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AFC防治阿尔兹海默病的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9 06:19

  本文关键词:抗β-淀粉样蛋白聚集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大学》 2015年

LW-AFC防治阿尔兹海默病的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

曾菊  

【摘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在当今社会,阿尔兹海默病(Alzheiemr's Disease,AD)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AD由多因素引起的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p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P)聚集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神经元及突触的丢失。由于A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针对AD的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缓解AD的病程,无法逆转病情的发生。长久以来,对A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使治疗AD药物的研发逐步推进,但至今仍无较好的治疗药物问世。传统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近年来,针对复杂疾病的治疗,中药显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于AD这种由多因素造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与单一靶点治疗的化学药相比,可能中药的作用特点更具有优势。六味地黄方(LW)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对LW中有效成分进行追踪分离,确定了LW中发挥药效的活性物质主要为多糖、寡糖和糖苷,在此基础上,创制了中药5类新药六味地黄苷糖(LW-AFC)。基于LW治疗的疾病主要以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异常为生理学基础,由此我们推断,LW-AFC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调节(neuroendocrine immunomodulation,NIM)网络的平衡而发挥药理作用。AD模型小鼠随增龄其免疫功能下降,NIM网络平衡失调,前期研究发现,LW-AFC可改善散发型AD动物模型SAMP8 (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 prone-8)和家族型AD动物模型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物体识别记忆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主动和被动回避反应能力,提示LW-AFC对AD具有防治作用,通过对其免疫和内分泌免相关指标检测,发现两种AD模型动物的生理状态均得到改善。但其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却不清楚。本研究以免疫调节为导向,在动物水平研究LW-AFC对炎症模型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在细胞水平,以LW-AFC、LW-AFC活性部位及源于LW和LW-AFC的部分单体为受试药物,考察受试药物对外周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的影响;基于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的作用靶点,在分子水平,对源于LW和LW-AFC的部分单体在这些靶点的活性进行筛选评价,以揭示LW-AFC防治AD的具体作用靶点和机制。得到结论如下:1.神经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LW-AFC可明显改善炎症模型小鼠的神经突触可塑性,提高炎症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2. LW-AFC对炎症模型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3. LW-AFC可通过抑制外周血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2、INFγ、IL-10的分泌而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4. LW-AFC活性部位D-b、B-B、CA30对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及外周免疫细胞TNFa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5. LW-AFC中单体麦角甾苷、异麦角甾苷、没食子酸对Aβ聚集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7.898×10-5M、3.206×10-5M、5.884×10-5M。6.LW中单体茯苓酸对AChE活性具有弱的抑制作用IC50=4.501×10-3M;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金武;程肖蕊;程军平;周文霞;张永祥;;BACE1抑制剂分子水平高通量筛选体系的建立[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年04期

2 Chen SH;Oyarzabal EA;Sung YF;Chu CH;Wang Q;Chen SL;Lu RB;Hong JS;唐颖馨;;小胶质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免疫和神经保护功能的调节作用(英文)[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年01期

3 齐春会,付艳荣,张永祥,聂伟,赖春宁,徐海,乔善义,沈倍奋;六味地黄多糖CA4-3对小鼠B细胞功能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晏;免疫功能状态与LTP的关系和六味地黄汤及其活性成分CA4-3益智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鑫;抗β-淀粉样蛋白聚集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朝勇,王立为;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综述[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王阳,王伯初,周菁,彭亮;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王增敏;;多糖对畜禽免疫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10期

4 吕兴萍;胡容峰;张利;方文悠;;苯酚-硫酸法测定不同厂家六味地黄浓缩丸中多糖的含量[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那立欣;王庆利;;复方中药多糖的药理学研究状况[J];哈尔滨医药;2008年04期

6 周志友;陈浩;;多糖研究技术的概述[J];江西中医药;2009年11期

7 张媛;尚晓娅;徐春兰;牛卫宁;李洋;钦传光;;植物多糖对淋巴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年12期

