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PL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05:11

  本文关键词:羟喜树碱MePEG-PL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年

羟喜树碱MePEG-PL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

金滔  

【摘要】:目的制备羟喜树碱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纳米粒(hydroxyeamptotheeine-loaded MePEG-block-PLA copolymer nanoparticles, HCPT-MePEG-PLA-NPs),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行为考察,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以期以MePEG-PLA-NPs为载体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方法选择HPLC建立HCPT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共聚物(MePEG-PL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emulsion/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制备羟喜树碱MePEG-PLA纳米粒。以纳米粒粒径、包封率及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进行处方工艺的单因素考察,并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工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CPT-MePEG-PLA-NPs外观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考察其包封率及载药量,采用透析法考察NPs的体外释药行为,并通过MTT染色法考察其对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等。 结果建立了HPCP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在0.2~16.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经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优化确定的HCPT-MePEG-PLA-NPs最佳处方为MePEG-PLA用量为30mg,乳化剂浓度为2.0%,外水相体积为3mL。NPs外观呈圆整球形,平均粒径为(100.13±0.56)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8±0.02),Zeta电位为(2.31±0.38)mV。HCPT-MePEG-PLA-NPs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40±1.65)%和(0.41-0.02)%;NPs在含20%乙醇的pH7.4PBS释放介质中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HCPT-MePEG-PLA-NPs表面圆整光滑,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NPs的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并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本实验结果为抗肿瘤药物缓释制剂的设计、开发与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943;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力,李苏,廖海,姜文奇,管忠震;羟基喜树碱Ⅰ期药代动力学及人体耐受性临床研究[J];癌症;2001年12期

2 王杰,张强,易翔,曹栋,黎洪珊,魏树礼;表面修饰对载环孢菌素A聚乳酸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杨凯,陈绍维,陈睿,温玉明;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4 彭茗;陆丹;刘瑾;杨永健;;HPLC同时测定羟喜树碱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及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年09期

5 罗颖;李乐;王衍戈;常迪;侯振清;张其清;;透析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纳米粒及其理化性质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李红茹;李淑芬;;脂质体中药物包封率的测定方法[J];药物分析杂志;2007年11期

7 董静,刘明星,杨亚江,徐辉碧,杨祥良;改进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核/壳型Me.PEG-PLA纳米粒的表征[J];药学学报;2004年09期

8 周建军,刘键,胥彬;羟基喜树碱内酯环形式与其抗癌活性的关系(英文)[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1年09期

9 宋金春;章莉;;羟基喜树碱修饰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24期

10 周景云,汪苹,李银增;pH及缓冲剂对利福平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方超;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HPLC法测定利福平乳膏的含量[J];安徽医药;2008年09期

2 管忠震;羟基喜树碱需进一步规范化临床研究[J];癌症;2001年12期

3 杨春旭,黄海欣,李桂生;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期胃癌临床分析[J];癌症;2002年08期

4 黄慧强,姜文奇,胡晓桦,林旭滨,刘魁凤,李宇红,林忠,申维玺,陈强,何友兼,管忠震;羟基喜树碱冻干粉针(拓僖)单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初步报告[J];癌症;2003年12期

5 姚阳;孙元珏;赵晖;郭跃武;林峰;蔡讯;唐晓春;;HCPT联合L-OH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J];癌症;2006年08期

6 杨平;姜丽;王玉蓉;;盐酸小檗碱前体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8期

7 陈大兵,王杰,张强;Brij78表面修饰对硬脂酸固态脂质纳米粒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3期

8 陈大兵,吕万良,杨天智,李静,张强;紫杉醇表面修饰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1期

9 谢德明;药用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10 刘刚,杨和平,胡建林,王政惠;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鳞癌的初步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巍;张超;方芸;;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对小鼠黑色素瘤肺转移的药效学及体外作用机制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渝军;易以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注射用纳米羟基喜树碱的浓度[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3 杨安树;杨林;刘卫;李卓娅;杨祥良;;PEG-PLGA纳米粒长循环机制及载TNF-α拮抗肽性能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黄金兰;钟振国;;抗肿瘤药物的药物代谢研究进展[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叶晓川;陈华兵;徐辉碧;杨祥良;;雷公藤内酯醇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范珠;柴国宝;潘越芳;;冰片-薄荷脑低共熔物对纳米粒鼻腔给药载药入脑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Liqian Mo;Lianbing Hou;Dan Guo;Xiaoyan Xiao;Ping Mao;Xixiao Yang;;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eniposide PLGA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ptake in Human Glioblastoma U87MG Cells[A];2013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Xin-Jiang Tang;Qing-Hua Meng;Li-Ming Li;Xiao-Ying Ying;Min Han;Qiao-Jun He;Bo Yang;Jian-Qing Gao;;Improving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Bioavailability of Camptothecin Loading Nanosuspension via Increasing Accumulation in Tumor[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邱日想;王燕莉;陈洋娣;林雁;杨凤;陈智毅;;低强度超声联合托泊替康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宝月;TRAIL-receptor2mAb介导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恶性黑素瘤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刘占军;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代昭;烷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药物负载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刘明星;雷公藤甲素聚合物纳米粒的传输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孙鲜策;亚砷酸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6 施斌;羟基喜树碱隐形纳米囊泡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方超;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徐强;褪黑素缓释纳米粒拮抗耳氧化损伤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程智刚;蜂胶提取活性黄酮及酯萜类新工艺和其纳米制剂[D];中南大学;2005年

