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4-03 10:14

  本文关键词: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GMP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诞生已五十年,全世界对药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各国GMP认证标准逐步提高,而通过GMP认证是打开市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所有制药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本论文基于新建实验室的建设,详细阐述了新建实验室的GMP规范化建设方式,对新建实验室流程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准备中国GMP认证、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和EU-GMP (European Union-Good Ganufacturing Practice,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过程的整个框架,并介绍了一些迎审技巧和答复整改审计缺陷的实例。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面对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一个崭新的实验室先后顺利通过了中国GMP认证、美国FDA认证、EU-GMP(European Union-Good Ganufacturing Practice,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80多次第三方审计及客户审计,这种建构新实验室的方式期待能对有此需求的制药企业有所帮助,期待能对原料药企业的GMP认证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现场管理、文件管理和人员管理是组成GMP管理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这三方面为角度,结合新旧建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围绕不同国家GMP认证的关注内容进行综合研究,来提升GMP质量控制管理水平。1、文件系统的建立GMP要求制药企业人员的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需要有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因此建立正确完善的文件管理体系是重要的基石,也是GMP审计的重点。本文设计了QC (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实验室所需要的SOP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目录,建立了SOP编写、修订、审批流程,描述了SOP编写方式与内容。设计了检验记录、日志记录、检验报告书等原始记录的创建方式。设计了需要进行验证的不同种类,从方法验证、方法转移验证、温湿度均匀性验证、仪器设备性能验证等方面入手,解决了各种实际问题,符合了GMP的要求,为完善DMF(Drug Master File,药物主控档案)资料做出贡献。从文件发放、使用、用后处理和文件唯一性方面建立了文件管理模式,符合GMP管理。2、现场及操作管理的建设根据实验室的布局原则设计出符合GMP管理的实验室结构。从检测仪器设备管理、标示管理、试剂和试液管理、标准品及对照品管理、取样与留样、偏差调查、洁净区管理、数据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新建QC实验室才能保证药品安全、保证药品质量。在数次的GMP认证中实践证明,这种现场管理模式符合GMP认证要求。3、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GMP核心重点内容,本文从资质和培训方面构建人员管理,着重解决了如何培训才能符合GMP要求的问题。本文还以官方认证、客户审计和第三方审计的流程模式和检查内容,对比中国GMP认证、美国FDA认证和EU-GMP认证的检查特点,寻找出使新建实验室能同时应对不同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方法。总结出迎审三要素:以真实性为原则进行日常管理;以现场卫生、标识、试剂、记录、培训、验证、偏差为角度进行审计准备;以迎审技巧为准则进行GMP现场检查。通过长期的GMP审计经验归纳出了全面的QC审计内容,以此为自查内容,以自查以及客户审计为手段,可迅速找到管理漏洞或不足,督促管理规范落实到位,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缺陷实例进行了整改答复。归纳出整改答复所遵循的一般原则。认识到做好缺陷答复和整改是快速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捷径。
【关键词】:GMP 实验室 审计 质量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5
【目录】:
  • 摘要14-16
  • ABSTRACT16-19
  • 符号说明19-20
  • 第一章 前言20-26
  • 1 国外GMP发展史20
  • 2 国内GMP发展史20-21
  • 3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21-26
  • 3.1 立题依据21-22
  • 3.2 研究思路22-26
  • 3.2.1 新版GMP改进内容23-24
  • 3.2.2 建立文件系统24
  • 3.2.3 建设规范的现场及操作24
  • 3.2.4 人员管理24
  • 3.2.5 审查24-26
  • 第二章 新建实验室GMP规范化建设与实施26-102
  • 1 文件系统26-72
  • 1.1 文件的建立26-69
  • 1.1.1 SOP编写26-36
  • 1.1.1.1 SOP编写、修订与审批程序26-27
  • 1.1.1.2 SOP内容27-35
  • 1.1.1.3 SOP种类35-36
