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20:07

  本文关键词: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海洋学院》 2013年

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荣  

【摘要】:氧化反应在许多生物体中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进程,自由基作为氧化反应的产物,非常不稳定,,可能导致DNA或蛋白质损伤,进而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癌症,阿尔兹海默氏症以及其他神经性疾病。尽管合成的抗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因其潜在的毒性和副作用,消费者对这些抗氧化物的抵抗越来越强,因此,从自然资源中开发抗氧化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实验采用酶解法制备菲律宾蛤仔酶解肽,酶解工艺通过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优化,以最佳酶解条件制备酶解粗提物,粗提物经过分离纯化,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构表征分析等得到酶解寡肽纯化物;从体外和小鼠体内实验两方面对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具体有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的制备 首先将菲律宾蛤仔肌肉组织匀浆,利用胰蛋白酶酶解,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DPPH清除力为指标,对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物料比1:2,加酶量2000U/g,pH为8,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12h。在此酶解条件下制备酶解物,利用超滤法将酶解物按分子量大小分成四个组分,收集抗氧化活性最强组分,浓缩后冷冻干燥,干燥物经G-25凝胶分离得到六个洗脱峰,收集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峰,浓缩、冷冻干燥后经反相高效液相梯度洗脱进一步分离得到三个洗脱峰,选取最强抗氧化活性组分收集,高效液相检测得出该提取物为单一组分,氨基酸序列分析得其序列为Gly-Asp-Gln-Gln-Lys,分子量为575.45Da。 第二部分,体外研究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 1、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寡肽对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力和寡肽的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结果发现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具有较显著的ABTS自由基(半数有效浓度(EC50)0.204g.L-1)、羟自由基(EC500.815g.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EC500.066g.L-1)清除能力、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EC501.554g.L-1)。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寡肽对羟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组(Blank)相比,对照组(Control)中超螺旋结构的DNA几乎完全消失并转化为开环结构,而加样组(1.25mg/mL,2.5mg/mL和5mg/mL)大部分DNA仍以超螺旋结构存在,小部分DNA被损伤形成开环结构DNA。说明寡肽对羟自由基诱导的DNA损伤显示出有效地保护作用,并且保护作用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3、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寡肽对肿瘤细胞DU-145和人体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发现,寡肽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5.202mg/mL),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且人体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寡肽对RWPE-1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 第三部分,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寡肽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d后,心脏采血及组织取样,用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脑、肝脏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可有效提高小鼠体内SOD和GSH-Px活力,并降低MDA含量,表明寡肽具有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917.4;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成名,尚延昌,袁晓玲,王新;菲律宾蛤仔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易杨华,李玲,林厚文,李文林,姚新生,汤海峰,许强芝,邹峥嵘,孙鹏,张淑瑜,刘宝姝;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和海绵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周敏华;章超桦;曾少葵;郑惠娜;秦小明;吉宏武;;酶解牡蛎肉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年07期

4 谢海伟;代建国;郭勇;金刚;魏京广;张燕;;鲎素抗菌肽的分子结构稳定性及生物活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莉;刘万顺;韩宝芹;刘文;刘冰;;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蛋白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7年01期

6 王春波,贺孟泉,秦守哲,王玉贞,仲伟珍,徐卓玉,温兆霞;海洋肽的体外抗氧化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1998年03期

7 邱春江;赵培培;;胰蛋白酶水解文蛤蛋白制备抗氧化小肽实验研究[J];齐鲁渔业;2009年06期

8 焉翠蔚;徐睿;孙妍;庞军玲;;菲律宾蛤仔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金鸣,蔡亚欣,李金荣,赵辉;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_2O_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年06期

10 谢宗法,陈光明,黄英,邢彩霞;鲨鱼肝提取液的免疫活性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忠东,彭景中;线粒体与细胞凋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曾军;石国荣;;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和原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2期

3 文汉,聂凡;绞股蓝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4 何玲玲;王新;石中亮;孙伶;张英;;醇提板栗壳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5 王辰;张金木;;芹菜叶提取物抗氧化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6 周蓉;邹怀波;池小雷;;薄荷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7 张继;孔浩;张芳;;植物油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8 郑燕升;莫倩;;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戴红旗;鄢贵龙;刘沐东;张晓健;;葛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10 刘兴宽;郁建平;;沿海滩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色素的抗氧化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琳琳;吴健全;高蔚娜;韦京豫;杨继军;郭长江;;不同抗氧化活性的蔬菜对老年人群抗氧化防御体系功能的影响[A];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波;王晓红;郭连营;张卓;徐超;;玉米紫色植株色素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邵盈盈;李向荣;;蓝莓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4 陈雅;孟德胜;徐果;杨征;冯一;;抗皱眼霜的质量标准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5 张灵枝;陈维信;王登良;谭新东;郭剑英;;不同发酵程度普洱茶体外抗氧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6 王波;洪君蓉;焦士蓉;刘衡川;黄承钰;;番石榴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焦士蓉;黄承钰;宋薇薇;;枳实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韩道财;洪鹏志;杨萍;毛敏华;;木瓜蛋白酶水解罗非鱼下脚料制备高F值寡肽工艺的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范秀萍;王瑞芳;吴红棉;王娅楠;胡雪琼;雷晓凌;;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RG-1的结构特征及免疫活性研究[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邹若飞;;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帅学宏;山豆根多糖提取工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叶俊丽;HSP70介导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扇贝多肽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任舒文;几种海洋特征寡糖—胶原蛋白复配物对紫外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徐军;富苯丙氨酸碱性短肽的发现及其对蛋白质等电点和免疫交叉反应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江筠;莲藕中抗氧化成分的抗HIV-1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静;银杏黄酮纯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孙霞;血管紧张素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凝血酶神经毒性机制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黎继烈;金橘活性物质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龚志华;茯苓辐照降解及其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方;柑桔—糯米汁混合发酵酒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段超;靶向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TAT3的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效果鉴定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刘子青;MGF对肌卫星细胞增殖及Akt蛋白表达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蒋其忠;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盛侠;宣木瓜中齐墩果酸的提取分离及其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辉;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液体深层发酵及木质纤维素促进产糖效果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蕊;氟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雄激素结合蛋白和抑制素B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8 田俊梅;低硒大鼠对三种硒强化剂生物利用效果的比较[D];郑州大学;2010年

