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2:15

  本文关键词: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和意义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其中,药学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改目标不仅要提高贫困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而且对药学服务将来的方向也作了要求,即规范药品临床使用,最终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新医改的要求将加快医院药学工作由传统的药品供应型向知识和技术服务型转化的步伐。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发达国家是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其具有集约化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体现药学服务的理念,并很快得到大家的共识与重视,在欧美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医院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到21世纪初,美国93%的盈利性医院和100%的非盈利性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医院也都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并将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到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以及小型医院等。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在国内发展较晚。1999年,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开展此项服务的医院。此后,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及其他省市也相继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2011年修订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均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建立全肠道外营养和肿瘤化疗等静脉液体调配中心(室),实行集中调配供应”。到2006年为止,全国已建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0多个,而相对于我国287797个医疗机构来说,其普及率远低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截止到2009年,国内建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达到350所,但真正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和优势的为数不多。 新世纪以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新药的开发层出不穷,药物之间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随后,越来越多的医院也开始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各医院应结合医院服务现状及医院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静脉用药调配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物调配管理经验,根据医院自身情况逐步转变药物调配模式,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以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达到服务临床和患者、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的最终目的。 但由于各地医院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因各种因素差别很大,有必要为建立和管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实施范例,以利于今后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医院作为参考,也可对原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可行的借鉴方法。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和实践需要而开展的研究。 研究理论和方法 本论文试图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指导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实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安全、高效。精益管理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生产体系,指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浪费,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一种工具、活动或过程。1996年,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的精辟著作《精益思想》中第一次提出了精益思想的管理理念。 精益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以简化为手段,消除生产中一切浪费;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不断改进,更新知识,追求完美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常用方法和工具有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精益改善与群策群力(work-out)、5S管理、可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等。 精益管理从生产制造业发展成为一套管理理论体系,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建筑、食品销售、邮政服务、银行、汽车、酒店等各个行业。精益不是一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的简单管理策略或降低成本的方法,恰恰相反,精益已应用于大部分的商业和非营利机构,并且是组织发展所必须的运营方式。在医疗行业,美国第二大医院MAYO CLINIC医疗集团、新加坡亚历山大樟宜医院等众多世界前沿的医疗机构,均将精益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并为此建立一整套系统和机制,以及将其置于组织构架中的具有一定高度的重要位置。 根据精益理论,一个理想流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能够在客户需要的时候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应用于医疗行业即每一个步骤都能够为病人创造出他们所要求的价值。在以往工作中,医院常常会以医务人员的方便或医学专业需要机械地设计流程,很少顾及病人的需求,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因此,精益管理作为—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也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工作流程和药事工作流程管理中。 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论文在重点阐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建设意义、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南方医院的实际情况,研究设计了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在正常工作运转过程中,运用和结合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中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和信息流程等进行精益管理和优化,实现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价值的最大化,并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持续发展需关注的其他问题。本论文旨在阐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对实现药学服务模式转变所应有的根本性质、最终目的和核心价值,为建立国内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设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应用实践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前言:重点分析了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大环境要求和药学服务发展的背景,比较了传统病区配液方式的弊端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优势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建立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一、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造模式、建设规模、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可供选择的不同建设方案。建造模式有医院自建、企业援建与政府出资3种,由企业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往往只满足基本的药物调配功能,而忽略了信息系统、药品储存、医嘱审核等方面的要求,其工程质量在细节方面也不尽人意,而且在后期维护方面存在拖延时间、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为保证建成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顺畅,有条件的医院在修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时应采取自行建造的模式。建设现代化标准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需要根据医院的经济情况、床位数、调配药物数量来确定建设规模。各级医院可以根据自己医院的床位数、住院率、输液量及占地面积、改建费用等重要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规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应直接选择或逐步过渡为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和归属药学部门管理的统一模式。二、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计理论依据和标准,明确了建设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总体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三、总结归纳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整体流程、内部人流、内部物流和信息流四大部分的工作流程基本设置方案。四、以南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医院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应用和配置运行情况,在进行初期效果的调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改善的需求。 第二部分: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正式运行后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管理、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医院如何运用精益管理理论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改进和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人力资源、工作流程、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的具体做法和取得效果。藉此为新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或已有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改善和优化运行流程和管理体系提供可参考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一、介绍精益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应用范围。对于医院管理部门而言,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从病人的需求出发提供高效的服务流程。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方法已经被逐渐应用到医院的医疗流程和药事管理中。二、介绍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措施。三、重点介绍运用精益管理工具改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内部工作流程的做法和成效。四、介绍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任务、时间、管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性,创新性的制订科学的排班模式,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重要环节的管理。五、介绍为提升内部客户价值,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方法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第三部分: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药品管理、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需注意问题的重要性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一、指出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药品管理体系是保证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营的基础,并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管理的重点方面。二、指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的要求和保障措施。三、进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成本和效益问题分析,为筹建和运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提供参考。 第四部分:重点论述静脉药物集中调配模式实现药学服务从“药品保障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的根本作用和核心价值。一、总结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医院用药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二、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对提高临床药师水平,提升药师专业素质的良好效果。三、总结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对药学服务模式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作用。 结论 本论文通过运用精益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对医院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开展应用实践研究,将精益管理思想逐步引申延展到医院医疗、药事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和探讨精益思想在医院流程管理特别是药事管理中的适用性的双重目标,为其他医院建设和实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提供可供参考的范例,以真正实现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达到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平台的建立可以较好地实现药学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作用。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精益管理 建设模式 管理体系 药学服务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5
【目录】:
  • 摘要3-9
  • ABSTRACT9-16
  • 前言16-28
  • 一、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16-18
  • 二、新的药学服务模式背景18-19
  • 三、静脉用药调配模式的发展背景19-23
  • 四、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目的与意义23-26
  •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26-28
  • 第一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标准28-52
  •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模式28-32
  •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设计标准32-38
  •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设计38-39
  • 四、南方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建设实践39-52
  • 第二部分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和管理体系的优化52-77
  • 一、精益管理的理论和应用52-55
  • 二、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管理55-58
  • 三、精益改善,优化工作流程管理58-62
  • 四、创新思维,优化排班模式管理62-69
  • 五、提升价值,优化信息系统管理69-77
  • 第三部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77-84
  • 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品管理问题77-78
  •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问题78-81
  • 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本效益问题81-84
  • 第四部分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促进药学服务模式发展84-93
  • 一、保证医院用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84-86
  • 二、提高临床药师水平,提升药学人员素质86-88
  • 三、促进药学服务模式发展88-93
  • 结语93-95
  • 全文小结95-97
  • 参考文献97-101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101-102
  • 致谢102-104
  • 附件10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瑾;缪景霞;臧瑜;杨智慧;;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2年16期

2 田慧;邴映红;左晓梅;郑秋莲;杜玲;吴仁辉;惠述国;;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3期

3 邢晓娟;;浅谈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利与弊[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19期

4 梅全喜;李红念;陈文秀;;精益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2年05期

5 吴可;万劫;韩晟;史录文;赵振东;;我国药事服务费概念初探[J];药品评价;2010年02期

6 张峻;施莹;殷家福;;云南省PIVAS验收和收费标准的建立及实施[J];药品评价;2010年02期

7 杨樟卫;胡晋红;全山丛;;条形码技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年03期

8 蔡溱;全山丛;杨樟卫;李雪川;张红娣;;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品管理[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7年03期

9 陈建海;;医院以及医院药学的定位和服务方式转变[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年01期

10 陈国清;李建国;;HIS系统中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系统的功能与应用[J];医学信息;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1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