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发布时间:2016-12-04 18:10

  本文关键词: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2年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胡雄彬  

【摘要】:一、目的 胰岛素是一种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其口服给药一直是现代药剂学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而在众多的制剂手段中,微乳被认为是应用前景较好的一种给药系统。由于胰岛素是亲水性药物,一般载于微乳的水相,对于O/W微乳,药物载于微乳外相,口服后会被胃肠道中的酶降解失活,对于W/O微乳,口服后被胃肠道中大量消化液稀释而转相,药物仍会被降解失活。故本课题拟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使胰岛素与磷脂形成胰岛素磷脂复合物(insulin-phospholipid complex, IPC),增加胰岛素的脂溶性,制备出胰岛素载于油相的微乳,以减少口服后胰岛素的降解失活,从而提高胰岛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胰岛素这种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二、方法与结果 1.胰岛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以含5%冰醋酸的DMSO为溶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胰岛素磷脂复合物。以透光率为指标,筛选磷脂/胰岛素的比例和油相,以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复合物的形成,最后以皮下注射后的降血糖效果来考察复合物制备过程对胰岛素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磷脂/胰岛素质量比为(32:1),油相为油酸乙酯时,胰岛素溶解较完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胰岛素磷脂复合物的形成,皮下注射后的降血糖效果显示,复合物的制备过程对胰岛素生物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2.胰岛素磷脂复合物W/O、O/W微乳的制备及表征 以油酸乙酯为微乳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筛选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Km值等处方因素,确定了胰岛素磷脂复合物W/O、 O/W微乳的空白处方分别为:[Lecithin:乙醇:油酸乙酯:水=26.67:26.67:35.55:11.11(m/m/m/m)]、[EL35:1,2-丙二醇:油酸乙酯:水=18.18:6.06:6.06:69.70(m/m/m/m)],所制得的IPC-W/O、IPC-O/W微乳的粒径分别为27.3nm和18.6nm,多分散系数分别为0.117和0.141,载药量分别为769.78±0.86μg·mL-1和216.5±0.57μg·mL-1。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微乳室温放置30天含量出现一定下降,4℃下基本稳定。 3.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微乳的体外评价 通过体外酶降解实验和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实验对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进行体外评价。体外酶降解实验显示,磷脂复合物微乳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均具有显著的抗酶降解作用,IPC-W/O微乳保护作用显著强于IPC-O/W微乳,保护作用顺序为:IPC-W/O微孚L IPC-O/W微乳复合物。Caco-2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实验显示,与胰岛素溶液组相比,复合物、IPC-W/O微乳、IPC-O/W微乳组的表观通透系数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以胰岛素溶液为对照组所得的转运促进率R分别为1.26,1.48和1.50,IPC-W/O微乳、IPC-O/W微乳组大于复合物组,而IPC-W/O微乳、IPC-O/W微乳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别。 4.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微乳的体内评价 通过STZ糖尿病大鼠模型上的药效学实验对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进行体内评价。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口服IPC-W/O微乳、IPC-O/W微乳、复合物(50IU·kg-1),皮下注射胰岛素溶液(1IU·kg-1)和不给药为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IPC-W/O微乳、IPC-O/W微乳、复合物组血糖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降糖效果为IPC-W/O微孚(?)IPC-O/W微乳复合物,血糖最低值分别为初始值的66.7%、70.8%、82.02%,以皮下注射胰岛素组为参比,IPC-W/O微乳、IPC-O/W微乳、复合物组的口服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4%、1.8%、1.6%,相比皮下注射胰岛素组,IPC-W/O微乳组降糖作用更持久。体内药效学研究显示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微乳特别是IPC-W/O微乳口服后具有显著降糖作用,表明此给药系统能增加胰岛素的口服吸收,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具有一定前景。 三、结论 本文以磷脂复合物技术,制备出胰岛素载于油相的IPC-W/O、 IPC-O/W微乳,此磷脂复合物微乳特别是IPC-W/O微乳能显著增加胰岛素的体外抗酶降解能力和透膜能力,药效学研究表明磷脂复合物微乳特别是IPC-W/O微乳口服后具有显著降糖作用,且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用于胰岛素口服给药具有较好前景。本文为胰岛素这类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94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鲁莹;新型药物载体:微乳[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1999年04期

