • 6 寡糖的酶法合成策略27-32
  • 6.1 糖基转移酶27-30
  • 6.2 糖苷酶和糖合成酶30-31
  • 6.3 糖基磷酸化酶31-32
  • 第二节 糖化学生物学32-36
  • 1 概述32-33
  • 2 糖化学生物学的研究进展33-36
  • 2.1 糖链探针在糖代谢工程中的应用33-35
  • 2.2 糖的微阵列筛选35-36
  • 第三节 肿瘤中的糖链结构36-45
  • 1 正常细胞表面的糖链简介36-39
  • 1.1 O-聚糖36-38
  • 1.2 N-聚糖38-39
  • 2 肿瘤中的糖基化改变39-45
  • 2.1 概述39-40
  • 2.2 常见肿瘤相关糖抗原分布及结构特点40-42
  • 2.3 Thomsen-Friedenreich(T或TF)抗原42-45
  • 第四节 糖疫苗45-51
  • 1 抗病毒糖疫苗46
  • 2 抗肿瘤糖疫苗46-51
  • 2.1 概述46-47
  • 2.2 抗肿瘤疫苗的一般合成策略47-48
  • 2.3 抗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48-51
  • 第二章 课题的设计提出51-59
  •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内容59-74
  • 第一节 化学法砌块的合成59-63
  • 1 一般方法59
  • 2 砌块2的合成59-60
  • 3 砌块3的合成60-61
  • 4 砌块4的合成61-62
  • 5 砌块5的合成62-63
  • 第二节 细菌的培养和酶的分离纯化63-65
  • 1 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63-64
  • 2 酶的分离纯化64-65
  • 第三节 “连续‘一锅双酶法’”合成氟代T抗原65-68
  • 第四节 “一锅双酶法”合成α-2,3-唾液酸化氟代T抗原68-72
  • 第五节 化学酶法合成Gal2F-1-P72-74
  • 1 化学法合成Gal2F72-73
  • 2 酶法合成Gal2F-1-P73-74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74-79
  • 第一节 “连续‘一锅双酶法’”合成氟代T抗原结果与讨论74-76
  • 第二节 “一锅双酶法”合成唾液酸化氟代T抗原结果与讨论76-78
  • 第三节 化学酶法合成Gal2F-1-P结果与讨论78-79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1 实验总结与展望79-80
  • 2 转化糖科学80-81
  • 参考文献81-92
  • 附图92-154
  • 致谢154-1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55-156
  • 附件15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琚晨焰;胡小云;;半乳糖凝集素-3与消化道肿瘤侵袭和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王明栋;王洪;马文斌;史彦芳;王任直;;慢病毒载体介导半乳凝素-3-shRNA沉默基因对肿瘤细胞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3 孙晓炜;张炜;周剑萍;;Galectin-3与生殖[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5期

4 何婉;曾小菁;;MUC1与恶性血液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年06期

5 王芳;姚树坤;宋凤丽;;健脾散结丸抗肿瘤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7期

6 周品品;万文彬;袁进强;潘李念;徐跃;杨仙玉;;比较中华大蟾蜍不同个体间galectin-3 cDNA分子多样性[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7 刘建明;宋旭东;孙军祥;董丽儒;;siRNA干扰半乳凝素-3后对食管癌Eca-109细胞株增殖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年20期

8 王绪林;鲍红光;顾连兵;刘晓苏;;塞来昔布对小鼠lewis肺癌模型血清galectin-3、MMP-9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2期

9 杨宏武;马岚;王学军;;原癌基因c-met和半乳糖凝素-3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10 刘雪飞;;半乳糖凝集素-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1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崔仑标;对苯二甲酸诱发大鼠膀胱癌机制的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2 冯延平;腺病毒介导的SSTR2抑制胰腺癌生长转移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孙晓炜;Galectin-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及调节[D];复旦大学;2007年

4 李敏;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游离蛋白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陈锋;胶质瘤中Runx2、Galectin-3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D];武汉大学;2010年

6 范玉莹;人参果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万黎;Galectin-3特异性siRNA对肺癌肿瘤干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胡燕;MUC1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初步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雒真龙;Galectin-7通过TGFβ/Smad3途径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向Th1细胞偏移[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PTEN、Galectin-3和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世彬;IVF失败者子宫内膜galectin-3表达及其容受性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晓庆;补肾法、疏肝法对子宫内膜容受性障碍模型小鼠子宫LPAR-3及Galectin-3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同方;Galectin-3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徐厚巍;低分子柑橘果胶杀伤结肠癌细胞过程中关键凋亡蛋白的活化[D];广州医学院;2010年

6 雒真龙;Galectin-7在小鼠移植皮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舒慕娅;抗菌肽Selysin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郭晓丹;GalNAc-T14多抗的制备、组织表达及与IG FBP-3共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夏志生;低分子柑橘果胶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汪峰;低分子柑橘果胶联合奥沙利铂对结肠癌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化学酶法合成氟代Thomsen-Friedenreich(T)抗原及其唾液酸化衍生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77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