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以苯硼酸酯为连接单元的两嵌段聚合物纳米胶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11:00

  本文关键词:以苯硼酸酯为连接单元的两嵌段聚合物纳米胶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传统的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上已取得很大成功,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例如多药耐药性和毒副作用。为克服化疗药物的一些缺陷,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抗肿瘤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利用肿瘤组织的高渗透和滞留效应,使得静脉输入的负载有抗癌药物的纳米颗粒在体内循环到达病灶部位并累积而大大提高疗效,减少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对于肿瘤的药物治疗而言,在肿瘤靶部位达到有效药物浓度,避免有效药物剂量不足导致对肿瘤细胞“杀而不死”产生耐药性,一直是抗肿瘤药物传递系统研究领域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因此,近年来许多基于肿瘤微环境特点的刺激敏感型的药物传递系统被研制出来,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pH刺激敏感型药物传递系统最为常用。pH响应体系是利用正常人体组织与肿瘤微环境pH不同这一特点,以此来设计聚合物药物载体结构的体系。正常人体血液的pH为7.35-7.45,而肿瘤组织的pH稍低为6.6-6.8,肿瘤细胞内涵体的pH为6.0-6.5,溶酶体的pH更低为5.0-5.5。pH敏感的纳米药物载体正是利用肿瘤微环境pH不同这一特点,使载药系统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中保持结构的相对稳定,将药物运送到肿瘤部位后在肿瘤微环境低pH作用下快速降解,释放药物。本论文第一章系统介绍了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负载抗肿瘤药物治疗癌症的原理,并列举了近些年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纳米抗癌药物。同时,对智能纳米药物系统,特别是对基于苯硼酸类酸敏感材料的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原理及进展进行详细论述。本文第二章具体介绍了以苯硼酸酯为连接键的两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BC-PBLG)的合成方法及结构表征,并表征其自组装纳米胶束PEG-BC@PBLG的理化参数。用芘探针法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5×1 0-2 mg/mL。用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得其平均粒径为80 nm,分布较窄,单分散性好(多分散系数PDI:0.115),透射电镜图也验证其纳米胶束的结构。采用1H NMR和DLS分别对两嵌段聚合物PEG-BC-PBLG及其组装纳米胶束(PEG-BC@PBLG)的酸敏感降解进行实时在线测试,其结果显示其良好的酸降解性能。其自组装载阿霉素胶束PEG-BC@PBLG·Dox的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PEG-BC@PBLG·Dox 在 pH7.4时较为稳定,9 h内累计释药量为10%,而在pH 5.0条件下累计释药量高达85%,而无硼酸酯键的载Dox胶束PEG@PBLG·Dox在pH 5.0条件下9 h内的释药量仅为5%。本论文第三章研究了以苯硼酸酯键为连接键的酸敏感载阿霉素胶束PEG-BC@PBLG·Dox在模拟肿瘤生理环境培养液中对HepG2细胞毒性及其细胞吞噬效果以及抑制裸鼠肝癌模型生长活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 M)观察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PEG-BC@PBLG和无硼酸酯键的PEG@PBLG胶束的细胞吞噬效果。结果表明:在模拟肿瘤组织酸性微环境中,PEG-BC@PBLG胶束显示出比PEG@PBLG胶束更强的细胞吞噬效果,说明苯硼酸酯键在酸性环境中断裂后,裸露出的苯硼酸与HepG2细胞表面唾液酸结合实现了受体介导增强的细胞内吞;也因此载阿霉素胶束PEG-BC@PBLG·Do x与PEG@PBLG·Dox相比,显示出更强的细胞毒性。从PEG-BC@PBLG·Dox的抑制裸鼠体内肝癌模型生长活性评价中发现,其对裸鼠肝癌模型生长良好的抑制效果比单纯Dox高17%,同时降低了阿霉素的体内毒性。因此,以苯硼酸酯为连接键的酸敏感型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胶束 酸敏感 苯硼酸酯 受体介导增强细胞内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9
  • 1.1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13-17
  • 1.1.1 药物传递系统13-14
  • 1.1.2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概述14-15
  • 1.1.3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15-17
  • 1.2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7-23
  • 1.2.1 纳米药物传递系统治疗肿瘤概述17-19
  • 1.2.2 嵌段聚合物19-20
  • 1.2.3 智能纳米药物载体20-23
  • 1.3 苯硼酸类酸敏感材料的研究进展23-25
  • 1.4 阿霉素纳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25-27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7-29
  • 第二章 苯硼酸酯两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9-49
  • 2.1 引言29-31
  • 2.2 实验部分31-36
  • 2.2.1 试剂与纯化31-32
  • 2.2.2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32-33
  • 2.2.2.1 实验仪器32-33
  • 2.2.2.2 测试条件33
  • 2.2.3 苯硼酸两嵌段聚合物的合成33-35
  • 2.2.3.1 PEG-NH_2的多巴衍生物PEG-3,4-DA33
  • 2.2.3.2 PEG-BC的合成33-34
  • 2.2.3.3 两嵌段聚合物PEG-BC-PBLG的合成34
  • 2.2.3.4 FITC标记PEG-BC-PBLG及对照聚合物PEG-PBLG的合成34
  • 2.2.3.5 PEG-BC@PBLG胶束的组装及载阿霉素胶束PEG-BC@PBLG-Dox的制备34-35
  • 2.2.4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35
  • 2.2.5 PEG-BC@PBLG胶束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研究35
  • 2.2.6 载阿霉素胶束PEG-BC@PBLG·Dox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测定35-36
  • 2.2.7 PEG-BC-PBLG嵌段聚合物及PEG-BC@PBLG胶束的酸降解性能36
  • 2.2.8 PEG-BC@PBLG·Dox胶束的体外释药行为36
  • 2.3 结果与讨论36-48
  • 2.3.1 PEG-BC-PBLG嵌段聚合物的合成表征36-40
  • 2.3.2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40-42
  • 2.3.3 PEG-BC@PBLG胶束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研究42-43
  • 2.3.4 PEG-BC-PBLG嵌段聚合物及PEG-BC@PBLG胶束的酸降解性能43-46
  • 2.3.5 PEG-BC@PBLG·Dox胶束体外释药行为46-48
  • 2.4 结论48-49
  • 第三章 PEG-BC@PBLG·DOX胶束的毒性及抗癌活性49-64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4
  • 3.2.1 试剂与材料50
  • 3.2.2 仪器50-51
  • 3.2.3 PEG-BC@PBLG-Dox的细胞毒性实验51-52
  • 3.2.4 PEG-BC@PBLG-FITC的细胞吞噬实验52
  • 3.2.5 PEG-BC@PBLG·Dox抑制裸鼠肝癌模型的生长活性评价52-54
  • 3.2.5.1 实验动物及材料设备52-53
  • 3.2.5.2 BALB/c-nu裸鼠肝癌模型的建立53
  • 3.2.5.3 动物分组及给药安排53-54
  • 3.2.5.4 实验内容54
  • 3.3 结果与讨论54-62
  • 3.3.1 PEG-BC@PBLG·Dox的细胞毒性54-56
  • 3.3.2 PEG-BC@PBLG-FITC的细胞吞噬效果56-59
  • 3.3.3 PEG-BC@PBLG·Dox抑制裸鼠肝癌模型的生长活性评价59-62
  • 3.4 结论62-64
  • 结论、创新、不足及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2
  • 附录: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大春;梁好均;;最有效的相容剂是两嵌段还是多嵌段聚合物?(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06年03期