10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晶;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的药动学及其肿瘤靶向性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伟超;β-榄香烯长循环脂质体的研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薛背背;氟铃脲水悬浮剂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尹君;盐酸普萘洛尔缓释微球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庆莲;米托蒽醌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和细胞摄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敏;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初步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郭婷婷;PEG-PLGA载硫酸长春新碱纳米粒的质量评价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王兰;幽门螺杆菌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付红光;基于聚乙二醇的两亲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10 戴玉娇;磷酸泰乐菌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芳,袁云,毛松柏;羟基喜树碱并用丹参治疗消化系癌的疗效观察[J];癌症;1990年03期

2 周军,樊亦军,陈定南,梁灼,杨婉玲;喜树碱(CPT)与10—羟基喜树碱(HCPT)的抗肿瘤活性与毒性比较[J];癌症;1991年03期

3 管忠震;羟基喜树碱需进一步规范化临床研究[J];癌症;2001年12期

4 张力,李苏,廖海,姜文奇,管忠震;羟基喜树碱Ⅰ期药代动力学及人体耐受性临床研究[J];癌症;2001年12期

5 沈靖南;肿瘤药敏预测试验与临床化疗效应相关性的研究概况[J];癌症;1994年06期

6 王杰,张强,易翔,曹栋,黎洪珊,魏树礼;表面修饰对载环孢菌素A聚乳酸纳米粒体外细胞摄取和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白雁斌;黄晓琴;雷自强;;聚乳酸类医用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年03期

8 程巧鸳,朱文静,李范珠;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年03期

9 李文斌,娄帅,刘晓霞,张普玉;聚乳酸类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设计[J];化工新型材料;2005年10期

10 陈平;羟基喜树碱、氟脲嘧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肿瘤30例临床观察[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国琴;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空间稳定脂质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口服纳米药粒问世[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4年02期

2 杨恩芸;王晓君;戴甜;张丽男;孙勇军;高子彬;;壳聚糖修饰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J];华西药学杂志;2014年03期

3 张慧珠;张其清;;叶酸靶向乙酰普鲁兰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6期

4 董岸杰;邓联东;邢金峰;;聚合物组装纳米粒的结构与药物控制释放[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5 吕维玲;胡晋红;朱全刚;李凤前;;氢溴酸东莨菪碱纳米粒-微球系统的研制[J];药学学报;2010年07期

6 张亚萍;冉海涛;;脂质微泡与PLGA纳米粒复合体的制备原理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09期

7 潘英;倪海华;邹爱峰;邓盛齐;;紫杉醇纳米粒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11期

8 赵焕英;王楠;于景娴;杨慧;邓云龙;彭玉龙;;功能化硅壳荧光纳米粒的细胞吞噬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07期

9 林苏娜;林华庆;;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年06期

10 曹翠珍;宗莉;陈立;张余云;;三甲基化壳聚糖卵清蛋白纳米粒的制备[J];中国新药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丛龙波;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纳米粒载药系统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高静;张玮;储藏;王晓宇;张敏;武鑫;高申;;基于微针递送的PLGA纳米粒在人皮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洁;刘青锋;冯程程;沈烨虹;邵夏炎;田志强;周佳辰;张奇志;;马铃薯凝集素修饰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经鼻入脑靶向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朱铉;李福男;苏美琴;;巯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眼用纳米粒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高静;张玮;高申;;微针阵列技术对纳米粒经皮给药的促透作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高小玲;武炳贤;陶炜兴;陈钧;蒋新国;;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介导多肽药物经鼻入脑的靶向性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黄潇;;眼用氟尿嘧啶纳米粒制剂的制备[A];第六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胡豫;;组织因子靶向性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抗血栓治疗中的应用[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李学明;徐元龙;陈国广;韦萍;;15-氟尿嘧啶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大鼠的药物动力学[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继云;廖美华;陶蓉蓉;杜永忠;楼宜嘉;韩峰;;脂质纳米粒递药系统对脑内自噬-溶酶体信号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N];科技日报;2014年

2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3年

3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纪小龙;[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4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记者 华凌;[N];科技日报;2013年

6 平其能;[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毛黎;[N];科技日报;2013年

10 甘勇 林艳琼 陈庆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丽;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2 武敬亮;载阿霉素组氨酸修饰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赵小智;包裹芘的高分子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以及体内外行为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静;油酰壳聚糖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袁弘;固体脂质纳米粒口服药物载体经胃肠道转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孙彦华;基于金纳米粒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D];复旦大学;2012年

8 陈洁;马铃薯凝集素修饰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经鼻入脑的递药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刘玉梅;长春碱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余敬谋;两种疏水改性乙二醇壳聚糖自聚集纳米粒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钊;新型聚(醚—酐)凝胶纳米粒用于难溶性药物增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蔡铮;光交联聚醚酐凝胶纳米粒的制备及包载疏水性药物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微;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张斌;基于磁性与荧光纳米粒的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胡振夏;叶酸壳寡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载体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颜焕新;空心氧化铁载药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丁小力;载异烟肼利福平聚乳酸纳米粒的构建及体外释药特性的评价[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福根;乙酰半胱氨酸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D];浙江大学;2012年

9 顾君彤;刺激—响应型阿霉素磁性复合纳米粒的制备与体外实验[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崔召元;奥沙利铂长循环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羟喜树碱MePEG-PLA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75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