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脂质体制备的要点_功能性复合脂质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19:29

  本文关键词:脂质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年

功能性复合脂质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齐京京  

【摘要】: 脂质体作为载体或生物反应器具有物质包封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生物毒性低的优势。然而,由于脂质体稳定性欠佳、工业化存在困难等原因,至今国内外上市的品种仍然较少。因此对脂质体进行修饰成为脂质体应用中改进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论文的一项研究内容是制备、表征二氧化硅包裹修饰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用二氧化硅包裹修饰前,脂质体粒径103 nm左右,表面电位-0.3 mV,二氧化硅修饰后所得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粒径127 nm左右,表面显负电性,电位约-11.6 mV。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二氧化硅在脂质体表面沉积形成纳米级厚度的无机二氧化硅壳层。 另一项内容是将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包埋。经过二氧化硅包裹修饰的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粒径135 nm左右,表面显负电性,电位约-9.2 mV,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二氧化硅在阿霉素脂质体表面沉积形成纳米级厚度的无机二氧化硅壳层。对阿霉素的包封率达到72.4%。药物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复合脂质体对阿霉素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在脂质体的表面形成纳米级厚度的无机二氧化硅作为保护层,维持了脂质体的本质特征,而稳定性却比传统脂质体显著提高,可以用于阿霉素有缓释给药。表面覆盖的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好。由于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化学活性,可以方便地将各种靶向分子连接到复合脂质体的表面上,使其能向肿瘤组织有效送递和释放药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Q8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1
  • 1.1 阿霉素及其给药系统8-10
  • 1.1.1 阿霉素概述8
  • 1.1.2 阿霉素给药系统8-10
  • 1.2 脂质体10-16
  • 1.2.1 脂质体的组成10-11
  • 1.2.2 脂质体的制备11-12
  • 1.2.3 脂质体的制备12-14
  • 1.2.4 脂质体的应用14-16
  • 1.3 脂质体的修饰16-19
  • 1.3.1 脂质体修饰意义16-17
  • 1.3.2 脂质体的有机修饰17-18
  • 1.3.3 脂质体的无机修饰18-19
  • 1.4 论文的研究工作19-21
  • 1.4.1 本课研究内容19-20
  • 1.4.2 本课研究意义20-21
  • 第2章 二氧化硅包裹的脂质体的制备21-30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21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实验仪器21
  • 2.2 实验步骤21-23
  • 2.2.1 实验所需溶液配制21-22
  • 2.2.2 有机/无机脂质体的制备22-23
  • 2.2.3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表征23
  • 2.2.4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形态观察23
  • 2.2.5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23
  • 2.2.6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稳定性研究23
  • 2.3 结果及分析23-29
  • 2.3.1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的测定23-24
  • 2.3.2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Zeta电位测定24-26
  • 2.3.3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的形态学研究26-27
  • 2.3.4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27-28
  • 2.3.5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相对TX-100 的稳定性实验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作为阿霉素载体的研究30-40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30
  • 3.1.1 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30
  • 3.1.2 实验仪器30
  • 3.2 实验步骤30-35
  • 3.2.1 实验所需溶液配制30-31
  • 3.2.2 有机/无机复合脂质体作为阿霉素药物载体的制备31-33
  • 3.2.3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表征33
  • 3.2.4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体的形态观察33
  • 3.2.5 阿霉素标准曲线建立33
  • 3.2.6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的测定33-34
  • 3.2.7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质体药物体外释放研究34-35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35-39
  • 3.3.1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表征35-36
  • 3.3.2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质体的形态学研究36-37
  • 3.3.3 阿霉素标准曲线建立37-38
  • 3.3.4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的测定38
  • 3.3.5 有机/无机复合阿霉素脂质体药物体外释放研究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7
  • 致谢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艺旻,章俊军,钟丽娜,叶佩莹,邹国林;阿霉素铁(Ⅲ)配合物介导的脂质体过氧化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2期