9 海艳;黄酮化合物的化学发光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铭花;三种传统配伍中药抗氧化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海伟;代建国;郭勇;;海洋远古生物鲎体内活性物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李祺福,欧阳高亮,刘庆榕,洪水根;中国鲎鲎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分化的观察[J];癌症;2002年05期

3 陆得漳;活性肽P物质应用性研究[J];氨基酸杂志;1993年03期

4 钱俊青,陈浚,任建华;珍珠贝母体中牛磺酸的提取[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0年01期

5 曾庆祝,曾庆孝;海洋贝类(牡蛎、扇贝、文蛤等)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2年03期

6 龚丽芬,郑志福,陈碧娥;胰蛋白酶酶解文蛤的工艺条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2期

7 韩继福,任建波,王海波,李文亮;活性炭吸附芳香族氨基酸制备高F值寡肽混合物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宋樱,张敏,王冬;牛磺酸和支链氨基酸对大鼠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邢成名,尚延昌,袁晓玲,王新;菲律宾蛤仔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陈胜军,曾名勇,董士远;水产胶原蛋白及其活性肽的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建中;大豆蛋白的酶法水解及产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丽;玉米肽的制备、特性及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兴明,方建光;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J];海洋水产研究;1998年01期

2 李明云;薛学朗;丁雪燕;周天宜;;象山港菲律宾蛤仔年龄与生长的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3 姜祖辉,王俊;菲律宾蛤仔氮、磷代谢的初步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张继红,方建光,金显仕,梁翻鹏;低温对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影响[J];水产学报;2002年05期

5 宋宗岩,王世党,苏海岩,王华东,侯洪建;菲律宾蛤仔与对虾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3年02期

6 代培芳,饶小珍,陈寅山;菲律宾蛤仔的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J];动物学杂志;2004年02期

7 曹华;蒋建斌;曹红军;;菲律宾蛤仔苗种规模化繁育与高效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07年04期

8 于守团;刘清信;毛玉泽;;菲律宾蛤仔升温人工育苗技术[J];齐鲁渔业;2008年02期

9 李才根;对虾与菲律宾蛤仔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05年10期

10 马绍赛,陈聚法,陈碧鹃,辛福言,周诗赉,崔毅;菲律宾蛤仔死亡环境条件效应模拟试验[J];海洋水产研究;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薛钦昭;吴惠丰;曲莹;;铅和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在菲律宾蛤仔组织中的表达[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刘慧;方建光;;菲律宾蛤仔苗种的健康生产[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3 高萍;夏斌;陈碧鹃;孙雪梅;乔向英;崔毅;;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富集和释放特征[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闫喜武;张跃环;霍忠明;孙焕强;潘发林;杨凤;张国范;;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混合选择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闫喜武;张跃环;霍忠明;潘发林;赵越;杨凤;张国范;;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品系F_2的生长发育比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陈丽梅;李岩;吴璠;;菲律宾蛤仔EST-SSR引物设计及特性[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国范;闫喜武;刘庆连;孙茂盛;阙华勇;刘晓;张福绥;;菲律宾蛤仔高效养殖技术模式[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8 张学雷;朱明远;C.Bacher;A.J.S.Hawkins;;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动力学模型[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董波;;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董波;;菲律宾蛤仔能量收支的研究[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2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3 翟兵;[N];中国海洋报;2004年

4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7 王云 马平;[N];福建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黄宝锋;[N];辽宁日报;2005年

9 记者 石家家;[N];大连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国华;[N];辽宁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在苯并(a)芘胁迫下差异基因的筛选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昝肖肖;胶州湾湿地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生物学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梁玉波;菲律宾蛤仔体内寄生帕金虫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闫喜武;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卢素敏;菲律宾蛤仔附着变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与基因克隆[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宛立;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菲律宾蛤仔的遗传损伤[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张莉;壳寡糖、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陈桃英;亚历山大藻对海产贝类胚胎和蒙古裸腹溞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9 张辉;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菲(PHE)对菲律宾蛤仔毒性效应与污染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10 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律;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癌活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2 王霞;菲律宾蛤仔离水后的存活期及存活期内的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变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3 万慧一;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抑菌酶解物的制备与作用机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4 随建强;菲律宾蛤仔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高萍;石油胁迫对菲律宾蛤仔的生物有效性及毒性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巩秀玉;壬基酚对波纹巴非蛤和菲律宾蛤仔的毒性效应[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7 付姗姗;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域底栖食物网动态变化过程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高鹰;海水铜铅及环境因子对菲律宾蛤仔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晓红;菲律宾蛤仔生态遗传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陶颜霞;菲律宾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在硫丹胁迫下毒性效应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菲律宾蛤仔酶解寡肽抗氧化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51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