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AMPK信号通路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应答

发布时间:2016-11-02 17:33

  本文关键词:“废气不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4年

硫化氢通过CaMKKβ-AMPK信号通路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应答

周晓梅  

【摘要】:目的: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是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炎症,但机制不明。已有研究表明H2S可能通过核因子-kappaB(NF-κB)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信号通路抑制中枢神经炎症。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探索H2S是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信号通路促进脑内炎症细胞—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从而发挥抑制神经炎症应答的作用。 方法:利用BV-2小胶质细胞系及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通过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建立体外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模型。利用三种结构不同的H2S供体(NaSH/GYY4137/ADT-OH)以及过表达内源性H2S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 CBS)的策略研究H2S抑制中枢神经炎症的机制。应用Griess试剂法通过检测炎症介质NO的生成探索H2S供体抑制小胶质细胞炎症应答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及最佳效应浓度;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活化(磷酸化)、CBS表达及AMPK的上游激酶—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激酶β(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kinase beta, CaMKKβ)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技术测定表征M1(促炎状态)/M2(另类活化状态)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同时应用AMPK和CaMKKβ抑制剂或siRNA干扰技术探索H2S抑制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是否依赖于AMPK/CaMKKβ。最后,通过侧脑室注射LPS建立小鼠中枢神经炎症模型,在动物水平验证H2S供体对LPS刺激导致的AMPK磷酸化及M1/M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AMPK(p-AMPK)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l的共定位情况,以明确H2S供体在动物水平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及AMPK激活的作用。 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无论BV-2细胞有无LPS诱导活化,H2S供体(NaSH/GYY4137/ADT-OH)和CBS过表达均增加其AMPK活化水平;同时,ADT-OH和CBS过表达均促进LPS活化的BV-2细胞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AMPK抑制剂和siRNA均抑制ADT-OH促进活化BV-2细胞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以上实验结果说明H2S通过促进AMPK活化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应答。 肝激酶B1(1iver-kinase B1, LKB1)是激活AMPK的上游激酶,但ADT-OH在不表达LKB1的HeLa细胞中也能促进AMPK活化;而CaMKKβ抑制剂和siRNA均抑制ADT-OH促进BV-2细胞AMPK活化及其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这些结果表明,H2S通过CaMKKβ而不是LKB1激活AMP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神经炎症应答的作用。 在LPS刺激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模型上,ADT-OH也促进原代小胶质细胞AMPK活化及其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AMPK和CaMKKβ抑制剂均抑制ADT-OH促进小胶质细胞AMPK活化及其向M2另类活化状态转化。 在侧脑室注射LPS建立的小鼠中枢神经炎症模型中,ADT-OH和NaSH均促进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密集区域—脑外侧隔区复合体AMPK活化,并且ADT-OH抑制该区域脑组织M1细胞因子的表达而上调M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同时注射LPS和ADT-OH的小鼠脑外侧隔区复合体可见Ibal+细胞与p-AMPK共染。这部分结果从动物水平上证实H2S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AMPK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应答。 结论与创新:H2S通过CaMKKβ-AMPK信号通路抑制中枢神经炎症应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涛;贾佳;周发明;周少华;;硫化氢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年02期

2 耿彬,杜军保,唐朝枢;内源性H_2S——一种新的气体信号分子[J];生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3 姚烽;汲广岩;张力;;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炎症调控新靶点[J];生理学报;2012年03期

4 李洁琼;郑世学;喻子牛;张吉斌;;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代谢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克隆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明;杨明会;张海燕;刘毅;李绍旦;;益气活血中药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血浆NO、H_2S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1年08期

2 张清友,杜军保,石琳,张春雨,闫辉,唐朝枢;内源性一氧化氮与硫化氢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相互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3 耿彬,杜军保,唐朝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研究所;敏感硫电极法在测定心血管组织细胞及血浆胱硫醚-γ-裂解酶/硫化氢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5期

4 李虹;刘新民;耿彬;潘春水;齐永芬;吴胜英;唐朝枢;;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大鼠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5 赵晶;房立平;许戈阳;唐朝枢;耿彬;;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6 张辉,方云祥;KATP通道及其介导的信号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平;曾晓辉;祝益民;董静;;重症肺炎患儿血浆硫化氢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12期

8 肖鹏;高洪;严玉霖;周铭涛;周辉;刘雷;;内源性一氧化碳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05期

9 邓生琼;周显琎;王静;徐增光;;硫化氢对氧化损伤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年06期

10 郭文瑞;毛伟;关红;李培锋;;牛磺胆酸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Gsα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晓红;硫化氢在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一氧化氮的相互调节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谷万里;大蒜素对寒凝血瘀心肌缺血气体信号分子调控及微循环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付志方;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北京大学;2008年