    2 胡兰荣,温伟,郑昌学,吴健,董志伟;脂质体包裹阿霉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1年05期

    3 金丽琴;SOD单层脂质体的制备[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杨静平,,王瓞,林其谁;具靶向性的转铁蛋白──脂质体的制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年03期

    5 王卓智,聂松青,林克椿;pH降低和短杆菌肽D诱发的PE脂质体融合[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4年06期

    6 龚岷;脂质体的粘膜免疫佐剂活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6年01期

    7 赵小凌,刘济湘,柴铁军,丁友真;脂质体的制备、检测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5期

    8 戎隆富,秦德安;脂质体——一种理想的抗HIV药物载体[J];生命的化学;1998年01期

    9 王建华;rCTB结合脂质体作为口服抗原释放系统的效力[英][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9年02期

    10 向淑利;DNA疫苗与脂质体[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敬波;张振华;;脂质体阿霉素热化疗对鼻咽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实验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钟华;陈芳源;韩晓凤;沈莉菁;徐岚;欧阳仁荣;;脂质体阿霉素在巨块型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车晓平;赵小伟;李卫敏;;脂质体在皮肤局部给药系统中的应用[A];2007中药药物创新与制药关键技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高华;薛红利;黄学娣;陈俐娟;孟文彤;阚兵;王先和;牛挺;;脂质体和厚朴酚治疗淋巴瘤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5 田景振;张玉娟;;脂质体的研究进展[A];脂质体及紫杉醇脂质体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郭红燕;Nelson N.Teng; Amreen Husain;Deirdre Stieglitz;Jonathon S Bereck;M.S. John K. Chan. M. D;;联合应用口服沙利度胺和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徐昕;潘卫三;聂淑芳;祝林;奉建芳;;蟾毒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的生物学评价[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8 安身景;甘礼华;姚远;张付清;徐子颉;郝志显;陈龙武;;异丙酚与卵磷脂脂质体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赵大庆;高新风;裴奉奎;倪嘉缵;黄芬;;用NMR方法研究山莨菪碱与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10 涂良钰;李绍珍;;抗代谢中药剂型及对晶体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峰;[N];科技日报;2005年

    2 ;[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记者 徐水元;[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日讯;[N];中国包装报;2009年

    5 吴班;[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解小如 通讯员 倪鹏;[N];中国化工报;2010年

    7 金兆东;[N];科技日报;2000年

    8 张亚红 朱照静;[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记者 章迪思;[N];解放日报;2009年

    10 朱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红;磁性阿霉素纳米脂质体靶向治疗裸鼠大肠癌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少芬;有机改性二氧化硅固载钯、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催化Heck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郑净植;聚丙烯/微、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散与性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小泉;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合成新方法和自洁超亲水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铁邦;二氧化硅等材料的红外光谱学研究[D];南京大学;2004年

    6 赵自强;基于阴离子聚合方法的大分子单体合成及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7 林松柏;有机树脂/二氧化硅杂化高吸水性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万勇;二氧化硅空心球及核壳结构的制备与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李斌生;载端粒酶ASODN-t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对肝癌HepG-2细胞的转染[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刘屹;和厚朴酚脂质体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梅;阿霉素—粉防己碱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周行;和厚朴酚联合阿霉素抗肿瘤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贡亦清;5-氟尿嘧啶脂质体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4 王筱亮;重组水蛭素脂质体鼻腔给药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赵海英;促肝细胞生长素前体脂质体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6 吕文平;脂质体转染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5-FC)联合放射线治疗人直肠癌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薛同春;单抗Au_(14-1)-脂质体-p53基因转染载体的制备及其在宫颈癌U_(14)细胞中的表达[D];江西医学院;2004年

    8 赵占中;新孢子虫NcSRS2 DNA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亚军;脂质体流感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艳丽;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研制[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脂质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19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