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基因敲除小鼠CD154和CD40动态变化及对Th1/Th2偏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9 06:24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ICOS配体(ICOS ligand,ICOSL)信号通路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的CD154、CD40表达及Th1/Th2偏移的影响。方法:建立ICOSL基因敲除(ICOSL knockout,ICOSL-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疾病模型,于感染前和感染后4、7、12、16、20周,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脾细胞与肝虫卵肉芽肿周围炎性浸润细胞CD154、CD40的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经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诱导72 h后培养的上清液中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及小鼠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 G、Ig G1、Ig G2a的水平;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病变动态变化。结果:感染后4、7、12、16、20周,ICOSL-...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4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
        1.1.1实验动物
        1.1.2主要仪器与试剂
    1. 2 方法
        1.2.1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
        1.2.2制备小鼠脾细胞悬液
        1.2.3小鼠脾细胞CD154、CD40的检测
        1.2.4小鼠肝组织内CD154、CD40的检测
        1.2.5小鼠细胞因子诱生及检测
        1.2.6小鼠血清抗体Ig G及其亚类检测
        1.2.7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检测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脾细胞CD154、CD40 的变化
    2. 2 小鼠肝内CD154、CD40 表达变化
    2. 3 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水平
    2. 4 血清SEA特异性Ig G及其亚类水平动态变化
    2. 5 肝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CD4+ 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表达谱及其在介导Th1/Th2极化中的作用[J]. 李颖,张惠琴,龚唯,骆伟,杨巧林,刘爱平,夏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9)
[2]日本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转基因小鼠的免疫应答及其病理反应[J]. 夏超明,濮翔科,龚唯,骆伟,张惠琴,邓忠彬,薛智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5)
[3]共刺激分子B7和CD40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J]. 夏超明,龚唯,骆伟,田芳,张学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4]免疫和非免疫耕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卵肉芽肿大小的比较(英文)[J]. 何毅勋,施福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03)



本文编号:3596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3596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