4 李国风;硫化氢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伏林;油菜籽油脂合成途径上游ACCase和PEPCase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殷俊;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艳峰;大鼠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硫化氢(H_2S)浓度的测定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宇;硫化氢对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质网应激的调节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3 郭一尘;外源性硫化氢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周方杰;硫化氢介导的大鼠大脑中动脉EDHF舒张反应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5 于海云;H_2S在SHR大鼠中枢心血管效应的机制研究:活性氧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常冰;瓜蒌通脉丸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江海龙;冠心病患者及其介入治疗后血浆中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尹洪金;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浆硫化氢与肾上腺髓质素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05年

9 田国祥;急诊危重病患者血清硫化氢浓度与APACHE Ⅲ评分及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韩文章;冠心病患者血浆硫化氢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秀琴;唐小卿;李景田;赵春梅;冯鉴强;陈培熹;;硫化氢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7年02期

2 聂永慧;王鲁宁;叶玲;刘建伟;刘静;;β淀粉样蛋白1-42对小胶质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作用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宋东辉;侯李君;施定基;;生物柴油原料资源高油脂微藻的开发利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4 金红芳;杜军保;唐朝枢;;“废气不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研究进展[J];生理学报;2010年06期

5 胡亚平;夏玉平;吴刚;武玉花;肖玲;李均;卢长明;;重叠延伸PCR克隆拟南芥ACCase基因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刚,Mark Hargreaves,Sean McGee;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与运动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2 刘敏,母义明;AMPK在运动介导的骨骼肌糖脂代谢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年03期

3 田爱平,郭赛珊;AMP激活的蛋白激酶与2型糖尿病[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年05期

4 余冰,廖波,秦玉辉,陈代文,杨婉身,张克英;禁食对蛋鸡肝脏腺苷-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3年03期

5 谢赟;王绵;;AMPK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6 陈广琴;刘晨;张成喜;蒙荣森;陈保林;熊肇军;董吁钢;;HO-1在AMPK抑制心肌肥大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李娟娟;夏敏;凌文华;;花色苷通过腺苷一磷酸激活蛋白激酶减少肝脏HepG2细胞的脂肪积聚[J];营养学报;2010年02期

8 陈长源;郑兴;;AMP激活蛋白激酶与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发病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6期

9 唐量,熊正英,张英起;运动与骨骼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任俊芳;秦旭平;;AMPK与心血管重构[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远;周京军;裴建明;;AMPK介导无钙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2 张秀竹;刘磊;宋志刚;焦洪超;林海;;禁食对肉仔鸡外周AMPK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觅;;AMPK在内毒素血症大鼠胆固醇水平调节中的作用研究[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航;王睿思;杨吉春;管又飞;;蛋白激酶AMPK在肾髓间质细胞存活中的作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王璐;张鹏;刘红菊;许寿生;陈晓萍;;AMPK在小鼠骨骼肌运动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付勇南;肖晗;马晓伟;张幼怡;;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抑制小鼠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7 刘磊;宋志刚;焦洪超;林海;;禁食对家禽中枢AMPK、食欲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A];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Study of LKB1-AMPK-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lung cancer cells[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瑾;朱海波;;新结构类型调血脂化合物与靶蛋白瞬时弱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10 ;Resveratrol regulates β1 adrenoceptor and AMPK expressions via SIRT1 activity in H9c2 cells[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生物系;[N];新清华;2009年

3 黄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记者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实习生 程凤;[N];科技日报;2011年

6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邹大进;[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记者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8 高国起;[N];中国医药报;2010年

9 记者 刘莉;[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泽;AMPK活性对宰后羊肉能量代谢和肉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邓虎平;烫伤大鼠骨骼肌AMPK的活化对蛋白分解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朱莉;电镜单颗粒技术研究全长AMPK蛋白的构架及变构效应[D];兰州大学;2011年

4 徐晶;能量负平衡对小尾寒羊体内AMPK表达调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5 陈雷;AMP激活的蛋白质激酶(AMPK)调控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6 崔晓霈;AMP激活蛋白激酶α亚基C末端影响激酶活性[D];山东大学;2010年

7 袁世英;AMPK信号通路在大鼠慢性糖皮质激素应激中的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庄静静;AMPK及LXR通路新型天然调节剂的发现及相应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孙香兰;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探讨-AMPK和SNARK信号传导通路[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刘佳;小鼠肝细胞AMPK相关microRNAs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霞;AMPK活性变化对宰后羊肉肉质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远远;AMPK基因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王璐;AMPK调节小鼠耐力变化的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4 刘坚;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海马AMPK-mTOR的时向变化及与神经功能评分关系[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5 徐觅;AMPK在脓毒症大鼠胆固醇与蛋白水平调节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陈丽;AMPKβ_2对运动中骨骼肌细胞肌糖原的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1年

7 许蕾;AMPK通路对急性光损伤模型中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8 陈灰;脂联素激活AMPK信号通路调控奶牛肝细胞脂代谢的相关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9 李晓红;运动和雄激素对大鼠骨骼肌AMPK/TSC2在快慢肌表达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公小娟;振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AMPK-GLUT4糖代谢通路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废气不废”: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的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62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