  • 1.1.2 原始记录的建立36-39
  • 1.1.2.1 检验记录和公用记录的建立37-38
  • 1.1.2.2 检验报告书模板的建立38-39
  • 1.1.3 验证的建立39-69
  • 1.1.3.1 验证的种类40
  • 1.1.3.2 验证的流程40-41
  • 1.1.3.3 验证实例一分析方法验证41-54
  • 1.1.3.4 验证实例二 方法转移验证54-58
  • 1.1.3.5 验证实例三 温湿度均匀性验证58-63
  • 1.1.3.6 验证实例四 仪器设备性能验证63-69
  • 1.2 文件的管理69-72
  • 1.2.1 唯一性69
  • 1.2.1.1 SOP唯一性69
  • 1.2.1.2 原始记录唯一性69
  • 1.2.1.3 检验报告书唯一性69
  • 1.2.2 文件发放69-70
  • 1.2.2.1 SOP的发放69-70
  • 1.2.2.2 原始记录的发放70
  • 1.2.3 文件使用70-71
  • 1.2.3.1 SOP使用70
  • 1.2.3.2 原始记录使用70-71
  • 1.2.3.3 检验报告书71
  • 1.2.4 使用后处理71-72
  • 1.2.4.1 SOP的处理71
  • 1.2.4.2 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处理71-72
  • 2 现场及操作管理的建设72-99
  • 2.1 实验室布局原则72-75
  • 2.2 检测仪器及检测设备管理75-78
  • 2.2.1 安装与使用前准备75
  • 2.2.2 安装确认75
  • 2.2.3 检定(校准)75
  • 2.2.4 起草操作维护规程75
  • 2.2.5 日常管理75-78
  • 2.3 标识管理78-80
  • 2.3.1 取样、分样、留样标识79
  • 2.3.2 仪器设备标识79
  • 2.3.3 自动进样器瓶号的标识79
  • 2.3.4 分析用玻璃容器的标识79
  • 2.3.5 坩埚类耐高温容器的标识79-80
  • 2.4 试剂、试液管理80-82
  • 2.5 标准品及对照品管理82-84
  • 2.6 取样与留样84-88
  • 2.6.1 取样84-86
  • 2.6.2 留样86-88
  • 2.6.2.1 批批留样86-87
  • 2.6.2.2 长期稳定性留样87-88
  • 2.7 实验室偏差调查88-95
  • 2.7.1 第一阶段偏差调查88-90
  • 2.7.1.1 分析人员90
  • 2.7.1.2 产品存在明显问题90
  • 2.7.1.3 实验室明显错误90
  • 2.7.2 第二阶段偏差调查90-94
  • 2.7.3 第三阶段偏差调查94-95
  • 2.7.3.1 调查性检测95
  • 2.7.3.2 复验95
  • 2.7.3.3 重新取样的检验95
  • 2.7.4 制定适宜的纠正预防措施95
  • 2.8 洁净区管理95-97
  • 2.8.1 洁净级别区域96
  • 2.8.2 洁净标准96
  • 2.8.3 检测周期96
  • 2.8.4 QC洁净室要求96-97
  • 2.9 数据管理97-99
  • 2.9.1 软件验证97-98
  • 2.9.1.1 验证内容98
  • 2.9.1.2 引用标准98
  • 2.9.1.3 验证过程98
  • 2.9.2 日常管理98-99
  • 3 人员管理99-100
  • 3.1 资质99-100
  • 3.2 培训100
  • 3.2.1 培训级别100
  • 3.2.2 培训计划100
  • 3.2.3 培训格式100
  • 3.2.4 培训内容100
  • 3.2.5 微生物专业培训100
  • 3.2.6 仪器分析专业培训100
  • 3.2.7 新调入人员培训流程100
  • 4 小结100-102
  • 第三章 审计102-121
  • 1 认证流程102-103
  • 1.1 企业申请102
  • 1.2 部门审查102
  • 1.3 现场审查102
  • 1.4 审计整改102
  • 1.5 审查公告102-103
  • 2 认证特点对比103-112
  • 2.1 中国GMP认证103
  • 2.2 FDA认证103
  • 2.3 EU-GMP认证103
  • 2.4 客户审计及第三方审计103-104
  • 2.5 内审方法104-112
  • 3 迎审准备及经验体会112-114
  • 3.1 迎审准备112-113
  • 3.1.1 现场卫生112
  • 3.1.2 现场标识112
  • 3.1.3 现场仪器设备112
  • 3.1.4 现场试剂112
  • 3.1.5 检验记录112
  • 3.1.6 培训记录112
  • 3.1.7 验证112
  • 3.1.8 偏差112-113
  • 3.1.9 废旧物品113
  • 3.1.10 以前提出过的缺陷113
  • 3.1.11 真实性113
  • 3.2 迎审技巧和注意事项113-114
  • 4 审计案例及整改答复114-119
  • 5 小结119-121
  • 第四章 全文总结121-124
  • 参考文献124-126
  • 致谢126-12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文章127-128
  • 附录128-148
  •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情况表1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仝海娟;;浅谈化学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措施[J];广州化工;2013年19期

2 霍秀敏;;稳定性试验与药品的有效期[J];药品评价;2007年01期

3 ;国内外药品GMP对比调研报告(一)[J];中国药事;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秋英;;偏差处理与管理[A];中药生产实施新版GMP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强;GMP实训车间净化空调系统设计及其在高职实训课程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建QC实验室GMP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84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