2 李正荣,王琰,潘飞燕,王文,郭建新,平其能,李朝军;Caco-2细胞模型建立及其在纳米脂质体包裹胰岛素体外吸收研究中的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吴顺芹,李三鸣,赵国斌;微乳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刘昂,吴梧桐;制剂新技术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给药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年02期

5 肖衍宇;宋赟梅;陈志鹏;平其能;;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的制备与大鼠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5年07期

6 沙先谊;方晓玲;;自微乳化系统对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7 韩旻;傅韶;方晓玲;;三七总皂苷油包水微乳的处方筛选及体内外评价[J];药学学报;2007年07期

8 向大位;唐甜甜;彭金飞;李兰林;孙晓博;向大雄;;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与目测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值的比较[J];药学学报;2010年08期

9 何思陆;;胰岛素脂质体制剂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13期

10 ;In vitro and in vivo evaluation of a novel oral insulin formulation[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亮;郭伟英;魏岚;刘蒙蒙;;丹参壳聚糖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赵亮;苏畅;刘蒙蒙;魏兰;张萌;;丹参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3 王成永,时军,王姝婧;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及其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安徽医药;2005年07期

4 钱星文;雷晓林;张小红;;益妇灵胶囊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J];安徽医药;2009年02期

5 高松;胡容峰;白中稳;车富强;;球晶造粒技术制备可直压乙基纤维素及适应性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6 杨静;胡容峰;王键;丁领振;;磷酸川芎嗪脂质微球在大鼠鼻黏膜吸收的特性[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恽杰;;微乳的制备与应用[J];北方药学;2011年08期

8 袁海建;陈彦;贾晓斌;;中药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6期

9 张安阳;范田园;;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响应曲面法体外优化阿司匹林海藻酸钙胃漂浮微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浩;顾吉晋;邓英杰;;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曼;杨浩;王玮;田京辉;席欣欣;曹凯;;振动光谱法研究黄芩苷固体分散体的分散性[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2 黄思玲;凌沛学;;透明质酸磷脂复合物的应用[A];山东省药学会2006年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云霞;张莉;景年水;朱荣刚;;眼部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A];2008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张莉;景年水;李云霞;;脂质体肺部给药的研究进展[A];2008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赵秀丽;陈大为;乔明曦;胡海洋;;丁香酚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微乳的制备[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思玲;凌沛学;;透明质酸磷脂复合物的应用[A];中国药学会全国骨科药物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袁红宇;欧宁;王静;;超细粉体技术对小儿腹泻外敷凝胶透皮吸收的影响[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温悦;毕小婷;;二氢青蒿素脂质体的制备[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9 陈彪;王建华;肖七琪;;氯霉素耳丸的工艺质量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10 倪玲;李范珠;;离心造粒法制备生血微丸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希颖;连翘种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生物学活性及其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赖玲;三七总皂苷口服肠溶制剂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孙晓芳;三七总皂苷防治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杨培民;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部位黄酮和多糖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复合物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何燕;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药物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冯强;半乳糖脂质体阿霉素门脉灌注治疗胃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王言才;水飞蓟宾纳米晶释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D];山东大学;2011年

