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脏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3 23:51

  本文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脏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5年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脏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

钱卿  

【摘要】:[目的]肾脏内科患者由于肾功能水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需要根据药动学及药效学特性进行个体化设计。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中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药浓度,并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程序建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探讨导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血药浓度差异的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因素,同时,结合蒙特卡罗模拟和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MIC值的药效学靶值的达标概率,旨在为临床优选出更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方法]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血浆药物浓度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条件:迪马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哌拉西林的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pH 6.5):乙腈(75:25,v/v),他唑巴坦的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pH 6.5):乙腈(90:10,v/v),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C,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为20μL。考察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精密度、方法回收率、提取回收率及稳定性。肾脏内科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 PPK)模型的建立:本研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细菌学培养结果及肾功能状态等采用不同的给药方案,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连续3天达稳态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 h以及给药后1-6 h内采集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群体采血点尽量涵盖药-时曲线,每个患者采血点数至少为2个。利用已经建立的HPLC方法测定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血药浓度,并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程序(N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NONMEM),通过基本结构模型、统计学模型、协变量筛选及模型验证四个步骤,获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PPK模型及参数。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及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治疗方案优化: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肾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送检标本的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应用Crystal Ball7.2.2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不同给药方案下达到药效学目标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效学目标为%fTMIC≥50%,达到90%PTA的给药方案被认为是最佳的给药方案。模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方案为30min传统输注给药方案(TIT)及3h延长输注给药方案(PIT),具体为2.25g q8h、2.25g q6h、3.375g q12h、3.375g q8h、4.5g q12h、 4.5g q8ho[结果]在本研究的色谱条件下,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出峰时间分别为4.2 min、3.7min左右,血样中其他杂质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测定均无干扰。哌拉西林在6.25-400 mg.L-1,他唑巴坦在1-10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哌拉西林不同浓度血浆质控样品日内RSD-6.35%,日间RSD≤8.06%;他唑巴坦不同浓度血浆质控样品日内RSD≤5.72%,日间RSD≤4.44%;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三个浓度水平的回收率均在92.83-102.93%以内。血浆的预处理过程对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4.29±4.59%、85.66±2.8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血样的冻融稳定性良好,室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h,-27℃低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4周,且提取好的样品须在4h内测定完毕。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符合一室模型。采用逐步法考察各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肌酐清除率是影响药物体内消除的主要因素,PPK最终回归模型分别为:哌拉西林:CL=9.26+4.54(CLCR/68.7) (L·h-1)、 V=12.30+9.54(WT/61.1) (L);他唑巴坦:CL=5.84+3.52(CLCR/68.7) (L·h-1)、V =7.97+8.05(WT/61.1) (L)。群体典型值及个体间差异(BSV)分别为:哌拉西林:CL=13.80 L·h-1, BSV=10.7%; V=21.84 L, BSV=7.6%;他唑巴坦:CL=9.36 L·h-1, BSV=8.9%; V=16.02L, BSV=5.2%。1000次Bootstrap模型验证结果及拟合优度图表明模型稳定且具有一定代表性。2011年-2013年肾脏内科共分离出1230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6.50%、7.07%、4.1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保持低耐药水平。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三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84%、11.24%、11.76%。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所有PIT方案的PTAs均明显优于TIT方案。对于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2.25g q8h PIT、2.25g q6h TIT/PIT、 3.375g q8h TIT/PIT、4.5g q12h PIT、4.5g q8h TIT/PIT这8种给药方案的PTA都能达到90%以上;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感染,2.25g q8h PIT、2.25g q6h TIT/ PIT、3.375g q8h PIT、4.5g q8h PIT5种方案的PTA达标;当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时,仅PIT中的2.25g q6h、3.375g q8h和4.5g q8h可产生理想的杀菌效果。[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血药浓度的HPLC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快速可靠,可用于生物样品中以上两种药物浓度的快速检测。2.本研究采用NONMEM法初步建立了肾脏内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肌酐清除率(CLcr)和体重是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药动学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可靠的药动学依据。3.本研究应用蒙特卡罗模拟对不同给药方案进行了药效学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频次及采用3小时延长输注方式较传统方案能获得更高的药效学达标概率,可作为重症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方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建华;杨波;潘健涛;;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04期

2 张菁;张婴元;施耀国;芮建中;郁继诚;曹国英;吴菊芳;;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5期

