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18:29

  本文关键词: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4年

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何国磊  

【摘要】:目的:青光眼(glaucoma)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是青光眼常见的类型,其发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青光眼时视功能已经出现明显损害。尽管临床上依靠视野检查做为诊断POAG的“金标准”,但在视野出现异常之前已经存在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异常,比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和视盘形态的改变以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功能的改变。单纯依靠视野检查已不能满足当前早期诊断POAG的需要,联合一项甚至多项检查来辅助早期POAG的诊断是临床上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目的在于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SD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早期POAG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对POAG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09月至2014年0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早期POAG患者15人(20眼)作为实验组以及同期健康志愿者10人(2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性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如视力、眼压、眼前节检查、房角检查、眼底检查)及专项检查(视野、频域OCT、mfERG),均无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能耐受所有检查项目、无荧光素钠过敏史、符合入组标准并经本人同意者。所有检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完成。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早期POAG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数据,选取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检测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比各个参数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个参数的诊断价值。 结果: 1.一般资料:早期POAG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年龄、屈光度(换算等效球镜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频域OCT检查:早期POAG组较正常对照组的全周平均及四个象限的RNFL厚度均变薄,全周平均、上方及下方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侧及颞侧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FL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全周平均(0.907)>上方象限(0.885)>下方象限(0.880),诊断价值依次为全周平均>上方象限>下方象限RNFL厚度。 3.mfERG:早期POAG组P1波1~6环及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四个象限的振幅密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黄斑中心区(1环)振幅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第二环次之,越往周边,振幅密度下降幅度越小,而四个象限的P1波振幅密度差异未见明显规律性。P1波振幅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7,表明在诊断早期POAG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黄斑中心区(1环)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51),诊断价值最高。两组间1~6环及四个象限的P1波的潜伏期未见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频域OCT及mfERG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估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损害的特征,两者对POAG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指导POAG的早期临床诊断。 2.频域OCT测量早期POAG组患者全周平均、上方及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薄,通过这3个参数可以发现早期POAG的视网膜结构损害,为POAG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3.早期POAG患者mfERG的P1波1~6环振幅密度均下降,尤以黄斑中心区(1环)下降比其他五环明显,推测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视网膜损害较周边部严重。 4.在诊断早期POAG方面,频域OCT检测参数中诊断价值从高到低排列为全周平均>上方象限>下方象限RNFL厚度,mfERG检测参数中黄斑中心区(1环)P1波振幅密度诊断价值最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梅海峰;邢怡桥;杨安怀;张少维;;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62例[J];眼科新进展;2008年02期

2 许育新;朱美玲;李寿玲;张晓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明翰;吴德正;刘杏;Stuart G.Coupland;龙时先;;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眼视光学杂志;2006年05期

4 季宝玲;游逸安;方爱武;孙传宾;;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厚度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1期

5 杨昌全;周明敏;夏朝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视网膜视盘周边区神经纤维层与黄斑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6 陆炯;孟逸芳;陶建军;邢茜;顾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蔚旭升;刘飞;;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手术治疗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年23期

2 付世新;;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视野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年36期

3 韩彩霞;宋丽华;;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1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06期

4 孙明娟;冯秀娟;臧蕾;;青光眼并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41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10期

5 孟小妹;;对青光眼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22期

6 张德伦;钟守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继发恶性青光眼1例[J];四川医学;2010年12期

7 李颖;王敏;刘梅;靳传红;吴欣怡;;老年原发性青光眼低对比度视力与HRT-Ⅱ视盘参数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8期

8 李海燕;卢秀珍;刘力;;计算机视野检查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评价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年05期

9 聂巧莉;陶远;吴欣怡;郭百灵;;小梁切除联合睫状体冷冻术与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比较[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年04期

10 赵军波;;青光眼术后脉络膜脱离21例分析[J];山东医药;2010年5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全海英;崔倩倩;黄鹏飞;刘志成;;高眼压与房水外流关系的在体实验方法初探[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大会报告论文[C];2010年

2 徐晓萍;许霞;吴国海;;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3 董志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方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慧君;滋肾健脾化瘀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抗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娟;散瞳饮水暗室低头激发试验在可疑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郝娟;硅油乳化相关因素体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煜堃;舱外航天服视野测试系统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曾瑾;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5 苏晓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型与视野及尿白蛋白关系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许厚银;应用海德堡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7 武立云;白酒对家兔眼压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许丹;激光光凝小梁网建立大鼠青光眼模型眼压变化规律的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1年

9 张谱;FP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拉坦前列腺素药物反应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苏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珏,严良,张茂英,陆豪;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J];眼科新进展;2001年04期

2 滕学龙;贾志旸;马景学;孙瑞霞;王亚娜;骆彦君;;长期硅油填充眼的眼部并发症及取出原则[J];眼科新进展;2006年05期

3 冯驰;赵牧;曾庆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眼科新进展;2007年11期

4 刘小力;艾风荣;;应用GDx VCC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J];眼科新进展;2008年02期

5 王晓贞;李树宁;李松峰;吴葛玮;牟大鹏;王宁利;;RTVue OCT、GDxVCC和HRT-Ⅲ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参数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J];眼科新进展;2010年08期

6 郭冉阳;刘利莉;付文丽;;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参数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J];眼科新进展;2011年09期

7 许育新;朱美玲;李寿玲;张晓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HRT-Ⅱ视盘形态结构的对比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梅,骆荣江,刘嫣芬;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及其在眼科中的应用[J];眼科学报;1998年02期

9 刘嫣芬,广州,,葛坚,王梅,骆荣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意义[J];眼科研究;2000年05期

10 俞晓艺,林碧娟,朱晓玲,杨安怀,邢怡桥;mfERG二阶Kernel反应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价值[J];眼科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频域OCT与mfER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154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