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03:09

  本文关键词: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合成药物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损伤的保护作用和丙烯醛介导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损伤作用。 方法: 1、HE染色法检测ARPE-19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测其生长曲线。 2、通过MTT比色法、HE染色法检测丙烯醛介导ARPE-19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将0μmol/L;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丙烯醛分别加入对数生长期的ARPE-19细胞中处理24小时,建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并确定其最佳损伤浓度。 3、通过细胞流式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丙烯醛介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及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的保护作用。预先将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和100μmol/L硫辛酸分别加入对数生长期的ARPE-19细胞中处理24小时,再加入经确定的丙烯醛损伤模型浓度处理24小时,细胞流式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比率的改变。 4、HE染色法观察丙烯醛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损伤作用:随机数字表将12只SD大鼠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丙烯醛药物处理4周组和丙烯醛药物处理8周组。按2.5mg/kg/day的量将丙烯醛溶于200μl新鲜自来水中,在配药2h内给SD大鼠灌胃,作为丙烯醛药物处理组;空白组给予等量的新鲜自来水。待动物给药4周和8周后,分别处死SD大鼠,并取SD大鼠眼球组织,,行常规HE病理组织切片染色。 5、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μ±s)表示,运用SPSS13.0统计计算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1、ARPE-19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ARPE-19细胞24小时内贴壁生长,第1到第6天内生长分裂迅速进入对数生长期,6天后细胞数开始减少。 2、丙烯醛介导ARPE-19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当丙烯醛浓度达到50μmol/L时,ARPE-19细胞活性下降;数量开始明显减少,细胞肿胀,坏死,细胞核聚集;总凋亡细胞数为28.91%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4.63%,P<0.05。因此,50μmol/L丙烯醛浓度可作为ARPE-19细胞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 3、丙烯醛可导致ARPE-19细胞凋亡,而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此具有拮抗保护作用:对丙烯醛细胞损伤模型而言,当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的预处理浓度达到100μmol/L时,正常细胞率为91.34%;未加入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的单纯丙烯醛组的正常细胞率仅为60.98%。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可以明显减少50μmol/L丙烯醛诱导ARPE-19细胞的凋亡,P<0.05。50μmol/L丙烯醛+100μmol/L硫辛酸烟酸二联体组的Bax/Bcl-2蛋白比率为0.5558,50μmol/L丙烯醛组仅为1.3892,P<0.05。由此可见,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介导的ARPE-19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保护作用。 4、丙烯醛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具有损伤作用:空白组及丙烯醛4周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规整,RPE-Bruch膜连续性完整;丙烯醛8周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典型的小丘状隆起,RPE-Bruch膜连续性缺失,似新生血管样组织通过RPE-Bruch膜缺损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内。 结论: 1、丙烯醛通过上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 2、新合成药物-硫辛酸烟酸二联体通过诱导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蛋白Bax的激活,阻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从而拮抗丙烯醛对ARPE-19细胞的损伤作用。 3、丙烯醛可损伤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并诱导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关键词】:丙烯醛 视网膜色素上皮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 凋亡蛋白Bax 抗凋亡蛋白Bcl-2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4.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前言9-17
  • 第一部分 丙烯醛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17-32
  • 1、引言17
  • 2、材料与方法17-25
  • 3、结果25-27
  • 4、讨论27-32
  • 第二部分 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32-40
  • 1、引言32
  • 2、材料与方法32-36
  • 3、结果36-37
  • 4、讨论37-40
  • 第三部分 丙烯醛介导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损伤作用40-45
  • 1、引言40
  • 2、材料与方法40-42
  • 3、结果42-43
  • 4、讨论43-45
  • 附图45-53
  • 全文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0
  • 问题和展望60-61
  • 英文缩略词表61-62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62
  • 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及参加学术会议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茂如;;纸烟烟雾成份对肺泡巨噬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影响[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1年03期

2 杨丹凤,袭著革,张华山,李官贤,梁增辉;3种醛类化合物对DNA的交联生成作用[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年02期