8 代欢欢;;Biruloquinone的体外BACE酶抑制活性[J];吉林农业;2014年06期

9 曹弟勇;曾云;唐建平;;川陈皮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1期

10 王道福;;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颖;金宏;程义勇;;多糖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冯兴中;;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状态研究概况[A];2009人民大会堂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高峰论坛暨首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峰;;联合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A];六味地黄类中成药与方剂——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娟;Withanolide类成分的活性筛选及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阚建全;甘薯糖蛋白的糖链结构与保健功能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尹英杰;六味地黄丸(汤)异病同治规律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刘晓霓;半夏泻心汤及其类方对胃运动影响的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郑杰;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干预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张霞;蕨麻多糖免疫调节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7 方廖琼;羊胎盘免疫调节因子的免疫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8 陈向涛;复方中药玉屏风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9 钱国英;极端超微细菌蛋白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吴明江;火木层孔菌发酵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伟;补充枸杞多糖对大负荷运动小鼠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曹付春;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洁心;甜菜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4 彭艳芳;枣果营养成分分析与冬枣货架期保鲜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5 徐淑永;逍遥散方剂中水溶性多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庞杰;养胃合剂复方中多糖部分和去多糖部分药效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王阳;浮萍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寿佩勤;糖萜素对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9 邵永斌;中药G-免疫增强剂复方和单味中药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10 赵桂梅;灵芝孢子粉水溶性多糖GLP_2和GLP_3的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自尹;肾的研究进展与总结[J];中国医药学报;1988年02期

2 程军平,张永祥;六味地黄汤对快速老化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功能的影响[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1年01期

3 周世文,徐传福;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年02期

4 何玲,钟月,王典瑞,方芳,任萍;螺旋藻改善铝中毒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3期

5 宋永斌,卫国,李楚芬;枸杞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6 齐春会,张永祥,李凤仙,乔善义,姚新生,山田阳城;六味地黄多糖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4期

7 齐春会,张永祥,乔善义,陈保文,姚新生,周金黄;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2期

8 周建政,张永祥,刘传缋,周金黄;皮质酮对大鼠海马颗粒细胞层长时程增强效应的抑制作用(英文)[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9年04期

9 邱鹏新,黎明涛,唐孝礼,苏兴文,林穗珍,颜光美;黑海参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2000年04期

10 杨胜,张永祥,吕晓东,董剑英,乔善义,赵毅民;六味地黄汤活性部位3A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晏;免疫功能状态与LTP的关系和六味地黄汤及其活性成分CA4-3益智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心茗,彭松,方祖祥,魏大名;阿尔兹海默病症的检测方法现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1年06期

2 姚佳红,李辉;阿尔兹海默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2期

3 刘坤梅,丁宛琼;早发家族阿尔兹海默病1个家系报道[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年04期

4 赵宇恒;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新药发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2年05期

5 赵婷婷;阿尔兹海默病的免疫学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3年S1期

6 蒋正言;基于脑电信号相干性分析的阿尔兹海默病诊断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7 李电东;第九届国际阿尔兹海默病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J];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8期

8 刘倩;吴为辉;李人望;郑一哲;赵玉芬;李艳梅;;载脂蛋白E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7年12期

9 孙磊;杨莹;窦彩艳;;阿尔兹海默病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7期

10 王艳平;翟静波;朱芳;张雯雯;杨晓娟;曲成毅;;社区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曼淑梅;陈誉华;;阿尔兹海默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穿过血脑屏障能力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苗雅;何婷;钟远;;阿尔兹海默病与磷酸二酯酶4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A];第三届江浙沪三地老年医学高峰论坛暨2012年浙江省老年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孙一忞;李红蕾;吴志英;;ABCA1基因多态性与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曹歆轶;郭起浩;洪震;;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再认测验在检测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许杭丽;蒋正言;;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及甲状腺功能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胡海燕;金国琴;夏花英;许言午;黎志萍;康湘萍;郑静;;几种治疗AD常用中药对Aβ的抑制作用的研究[A];2009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王丹;[N];健康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王霞;[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童蔚;[N];中国妇女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蕾;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与汉族阿尔兹海默病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韩光春;阿尔兹海默病外周血转录组扰动分析和基因组罕见变异关联分析[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平;社区老年人阿尔兹海默病发病及患病相关因素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翟静波;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向阿尔兹海默病转归的脑电特征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冲;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蛋白Aβ抑制剂的合成与评价[D];清华大学;2010年

4 陈美霞;利用偏差振幅识别与分析阿尔兹海默病的候选基因[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5 山黛;长期丰富环境对阿尔兹海默病转基因小鼠大脑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6 房川琳;阿尔兹海默病相关蛋白Aβ不同聚集体与铜离子的作用[D];清华大学;2010年

7 孙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参与阿尔兹海默病模型鼠病理进程[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许杭雨;阿尔兹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及甲状腺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9 梁良;中药I号对APP/PS1双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武风娟;海参脑苷脂和海参磷脂对阿尔兹海默病的改善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抗β-淀粉样蛋白聚集化合物的筛选和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2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