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5-取代-1,2,4-三唑-3-硫酮类糖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8:03

  本文关键词:5-取代-1,2,4-三唑-3-硫酮类糖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近年病原体耐药性增强和变异,造成现有结构药物失活等难题,基于邻羟苯(氧)基、取代三唑环、希夫碱、糖(核苷)基等分子片段对各类病原体靶标的良好亲合性,将糖基、核苷等组装到取代三唑类希夫碱的分子中,构建了几类多靶标多核抗菌化合物,以克服单核化合物抗菌(病毒)谱窄、耐药性,改善相关使用性能。本论文基于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三唑糖苷片段和席夫碱及配合物分子骈合在一起有利于活性增强,设计合成了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2R1~2R5)、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3R1~3R5)、5-甲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5R1~5R5)、5-甲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6R1~6R5)、5-苯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7R1~7R5)、5-邻羟苯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8R1~8R5)共六类,三十个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等确认。系统地研究了各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条件,探讨了关键反应的反应机理和规律,优化了关键中间体的制备技术。采用美国临床检验委员会(NCCLS)方法进行化合物体外抑菌活性测试,以三氯生和氟康唑为参照药物,受试菌株为白色念珠菌(M.a.)、大肠杆菌(E.c.)、枯草芽孢杆菌(B.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总结了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与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构效关系,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高效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R4、3R5、8R4、8R5表现出优异的广谱抗菌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成广谱抗菌药物的潜力。
【关键词】:多核抗菌化合物 1 2 4-三唑 糖基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9
  • 1.1 三唑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10-14
  • 1.1.1 1,2,4-三唑硫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10-12
  • 1.1.2 含 1,2,4-三唑环的双杂环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12-14
  • 1.2 三唑类希夫碱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14-16
  • 1.2.1 三唑希夫碱类衍生物的生物活性14-16
  • 1.3 糖基修饰化合物的应用研究现状16-20
  • 1.3.1 糖类药物概述16-17
  • 1.3.2 糖苷类化合物的抗病毒活性17
  • 1.3.3 糖苷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17-18
  • 1.3.4 糖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18-19
  • 1.3.5 糖苷类化合物的其他作用19-20
  • 1.4 糖基的保护与去保护20-24
  • 1.4.1 糖基的保护20-22
  • 1.4.1.1 醚类保护基20
  • 1.4.1.2 烯丙基类保护基20-21
  • 1.4.1.3 脂类保护基21-22
  • 1.4.2 糖基的脱保护22-24
  • 1.5 本课题的提出及实验方案的设计24-29
  • 1.5.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24
  • 1.5.2 拟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及其合成路线方案24-29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9-40
  • 2.1 实验药品和仪器29-31
  • 2.2 实验步骤31-38
  • 2.2.1 目标化合物 2R~1~2R~5,3R~1~3R~5的合成31-33
  • 2.2.1.1 5-甲基4氨基-1,2,4-三唑3硫酮的合成31
  • 2.2.1.2 5-甲基4N-取代芳基亚胺基-1,2,4-三唑3硫醇的合成(1R~1~1R~5)31-32
  • 2.2.1.3 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2R~1~2R~5)32-33
  • 2.2.1.4 5-甲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3R~1~3R~5)33
  • 2.2.2 目标化合物 5R~1~5R~5,6R~1~6R~5的合成33-36
  • 2.2.2.1 5-甲基4N-(取代芳基)胺基-1,2,4-三唑3硫醇的合成34-35
  • 2.2.2.2 5-甲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5R~1~5R~5)35
  • 2.2.2.3 5-甲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6R~1~6R~5)35-36
  • 2.2.3 目标化合物 7R~1~7R~5,8R~1~8R~5的合成的合成36-38
  • 2.2.3.1 5-苯基4N-(取代苯基)亚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7R~1~7R~5)37
  • 2.2.3.2 5-邻羟苯基4N-(取代苯基)胺基3S-(β-D-吡喃葡萄糖基)-1,2,4-三唑的合成(8R~1~8R~5)37-38
  • 2.3 生物活性测试38-40
  • 2.3.1 菌种准备38
  • 2.3.2 具体实验方法38-40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40-60
  • 3.1 化合物合成及机理分析40-45
  • 3.1.1 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探索40-41
  • 3.1.2 化合物 3R~1~3R~5和 6R~1~6R~5的合成41-43
  • 3.1.2.1 温度对脱乙酰基保护反应的影响41
  • 3.1.2.2 溶剂对脱乙酰基保护反应的影响41-42
  • 3.1.2.3 甲醇钠用量对脱乙酰基保护反应的影响42-43
  • 3.1.3 目标化合物 7R~1~7R~5,8R~1~8R~5的反应条件探索43-45
  • 3.2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45-57
  • 3.2.1 目标化合物 2R~1~2R~5,3R~1~3R~5,5R~1~5R~5,6R~1~6R~5的波谱分析56
  • 3.2.2 目标化合物 7R~1~7R~5,8R~1~8R~5的波谱分析56-57
  • 3.3 生物活性测试57-60
  • 3.3.1 目标化合物 2R~1~2R~5,3R~1~3R~5,5R~1~5R~5,6R~1~6R~5的抑菌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分析57-58
  • 3.3.2 目标化合物 7R~1~7R~5,8R~1~8R~5的抑菌活性测试及构效关系分析58-60
  • 第四章 结论60-62
  • 4.1 化合物的合成60-61
  • 4.2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61-62
  • 参考文献62-69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9-70
  • 致谢70-71
  • 附录71-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斌;1H-1,2,4-三唑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11期