2 撒宗朋;刘彦晶;李亚鹏;祝明;李玉祥;王静媛;;酶促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一锅法”合成嵌段聚合物及其性能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7期

3 陈传福,汪月定,刘凡,吴美琰;聚酯-聚醚嵌段聚合物取向材料的研究[J];合成橡胶工业;1982年05期

4 郑国栋,王漓江,冯之榴,许观藩,刘南安;线型聚砜-聚硅氧醚氨酯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和结构性能的探索[J];高分子通讯;1983年04期

5 郑国栋,蔡志豪,董丽松;酚酞醚砜和酰胺-酰亚胺型多嵌段聚合物[J];高分子通讯;1986年02期

6 刘志昌;徐小存;;聚乙二醇嵌段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导电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7 伊卓;习复;陈永明;;树状化-线形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自组装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1年05期

8 姜彦;史红岩;蔡敏;马艳弘;张洪文;宋仁国;;PBMA-b-PDMS-b-PBMA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功能材料;2013年05期

9 熊磊;刘继宪;唐建国;王瑶;王媛;朱乾;黄林军;黄震;;纳米银线与嵌段聚合物复合导电材料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2期

10 方天如,徐正炎,徐素贤;水溶性聚合物和两亲聚合物 16.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J];应用化学;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林;陈道勇;江明;;嵌段聚合物软粒子各向异性组装制备具有荧光响应功能的纳米线垂直阵列[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陈绍锋;高云翔;俞书宏;;双亲水嵌段聚合物诱导生长复杂碳酸钙结构及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周月明;刘世勇;;温度敏感全亲水性多嵌段聚合物的聚集与凝胶化行为[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4 金洁;吴东霞;孙平川;刘丽;赵汉英;;嵌段点上带有生物素分子的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生物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黄卫春;徐巧臻;陈健英;李晓虹;屠迎锋;;新型聚醚酯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6 陈岭娣;王国伟;;具有相同组成但不同结构的多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A:高分子合成[C];2013年

7 庄文昌;陈晓;;嵌段聚合物在室温离子液体/水双极性溶剂中构建溶致液晶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蒋滢;黄睿;严小艳;梁好均;;多分散性对嵌段聚合物自组装形态和性能的影响[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严骏杰;尤业字;;多嵌段聚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磊;俞豪杰;王立;;含螺吡喃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敏性能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孔昌;基于聚合物的杂化复杂自组装体系[D];复旦大学;2013年

2 张磊;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和的的合成和复杂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魏川;功能性嵌段聚合物的合成、自组装及初步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4 崔玉双;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基于嵌段聚合物的纳米材料的制备[D];山东大学;2010年

5 周月明;多种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林文程;氮氧自由基偶合反应条件的探索及其在嵌段聚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7 彭昌;聚乙烯基咪唑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葛治伸;环境响应性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陶伟;超支化、刚柔嵌段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凝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撒宗朋;化学酶法一锅制备功能性聚合物及自组装与载药行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蓓蓓;侧链悬挂环状偶氮苯小分子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张德龙;燕尾型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况永武;嵌段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玺;线形—枝状碳硅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面性能[D];山西大学;2015年

5 申金艳;离子液体对两亲嵌段聚合物10R5在水中相行为和自组装的调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新;基于PEG链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合成及其药用评价[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李佳敏;基于化学点击反应制备POSS基星型两嵌段聚合物[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申桐;双温敏性嵌段聚合物胶束化行为和多相微区嵌段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5年

9 刘梦慧;GAP基介孔含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琰;以苯硼酸酯为连接单元的两嵌段聚合物纳米胶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以苯硼酸酯为连接单元的两嵌段聚合物纳米胶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83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1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