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利用c-fos蛋白表达对脊髓中痒觉和痛觉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1:17

  本文关键词:利用c-fos蛋白表达对脊髓中痒觉和痛觉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痒觉,是很多皮肤病的标志性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我们对痒觉信号传导在外周的重要分子机制有了较多的了解,然而对于其信号的神经通路/回路却知之甚少。虽然痒觉和痛觉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但由于二者在神经机制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重叠和相互作用,因此,对于痒觉和痛觉是否存在各自的神经通路仍有争论。c-fos蛋白是一种常用的神经元活动标志物。本课题通过检测c-fos蛋白在痒觉和痛觉刺激后的小鼠脊髓中的表达,来探究痒觉信号在脊髓中的神经回路,以及它与痛觉之间的关系。 实验对小鼠左后足足背皮内注射了组胺(1%,5μL)或氯喹(10%,5μL),动物均表现为舔舐和咬的行为。小鼠被注射组胺后,花在痒行为上的时间比被注射氯喹后要长;两种刺激激活的c-fos蛋白信号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的Ⅰ和Ⅱ层(laminae Ⅰ,Ⅱ).组胺注射组中表达c-fos蛋白的神经元数量和信号强度都比氯喹注射组大。使用3D重构技术我们发现,组胺组的信号在脊髓纵向上分布约有3mm(腰椎LA-L5节段),而氯喹组的信号则只有约2mm(腰椎L5节段)。两者组化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不同的刺激强度、特异性的外周机制或信号通路所导致的。 为了与脊髓中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分布模式做对比,实验给予小鼠多聚甲醛(4%)的注射刺激。我们发现表达C-fos蛋白的神经元在脊髓背角很多层次都有更加弥散的分布,并且具有更多的数量和更强的信号。3D重构的结果显示,c-fos蛋白信号在脊髓腰椎LA-L5节段约有3mm的分布。与组胺组对比,两者在信号分布上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然而该重叠是否发生在细胞层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本实验结果表明,编码痒觉和痛觉信号的神经元虽然分布在脊髓中的不同区域,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重叠性;这说明痛觉和痒觉信号在脊髓中的编码既有各自不同的通路,也有通用的机制。然而,痒觉和痛觉信号是否由同-群脊髓感觉神经元所编码仍有待探究。
【关键词】:瘁觉痛觉c-fos蛋白 神经通路 脊髓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38.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33
  • 1.1 文献概述13-30
  • 1.1.1 痒觉和痛觉的简介13-14
  • 1.1.2 与痒觉和痛觉有关的疾病简介14-16
  • 1.1.3 痒觉和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简介16-27
  • 1.1.4 痒觉和痛觉的关系简介27-28
  • 1.1.5 神经标志物c-fos蛋白的简介28-30
  • 1.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想30-31
  • 1.3 研究意义31-33
  • 第2章 研究方法33-45
  • 2.1 实验目的33
  • 2.2 实验材料33-35
  • 2.2.1 实验动物33
  • 2.2.2 实验仪器和软件33-34
  • 2.2.3 实验试剂和耗材34-35
  • 2.3 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35-43
  • 2.3.1 实验流程35
  • 2.3.2 实验方法35-43
  • 2.4 数据采集和处理43-45
  • 2.4.1 数据采集43-44
  • 2.4.2 数据处理44-45
  • 第3章 实验结果45-63
  • 3.1 组胺刺激的实验结果45-50
  • 3.1.1 行为学实验结果45-47
  • 3.1.2 荧光免疫组化实验结果47-50
  • 3.2 氯喹刺激的实验结果50-55
  • 3.2.1 行为学实验结果50-53
  • 3.2.2 荧光免疫组化实验结果53-55
  • 3.3 多聚甲醛刺激的实验结果55-61
  • 3.3.1 行为学实验结果55-57
  • 3.3.2 荧光免疫组化实验结果57-61
  • 3.4 三种刺激的实验结果对比61-63
  • 第4章 讨论与展望63-68
  • 4.1 讨论63-67
  • 4.1.1 组胺刺激与氯喹刺激实验结果的对比63-65
  • 4.1.2 组胺刺激与多聚甲醛刺激实验结果的对比65-66
  • 4.1.3 自由活动小鼠与佩戴伊丽莎白领小鼠实验结果的对比66-67
  • 4.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辜清;戴惠娟;;痒觉及其与痛觉的关系[J];生物学通报;1991年04期

2 魏景和,张勇;五大连池矿泉水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40例疗效观察[J];黑河科技;2001年03期

3 余京;;为什么被蚊子叮后越抓越舒服[J];小学科技;2008年11期

4 江农;秋冬季节防鸡痘[J];河南科技;2002年02期

5 张红艳;;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7年03期

6 施新泉,周忠勇,吕泽坚,李克东;大熊猫足螨病的诊疗报告[J];动物学杂志;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瑞琦;张宏誉;;应用组胺皮肤滴定抑制试验评价抗组胺药物的活性[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夏炎;;牛皮癣的新疗法[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3 谢志强;杨高云;姜薇;徐敏丽;;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温度相关的精神物理学分子识别基础[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黄旭文;;连续服用特非那丁30mg和60mg对组胺风团和红晕的抑制作用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曹来安;皮肤瘙痒为什么不可以搔抓[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翟频 杨杰;兔真菌病的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3 河北远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马戌平;疥螨病[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小龙;让牛皮癣不再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 郑卫军;羊螨病的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8年

6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皮肤科 副主任医师 曹来安;头皮屑是怎样产生的[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泰州市海陵区凤凰街道畜牧兽医站 李国平 陈松林;长毛兔皮肤霉菌病的诊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8 ;皮肤瘙痒症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9 副主任医师 曹来安;老人皮肤剧痒当防恶性肿瘤[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刘长城;治疗猪疥螨方法[N];江苏科技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丹;痒觉传染与痒觉共情的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朱文瑾;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痒觉的影响及神经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余瑾;利用c-fos蛋白表达对脊髓中痒觉和痛觉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江淑娟;大脑对痒觉信息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唐万勇;仔猪伪狂犬病的病理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利用c-fos蛋白表达对脊髓中痒觉和痛觉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83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7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