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冠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评价

发布时间:2022-11-12 13:3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83例存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比较CTA与CAG下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外弹力膜(EEM)面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斑块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差异。结果 83例患者经CAG确诊临界病变血管97段,CTA准确诊断出80段,其余10段高估为重度狭窄,5段低估为轻度狭窄,2段漏诊;经IVUS确诊钙化斑块35枚、纤维斑块36枚、脂质斑块26枚,CTA诊断出钙化斑块37枚、纤维斑块37枚、脂质斑块23枚,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79.38%(77/97)。CTA与CAG下EEM面积、MLA、PA、PB、EI、R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临界病变准确性较为突出,能在早期定性或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为临床病情判定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3 影像处理与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确诊结果
    2.2 CTA诊断结果
    2.3 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比较
3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冠脉CTA在评估糖尿病患者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中的应用[J]. 王国良,马光,滕伟,惠学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06)
[2]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价支架内再狭窄风险[J]. 许哲,林朝贵,范林,陈智勇,陈旭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03)
[3]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J]. 高立,袁旭春,聂伟霞,刘晓景,胡国栋,陈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03)
[4]稳定性冠心病无创影像检查路径的专家共识[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10)
[5]应用冠状动脉CTA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冠心病的评估[J]. 师毅冰,高永广,张培影,赵宝忠,李光超,夏平,冯春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7(04)
[6]双源CTA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斑块判断的价值[J]. 吴启源,袁明远,许建荣,殷焱,周华,王伟,范晓军,刘晓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7(03)
[7]双源CTA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J]. 熊青峰,陈艳,陈险峰,陈鑫,李炜,双东思,许娟,李林,马小静.  放射学实践. 2017(01)
[8]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造影评估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动态体模研究[J]. 苗振伟,张璋,李东,于铁链.  天津医药. 2016(07)
[9]高危冠脉临界病变的诊断[J]. 崔怀仁,张恒.  中华全科医学. 2016(02)
[10]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J]. 李维维,赵宇新,秦菘,陈国秀,边容,翟顺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12)



本文编号:3706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ndongyixue/3706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