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以度鲁特韦为基础药物的抗HIV-1体外药效学研究及天然产物抗HIV-1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0:02

  本文关键词:以度鲁特韦为基础药物的抗HIV-1体外药效学研究及天然产物抗HIV-1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是艾滋病的常规治疗方法,该方法采用一个基础药物与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整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逆转录生成的双链DNA整合至宿主染色体发挥抗HIV活性,可作为基础药物使用。度鲁特韦(Dolutegraver,DTG)是一种安全高效且具有较高基因屏障和良好药代特性的整合酶抑制剂。本论文结合我国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以野生HIV-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HIV-1(HIV-1RT-D67N,K70R,T215F)及整合酶抑制剂耐药HIV-1(HIV-1IN-G140S,Q148H)重组病毒模型为代表,比较了以整合酶抑制剂DTG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依法韦伦(Efavirenz,EFV)和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作为基础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药效学;同时比较了DTG和同类药物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分别与两个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应用的体外药效学。结果显示,以DTG为基础药物抑制野生HIV-1的药效优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与RAL效果相当;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HIV-1的药效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相近;对整合酶抑制剂耐药HIV-1的药效优于RAL。研究结果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参考。尽管HAART显著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但患者长期服药后仍会由于耐药病毒的出现或严重副作用而导致治疗失败,最终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因此研发更为安全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应用VSVG/HIV-1重组病毒筛选模型得到了两类HIV-1复制抑制剂:丹参来源的化合物NPB524和NPB527,IC50分别为1.6 nmO1·L-1和0.38μmol·L-1;雷公藤植物来源的化合物KET30、KET30C、 KET31A和KET31C,IC50分别为5.27μmol·L-1、0.027μmol·L-1、6.04 μmol·L-1 和 0.09 μmol·L-1。本论文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NPB524和NPB527的抗HIV-1作用机制。首先,通过在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加入化合物检测半数失效时间实验(TOA)可初步判断化合物的作用环节,结果显示化合物NPB524和NPB527在病毒感染细胞20h整个过程中皆有抑制活性。由于该重组病毒模型仅涉及HIV-1逆转录、整合和转录翻译三个过程,提示这两个化合物可能作用于病毒复制的靠后环节即转录翻译环节,同时也不排除多环节阻断病毒复制或影响了宿主因素的可能性。其次,应用ELISA和荧光素法测定了化合物对逆转酶RNA依赖的DNA聚合酶活性(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和RNase H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PB524和NPB527皆能剂量依赖地抑制逆转录酶RDDP活性(IC50: 70.6μmol·L-1和63.5μmol·L-1)和RNase H活性(IC50: 49μmol·L-1和26.2 μmol·L-1),为逆转录酶双重酶活性抑制剂。综合分析,NPB524和NPB527除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可能还存在其他作用靶点。本研究还应用临床常见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毒株(HIV-1RT-K103N和HIV-1RT-Y181C)在细胞和酶水平研究了活性化合物的作用特点。结果显示,NPB524对这两种耐药毒株的抑制活性与野生型相近,优于奈韦拉平。酶学实验结果显示NPB524对Y181C突变逆转录酶酶活性无抑制作用,提示NPB524除作用于病毒逆转录酶,还存在其他作用靶点。另外,NPB527对这两种耐药毒株的抑制活性与野生型相近,优于奈韦拉平;而对两种突变逆转录酶RNase H活性抑制水平与野生型相近。综合分析,临床常见耐药毒株对NPB524和NPB527不耐药;化合物对耐药毒株的活性优于奈韦拉平,是上述两个化合物的特色,但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HIV-1 度鲁特韦 药物协同作用 耐药 逆转录酶抑制剂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前言8-14
  • 实验材料14-18
  • 1 细胞和质粒14
  • 2 化合物14
  • 3 试剂14-16
  • 4 仪器16-17
  • 5 耗材17-18
  • 实验方法18-37
  • 1 相关分子生物学剪

    本文编号:30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0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