2 邓勇,沈怡,钟裕国;1H-1,2,3-三唑的合成[J];华西药学杂志;2001年04期

3 仲兆金,刘浚;1H-1,2,3-三唑合成路线图解[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9期

4 杜斌,孟歌;IH-1,2,4-三唑的制备[J];开封医专学报;1999年01期

5 薛峰;路有昌;渠桂荣;韩素辉;;1H-1,2,4-三唑-3-甲酸甲酯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年12期

6 李娟;叶华;郭磊;于晓丽;叶菜英;张德昌;;羧胺三唑在肿瘤中的抗炎作用[J];癌症进展;2008年04期

7 程红秀;三唑伦致老年人精神症状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8 龙德清;唐传球;周新;;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羧酸乙酯的合成与表征[J];应用化工;2008年10期

9 吴范宏,俞晓东,楼岩军;5-巯基-1,2,3-三唑钠盐无水物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年02期

10 朱灵芝;陈晨;罗丽丰;鞠瑞;武丹威;郭磊;朱蕾;李娟;叶菜英;张德昌;;羧胺三唑对肺腺癌细胞自噬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禄勇;宋鑫明;陈光英;宋小平;林强;;1,5-二取代-1,2,3-三唑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钮腾飞;蔡春;;串联双多组分反应制备5-甲基-1H-1,2,3-三唑修饰的模肽拟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渠桂荣;薛峰;路有昌;韩素辉;;1,2,4-三唑-3-甲酸甲酯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尹本涛;吕敬松;闫聪彦;张慧珍;王艳;周成合;;嘧啶三唑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秦安军;唐本忠;;功能化聚三唑的制备和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黄洁;宋纪蓉;任莹辉;马海霞;徐抗震;胡荣祖;;4-(1,2,4,-三唑-5-酮-4-基)-3-硫代脲酸甲酯的热分析及其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徐蓉;王文利;魏太保;张有明;;2-(3-芳氧甲基-4-苯基-1,,2,4-三唑-5-硫基)乙酸乙酯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牛红旭;陈思亮;张淑娟;李玉川;庞思平;;二溴代三唑及其胺化的合成与产物晶体结构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9 李春圆;白银娟;李剑利;史真;;微波促进下3-烃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孟青青;白鹤翔;王全瑞;陶凤岗;;新型呋喃并三唑并氮杂(艹卓)类稠杂环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闫娟枝;1,2,4-三唑衍生物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结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杜海堂;1,2,4-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D];天津大学;2010年

3 吴禄勇;Cu(Ⅰ)催化的1,2,3-三唑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王东;“绿色”条件下合成1,2,3-三唑和1,3-二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白鹤翔;新型[1,2,4]-三唑并-A-homo-甾体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邓先清;三唑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癫痫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博娜;新型环三唑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阴/阳离子识别[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国涧;基于端炔与叠氮化物点击反应的多取代三唑化合物的制备和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邓伟;新型含Tk吨结构聚三唑的合成与表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文文;含氮三唑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张伟;Click三唑参与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卢飞朋;4,4''-联-1,2,4-三唑(BTz)的官能化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唐晓斌;含1,2,3-三唑的糖精衍生物合成及评价[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丽娟;3,3',5,5'-四芳(烷)氧基-4,4'-联-1,2,4-三唑的合成与表征[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文倩;1,2,3-三唑衍生物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10 曹黎明;一锅三组分反应高选择性合成1-多氟芳基-1,2,3-三唑化合物[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5-取代-1,2,4-三唑-3-硫酮类糖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12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d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