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荧光增白剂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2:17

  本文关键词:荧光增白剂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是引发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约占60%。目前开发出了多种不同的抗真菌药物,但是存在着毒副作用大,以及致病菌的耐药性问题。当前大多数的抗真菌剂都是针对真菌特异性代谢途径--麦角甾醇合成途径开发的。但是针对抗真菌药物的另外一条特殊代谢途径-细胞壁的合成途径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发现和研究以细胞壁的合成途径为药物靶标的药物及其衍生药物对临床治疗皮肤癣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以及克服真菌耐药性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主要研究荧光增白剂CBS(flourescent brightener CBS,CBS)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机理,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其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配方,并用动物模型验证优化方案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作为抗真菌药物奠定基础。研究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CBS对红色毛癣菌和其他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小培养法结合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CBS抑制红色毛癣菌的作用机理;采用改良CLSI M38-A2方法分析判断CBS与抗真菌药物的协同作用;用均匀设计方法结合SPSS软件建立模拟方程,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最优配方;用豚鼠构建红色毛癣菌感染的动物模型,评价优化配方的实际药用效果。研究结果:①滤纸片扩散法检验为CBS在5 mg/ml和10 mg/ml时对红色毛癣菌都有抑制作用,且都是极敏的;CBS对其他的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荧光增白剂CBS对于石膏样小孢子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高敏的,CBS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低敏的。②用小培养法观察CBS的作用机理,可以初步判断CBS作用于红色毛癣菌的菌丝的细胞壁部位,使菌丝逐渐变细,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菌丝出现断裂和消减。③采用改良CLSI M38-A2方法结合SPSS软件分析得到,单一使用CBS时,当CBS浓度是2.5 mg/ml时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当酮康唑联合CBS使用时,分析得出酮康唑与CBS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且酮康唑是2 ug/ml,CBS是2.5 mg/ml时,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当特比萘芬联合CBS使用时,分析得出特比萘芬与CBS之间存在协同作用,且特比萘芬是0.0625 ug/ml,CBS是5 mg/ml时,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作用最强。④均匀设计结合验证试验得到最优配方,结果为荧光增白剂CBS浓度为1.861 mg/ml,酮康唑浓度为1.5 ug/ml,SDS浓度为0.0774 mg/ml,特比萘芬浓度为0.175 ug/ml,氮酮浓度为6 mg/ml时,理论最大抑制率为75.34%,验证试验的抑菌率为77.355%。⑤成功构建豚鼠红色毛癣菌感染模型,分别使用联合药物和单一用药进行试验,联合药物的使用平均缩短了6天的治疗时间。
【关键词】:红色毛癣菌 荧光增白剂CBS M38-A2 协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英文缩略表12-13
  • 1 引言13-23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
  • 1.2 研究现状13-23
  • 1.2.1 以关键酶为药物靶标13-18
  • 1.2.2 以核酸为药物靶标18-19
  • 1.2.3 其他类型的药物靶标19-21
  • 1.2.4 课题研究目的21
  • 1.2.5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23
  • 2 红色毛癣菌培养及菌种保藏23-26
  • 2.1 材料与仪器23
  • 2.1.1 主要材料23
  • 2.1.2 主要试剂23
  • 2.1.3 主要仪器23
  • 2.2 实验方法23-24
  • 2.2.1 试剂的配制23-24
  • 2.2.2 培养基的制备24
  • 2.2.3 菌种扩大培养24
  • 2.2.4 菌种的保藏24
  • 2.3 结果与分析24-25
  • 2.4 讨论25-26
  • 3 滤纸片扩散法检验CBS抗菌实验26-32
  • 3.1 材料与仪器26-27
  • 3.1.1 主要材料26
  • 3.1.2 主要试剂26
  • 3.1.3 主要仪器26-27
  • 3.2 实验方法27-28
  • 3.2.1 培养基的配制27
  • 3.2.2 试剂的配制27
  • 3.2.3 实验菌种的活化及菌悬液制备27-28
  • 3.2.4 CBS滤纸片扩散法实验28
  • 3.3 结果与分析28-31
  • 3.3.1 菌体生长的表观现象28-30
  • 3.3.2 抑菌圈及敏感度的测定30-31
  • 3.4 讨论31-32
  • 4 CBS对红色毛癣菌的抑制机理初探32-37
  • 4.1 材料与仪器32
  • 4.1.1 主要材料32
  • 4.1.2 主要试剂32
  • 4.1.3 主要仪器32
  • 4.2 实验方法32-34
  • 4.2.1 试剂的配制32-33
  • 4.2.2 小培养法33
  • 4.2.3 人指甲液体模型的建立及CBS抑菌效果检验33-34
  • 4.3 结果与分析34-35
  • 4.3.1 肉眼观察小培养结果34
  • 4.3.2 显微观察小培养结果34-35
  • 4.3.3 指甲液体培养模型抑菌效果评价35
  • 4.4 讨论35-37
  • 5 改良CLSI M38-A2方案测定CBS和药物的协同作用37-43
  • 5.1 材料与仪器37-38
  • 5.1.1 主要材料37
  • 5.1.2 主要试剂37
  • 5.1.3 主要仪器37-38
  • 5.1.4 主要工具38
  • 5.2 实验方法38-39
  • 5.2.1 试剂的配制38
  • 5.2.2 药敏试验38-39
  • 5.3 结果与分析39-42
  • 5.3.1 单一用药的效果分析39-41
  • 5.3.2 联合用药效果分析41-42
  • 5.4 讨论42-43
  • 6 均匀设计优化协同药物配比43-51
  • 6.1 主要工具43
  • 6.2 材料与仪器43-44
  • 6.2.1 主要材料43
  • 6.2.2 主要试剂43
  • 6.2.3 主要仪器43-44
  • 6.3 实验方法44-47
  • 6.3.1 试剂的配制44-45
  • 6.3.2 因素水平表的选择45-46
  • 6.3.3 均匀设计方案46
  • 6.3.4 均匀设计试验方法46-47
  • 6.4 结果与分析47-49
  • 6.4.1 均匀设计试验结果47-48
  • 6.4.2 均匀设计数学建模48-49
  • 6.4.3 验证试验结果49
  • 6.4.4 对红色毛癣菌抑制率的比较49
  • 6.5 讨论49-51
  • 7 构建豚鼠模型及药效评价51-58
  • 7.1 材料与仪器51-52
  • 7.1.1 主要材料51
  • 7.1.2 主要试剂51
  • 7.1.3 主要仪器51-52
  • 7.2 实验方法52-54
  • 7.2.1 试剂的配制52-53
  • 7.2.2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53
  • 7.2.3 红色毛癣菌感染豚鼠模型构建53
  • 7.2.4 动物模型用药处理53-54
  • 7.2.5 组织病理检测分析54
  • 7.3 结果与分析54-57
  • 7.3.1 豚鼠的表观改变54-55
  • 7.3.2 镜检结果55
  • 7.3.3 真菌培养结果55-56
  • 7.3.4 组织病理检测分析结果56-57
  • 7.4 讨论57-58
  • 8 结论与展望58-60
  • 8.1 结论58
  • 8.2 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65-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志刚;;洗涤剂中荧光增白剂是安全的[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荧光增白剂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90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