8 庄宝雄;奥沙利铂脂质体的生物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刘丽芳;矾冰纳米乳制剂研究及其安全性和药效学评价[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雪毓;淀粉基水分散体薄膜包衣材料及其释放行为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阳;胆固醇甲酰—壳聚糖共聚物冬凌草甲素胶束的制备及其细胞动力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卫晶;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的药动学及其肿瘤靶向性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3 梁春丽;5-氟尿嘧啶磁性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希;了哥王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龙玉堂;瑞兴腰痛微丸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郭彦亮;酒石酸美托洛尔脉冲控释片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杨大伟;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丁连明;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丽梅;散结止痛巴布剂药学及初步药效学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宋智慧;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微乳剂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彩哲,张忠兵,胡家露,徐梁,,吴道澄,赵伯钦,张学庸;胰岛素毫微囊口服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2 丁平田,赵红;透皮吸收药物的载体──传递体[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年01期

3 刘英,鲁莹;新型药物载体:微乳[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1999年04期

4 杜海燕;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对高脂肪饮食家兔的保肝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1期

5 郭荣;李干佐;;阴离子型微乳液的电导行为及其溶液结构[J];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6 张海松,陈阳述,陈文吟,余宙耀,张宜俊;口服促肝细胞生长素微球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年04期

7 王思玲,苏德森,顾学裘;胰岛素微粒剂的制备、含量、包裹率与生物活性稳定性[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王思玲,苏德森,顾学裘,张景海;胰岛素微粒剂的体外释药、小鼠体内分布与绝对生物利用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王思玲,苏德森,顾学裘;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利;高崇凯;徐文进;;胰岛素口服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高尔;;天然活性成分-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07期

2 左巨波;尚京川;;中药磷脂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年27期

3 江永南,莫红缨,陈济民;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防治去势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03期

4 吴建梅,陈大为;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1年03期

5 江波,印春华;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家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2年12期

6 江永南,莫红缨,陈济民;淫羊藿黄酮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年10期

7 吴建梅,陈大为,刘艳丽;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年03期

8 赵光远,李秀艳,王玉良;壳聚糖磷脂复合物对老年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1期

9 唐晓荞,杨祥良;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03期

10 马云淑,赵浩如,林以宁;丹皮酚及其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皮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少峰;魏振平;李德馨;;微乳组方选择及其在不同给药途径的应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庆;;药剂人员如何区分与掌握临床常用胰岛素注射剂[A];2010年度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0年

3 徐风华;刘皈阳;郭荣荣;张强;;葡萄糖敏感水凝胶研究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4 刘嘉;刘汉清;狄留庆;李俊松;;丹酚酸B及其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5 武敏;闫荟羽;郭秋实;刘红建;丁志英;;构建穿心莲内酯微乳给药系统[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治云;凌沛学;王凤山;张天民;;低分子肝素磷脂复合物的口服吸收研究[A];2007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润春;林彦君;吴品江;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谢欢;丛龙波;王琪;黄雅洁;岳鹏飞;袁海龙;;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熊去氧胆酸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志鹏;孙俊;刘丹;肖衍宇;蔡宝昌;;银杏叶提取物多元磷脂复合物的制备[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罗娅君;史东林;;牡荆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墨林;[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青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鞠花 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常丽君;[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润春;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经鼻给药脑内递药特性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张鹏威;辣椒碱透皮微乳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史亚军;黄芩有效部位鼻用脑靶向制剂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齐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磷脂运载体制备、鉴定和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5 陶云海;γ-氨基丁酸(GABA)代谢酶抑制剂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许清芳;三七总皂苷高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颖;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技术及体内外特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8 侯丽;两种小GTP酶Rab4b,Rab32及蛋白激酶C delta(PKC δ)在棉铃虫变态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马燕;柚皮素口服吸收机制及改善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10 刘占军;接枝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负载药物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雄彬;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D];中南大学;2012年

2 宋智慧;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及其自微乳剂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徐胜男;油包水微乳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杜利红;微乳对不同药物增溶及透皮吸收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锐;胰岛素淀粉样纤维形成、抑制和解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柳珊;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耿辉;胰岛素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的保护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春燕;黄芩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9 赖乐;银杏酮酯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初步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凡小燕;橙皮苷自微乳的制备与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口服微乳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4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