3 施晓群;孙景勇;倪语星;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建;艾效曼;杨青;孙自镛;陈中举;贾蓓;黄文祥;卓超;苏丹虹;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王传清;王爱敏;张泓;孔菁;徐元宏;沈继录;单斌;杜艳;俞云松;林洁;;2011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3期

4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蒋晓飞;胡志东;李全;孙自镛;陈中举;徐英春;张小江;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褚云卓;俞云松;林洁;徐元宏;沈继录;苏丹虹;卓超;魏莲花;吴玲;张朝霞;季萍;张泓;孔菁;胡云建;艾效曼;单斌;杜艳;;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5期

5 张剑萍;郭澄;;生物样品分析中的方法学验证[J];中国药房;2008年31期

6 金惠静;杨积顺;钱先中;仲蕾;仵利军;徐立平;;哌拉西林-舒巴坦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南药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干斌;田翔宇;郝连起;张颖;万保罗;李晓天;郭茂文;;用蒙特卡洛软件模拟优化去甲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2 谭丽丽;;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9期

3 王亚飞;李晖;弓艳娥;崔瑞芳;郭步平;郭旭霞;;2013年山西某医院不同种类标本主要病原菌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吴朝阳;黄婷;谭穗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23期

5 廖画;刘华;;本院2013年痰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张帅;费樱;焦彦朝;;2008-2013年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何友华;姚庆完;;EDTA纸片增效试验检测鲍曼不动杆菌金属β-内酰胺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8 尧荣凤;许国祥;陶振东;薛龙;李智;徐龙;;医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9 李刚;赵慧铮;贾伟;赵梅;周晓燕;马红;王琳琳;李莎莎;董辉;师志云;;731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10 吴敏;张丽霞;张立;冯冉冉;;2010~2013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莲;王三南;翁小红;尚尔宁;;万古霉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血药浓度监测和疗效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2 陈海;陈霞;袁敏;朱雄;黎礼达;李欢;张利锋;龚林;李娟;;三亚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β-内酰胺类耐药性与碳青霉烯酶携带情况分析[A];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菁;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与群体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易静;医院信息数据挖掘及实现技术的探索[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孔令提;人参皂苷元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刘涛;多立培南治疗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5 胡燕燕;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及MALDI-TOF MS在碳青霉烯耐药决定子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张星一;NONMEM法阿奇霉素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7 刘彩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鹏;藏猪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耐药性调查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杨启文;中国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磨国鑫;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病例特点及有关生物信息学特征的初步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晓丹;地高辛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委;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及个体化给药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赵学智,潘凤军;尿毒症并发感染75例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管红斌,桓文穆,黄华;血液透析患者的肺部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4期

3 王满;许力军;关英慧;金香;张洪泉;;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4 付春平;吴继生;;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普外科细菌性感染141例临床评价[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5 张菁,胡瑾瑜,郁继诚,曹国英,施耀国,张婴元;去甲万古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年04期

6 朱月文;尿毒症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12期

7 胡付品;朱德妹;汪复;蒋晓飞;杨青;黄文祥;贾蓓;徐元宏;沈继录;徐英春;张小江;胡云建;艾效曼;张朝霞;季萍;单斌;杜艳;卓超;苏丹虹;王传清;王爱敏;倪语星;孙景勇;孙自镛;陈中举;魏莲花;吴玲;张泓;孔菁;;CHINET监测2010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和药物敏感性[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01期

8 王培颖;王培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8年02期

9 佟颖;杜丽坤;;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10 袁伟杰,崔若兰,尹北国,叶志斌,于建平;536例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静;徐小璐;李保春;;如何做好肾脏内科的实习[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5期

3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8期

4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1期

5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9期

6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4期

7 ;第二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18期

8 朱超;冯冰;唐静怡;欧崇阳;;浅谈肾脏内科学教学方法[J];海军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9 余学清;;第五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会议通知[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10 胡波;马广骏;姚欣;牛月海;王振国;陈冰雪;;情景教学法在肾脏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谌贻璞;;IgA肾病的诊断与治疗《肾脏内科诊疗常规》解读与困惑[A];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晓柯;[N];云南日报;2005年

2 岳阳医院;[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3 银春林 特约通讯员 史春玉;[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唐闻佳;[N];文汇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脏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相关作者

>钱卿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脏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189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