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一类含有三氮唑结构的新型异羟肟酸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实体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8:02

  本文关键词:一类含有三氮唑结构的新型异羟肟酸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实体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子靶向疗法是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的化学疗法相比,它在对肿瘤细胞具有高效杀伤能力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具有更低的毒副作用。在众多己探明的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分子靶点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在多种癌症病例中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己成为治疗癌症的一个热门靶标。目前为止,美国FDA批准了四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上市,用于多种非实体瘤的治疗,但它们对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并不够理想。为实现好的实体瘤治疗效果,化合物不仅要有优秀的针对实体瘤的抗迁移和抗增殖活性,还要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在课题前期研究阶段,我们得到了较上市药物SAHA生物活性有大幅提高的先导化合物YF-454A。进一步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1,2,3-三氮唑具有结构稳定、氢键结合位点较多以及难以在体内质子化等结构特点,适合引入到我们的结构设计中,以在探讨更丰富的构效关系的同时,得到一系列理化性质更优的结构新颖的HDACis.在本课题首批合成的含有三氮唑结构的HDACis中,相对于YF-454A,部分化合物不仅抗癌活性得到了保留,而且在溶解性和TPSA等理化性质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8a在针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系的抗增殖和抗迁移实验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生物活性。之后,我们对8a作了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并基于细胞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构效关系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的相关改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实体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增殖 迁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R914.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5
  • 第一节 表观遗传调控与癌症10-12
  • 第二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2-18
  • 2.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生物学机制12-14
  • 2.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及其分类14
  • 2.3 各亚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生物学功能14-16
  • 2.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与癌症16-18
  • 第三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18-25
  • 3.1 HDACi的作用机制18-19
  • 3.2 HDACis的研究现状19-20
  • 3.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药效团结构20-21
  • 3.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分类21-23
  • 3.5 总结和讨论23-25
  • 第二章 一类Cap区具有分支结构的新型HDAC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25-47
  • 第一节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思路25-29
  • 1.1 课题前期进展25-26
  • 1.2 新系列化合物的设计思路26-29
  • 第二节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29-47
  • 2.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及简单的改造思路30-34
  • 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34-47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研究与构效关系分析47-63
  • 第一节 生物实验原理和方法47-50
  • 1.1 体外HDACs酶抑制活性实验原理和方法47
  • 1.2 肿瘤细胞体外抗增殖实验47-48
  • 1.3 肿瘤细胞体外抗迁移实验原理和方法48-50
  • 1.4 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50
  • 第二节 生物实验结果和分析50-63
  • 2.1 在Cap区上部引入1,2,3-三氮唑结构及其构效分析50-52
  • 2.2 苯环上的多样化取代及构效分析52-53
  • 2.3 化合物8a的体外抗迁移实验结果及分析53-55
  • 2.4 化合物8a的动物实验结果及分析55-56
  • 2.5 三氮唑系列化合物进一步改造方向的设计56-57
  • 2.6 新系列化合物的抗增殖活性及构效分析57-60
  • 2.7 在Cap区B区域引入噻吩结构60-63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第一节 研究总结63
  • 第二节 讨论与展望63-65
  • 附录Ⅰ 化合物索引65-69
  • 附录Ⅱ 缩略词表69-70
  • 附录Ⅲ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及申请专利70-71
  • 参考文献71-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汉;实体瘤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年06期

2 邓振明,李杭,樊越平,崔欣;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5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5期

3 ;安徽克隆出实体瘤克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09期

4 鲁学风;老年癌症的特点[J];医药与保健;1994年06期

5 刘宗印,孙玉萍,肖东杰,张红,李均,赵建强,孙善会;实体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与保存[J];中国肿瘤临床;2000年06期

6 林功标,肖健云;实体瘤治疗模式的展望[J];医学与哲学;2000年12期

7 黄莹;依林特肯应用于小儿实体瘤的Ⅰ期研究[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5期

8 魏红梅 ,刘希光 ,陈维刚 ,孙军山 ,赵洪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年02期

9 苏东峰,周红英,张启科,陈淑萍,王勇强,李建英;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9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瞿晓媛,刘昆,周泽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实体瘤1例[J];白血病.淋巴瘤;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健;;射波刀在消化系实体瘤的应用[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郝希山;佟仲生;任秀宝;邵莹;崔秀珍;任宝柱;李慧;王华庆;李丽庆;;大剂量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A];2001'全国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冯莹;谭获;叶絮;庞缨;蔡晓东;李澄宇;赖毅妍;周旭红;;白介素-11在实体瘤化疗后的临床应用[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张谊;张伟令;黄东生;王一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30例的过程中毒副反应研究[A];第八届全国儿童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史学;田莉;祝秀丹;;中药配合化疗对实体瘤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观察——附146例临床观察[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任军;张燕军;尤向辉;黄若宇;斯晓明;陈衍;黄颖;;实体瘤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81例[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韩维娥;张巧花;侯淑玲;归薇;郑玉萍;张俊萍;贺建霞;王列样;王军;杨斌;张文株;王毓銮;;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及实体瘤的感染并发症[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何文;姜晓红;徐利群;郑永才;;超声引导微波介入治疗实体瘤的临床评价[A];2002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张勇;高全立;;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转移性实体瘤: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10 冯奉仪;;实体瘤新的疗效评价标准(解读1.1版RECIST标准)[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程守勤;“定点爆破”巧治复杂实体瘤[N];健康报;2013年

2 张丽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张献怀;全国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学习班在京举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4 刘道安 张运红;天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创佳绩[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衣晓峰 聂松义;我国实体瘤细胞遗传学研究有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王伦;癌症的治疗方法[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晓峰;单倍体相合细胞移植治疗小鼠H22实体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洋;一类含有三氮唑结构的新型异羟肟酸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实体瘤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魏红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8例实体瘤的初步报告[D];青岛大学;2002年

3 张聪;小儿常见实体瘤穿刺活检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4 陈秀容;HLA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治疗59例难治性实体瘤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运良;活化的HLA半相合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晚期难治性实体瘤的基础和临床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6 梅梅;EPR效应在实体瘤被动靶向性治疗中的应用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7 杨莹;贝伐珠单抗治疗实体瘤发生3级及以上高血压风险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黄莹;优化的《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草案)》在晚期NSCLC中的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郭志英;实体瘤厌氧靶向、基因导向酶前药抗癌治疗系统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抗癌效应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一类含有三氮唑结构的新型异羟肟酸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实体瘤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18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