3 刘淑琴;秦英;钱国桢;;丙烯醛固定,PAP与胶体金免疫电镜双标记技术在神经细胞内抗原标记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1989年04期

4 张秀丽,李东方,杨红;输配水管材浸泡液中甲醛、乙醛、丙烯醛测定[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2期

5 胡斌;;炒菜,油不能太热[J];家庭医药;2009年02期

6 朱金兰;余银凤;徐艳;;重度丙烯醛吸入中毒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年14期

7 骆颖;小胖“偷”吃饱了?[J];健康生活;1998年06期

8 张霞 ,齐力汇 ,孟祥萍 ,刘文杰 ,刘雪锦;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11期

9 秦英;刘淑琴;钱国桢;;介绍一种对中枢肽类神经元光、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的改进方法[J];解剖学杂志;1987年04期

10 刘兴余;朱茂祥;谢剑平;;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瑞川;汪海林;;丙烯醛-DNA加合物的鉴定与分析[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2 尹瑞川;汪海林;;人体细胞内丙烯醛-DNA加合物的鉴定和分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夏仲芳;马爱闻;谈定玉;耿平;吉孝祥;杨燕;;丙烯醛吸入致重症肺损伤的治疗[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贾丽红;刘健康;;硫辛酸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温俊峰;杜丽丽;李宝林;王伟;;β-苯胺基丙烯醛缩苯胺的合成与结构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宏宣;赵震;段爱军;张哲;;丙烷选择氧化生成丙烯醛(酸)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雪梅;秦春华;陈超;张春雷;;甘油催化脱水制丙烯醛研究[A];第一届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金云舟;谭露璐;钱君律;刘仲能;伍艳辉;;羟醛缩合反应制丙烯醛工艺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9 丰茂英;黄传敬;李建辉;许琴;周朝晖;万惠霖;;碲钼复氧化物催化丙烯选择氧化生成丙烯醛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肖中鹏;梁晖;卢江;;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含醛基星形聚合物[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烧菜小心“醉油”[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2 蔡长瑞;谨防“醉油”综合症[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小新;饮食八大误区[N];中国特产报;2002年

4 欧阳军;当心 饮食综合症[N];大众科技报;2000年

5 通讯员 曹建明;新型两段催化剂实现国产化[N];中国石油报;2004年

6 李玮 曹建明 本报记者 郭姜宁;为了祖国的利益[N];科技日报;2004年

7 李玮 曹建明;新型丙烯酸催化剂实现国产化[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甘克瑜;形形色色的“食醉”[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年

9 特约记者 王胜学;山西河津3个亿元项目同时开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刘同杰;不讲节制六醉伤身[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昕;Ce-Ag-Mo-P-O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朱艺涵;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Mo(V)Te(Nb)O催化剂活性相的研究和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3 李艳萍;小鼠气道重塑模型中NF-κB通路与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相关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郭明星;等离子体条件下分子氧和丙烯进行气相氧化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禄生;环磷酰胺代谢产物丙烯醛对未成熟睾丸氧化应激损伤及银杏黄酮的保护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6 刘代顺;p38 MAPK/MMP-9信号通路调控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的分子机制探讨[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维佳;PPARγ及其配体在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伊晓东;MoPO/SiO_2催化剂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反应机理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王传明;负载金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从纳米催化到单活性位非均相催化[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戴国梁;低碳烷烃在V_2O_5(001)表面氧化脱氢及深度氧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观峰;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2 陈亮;丙烯醛水合制备3-羟基丙醛反应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桑磊;丙烯氧化工艺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龙婕;氧化应激在丙烯醛致人肝癌细胞HepG2 DNA损伤中的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剑;丙烯醛水合法制1,3-丙二醇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周梅;由甲醛乙醛出发两段式床层组合合成3-羟基丙醛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国华;丙烯醛诱导的气道粘蛋白分泌中寡糖表达及福多斯坦治疗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莉;NF-κB介导丙烯醛刺激大鼠气道MUC5AC和MUC2高表达[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敏;3-(4-溴苯基)丙醛缩乙二醇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彭腾;石菖蒲专属性对照品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硫辛酸烟酸二联体对丙烯醛介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5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