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20:34

  本文关键词: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 疲劳风险指数


【摘要】: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飞机维修工作量日趋繁重。在实际运行中机务维修人员加班、工作超时现象非常普遍。这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会影响飞行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机务维修人员疲劳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在对疲劳的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机务维修人员工作任务的特点,对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的影响因素以及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建立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预测模型。该模型的输入定量预测机务维修人员的疲劳水平,模型的输出是疲劳风险。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模型的预测是通过对基于执勤开始时间和连续执勤时间因素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它是基于执勤时间因素的疲劳水平。按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排班因素三方面建立了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邀请19位维修行业专家对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并结合权的最小平方法和熵权法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综合权重。在研究了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物元可拓法定义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并对某公司维修部门航线维修人员和机库维修人员的疲劳风险状况分别计算了疲劳风险指数,发现了不同维修工作类型疲劳风险程度的不同。
【关键词】:机务维修人员疲劳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 疲劳风险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8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3 主要研究内容12-14
  • 1.3.1 研究目的12-13
  • 1.3.2 研究内容13-14
  • 1.4 论文研究方案14-15
  • 第二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表现因素和影响因素分析15-23
  • 2.1 疲劳的基本理论15-16
  • 2.1.1 疲劳的定义15-16
  • 2.1.2 疲劳测量与监测16
  • 2.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的表现及主要症状16-18
  • 2.3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的影响因素18-20
  • 2.3.1 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对疲劳的影响18
  • 2.3.2 工作负荷与连续工作时间对疲劳的影响18-19
  • 2.3.3 排班因素对疲劳的影响19
  • 2.3.4 心理因素对疲劳的影响19
  • 2.3.5 维修工作环境对疲劳的影响19-20
  • 2.4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调查问卷设计与检验20-21
  •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20
  • 2.4.2 调查问卷的检验20-21
  • 2.5 本章小结21-23
  • 第三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23-34
  • 3.1 基于执勤时间因素与疲劳水平的定量研究23-29
  • 3.1.1 研究数据来源23-24
  • 3.1.2 数据统计方法24-25
  • 3.1.3 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25-29
  • 3.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29-30
  • 3.3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模型30-31
  • 3.3.1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的假设30
  • 3.3.2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的组成30-31
  • 3.4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执勤时间规定的对照31-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标体系34-44
  • 4.1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34-37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4-35
  • 4.1.2 指标体系的确定35-37
  • 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取37-42
  • 4.2.1 权的最小平方法38-40
  • 4.2.2 熵权法40-41
  •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41-42
  • 4.3.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模型及应用44-53
  • 5.1 基于物元可拓构建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模型44-46
  • 5.1.1 确定基本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指数模型44
  • 5.1.2 经典域和节域的确定44-45
  • 5.1.3 待评价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等级的关联度函数确定45-46
  • 5.1.4 机务维修人疲劳风险关联度及其指数等级的确定46
  • 5.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的确定46
  • 5.3 某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应用46-52
  • 5.3.1 某公司航线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47-50
  • 5.3.2 某公司机库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50-52
  • 5.4 结果分析52-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53
  • 6.1.1 研究结论53
  • 6.1.2 创新之处53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53-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A60-62
  • 附录B62-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建军;浅谈机务维修管理系统中的飞机时间管理[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4年04期

2 牟海鹰;机务维修工作中信息沟通障碍的预防与克服[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5年03期

3 贾军;;浅谈理论机务维修故障定位[J];新疆气象;2006年01期

4 李养民;;建立健全高效运营的机务维修系统[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9年06期

5 朱军;孙军;;“建设民航强国”之机务维修篇:培育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的机务维修保障体系——现代航空维修行业发展之现实要求[J];江苏航空;2010年03期

6 吴双桐;;航空公司机务维修系统的成本控制[J];中国民用航空;2011年11期

7 张晓全;曹钧;于露;;机务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04期

8 倪洁;;机务维修系统非例行维修平台的设计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3年03期

9 邓航蓉;;用《最高职责》浅析机务维修人员的职责建设[J];科技信息;2014年02期

10 成磊;机务重组: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杨元元局长谈机务维修存在的问题和重组的建议[J];航空维修与工程;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朝锋;;航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冰;孟东起;;强化安全意识做好机务维修的安全管理[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静杰;张永暖;陈玖圣;;民航机务维修计算机辅助工程理论架构及应用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隽;;影响路径理论在民用航空器机务维修工作中的应用[A];航空装备保障技术及发展——航空装备保障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超群;关注机务维修人员利益[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杨珍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民航机务维修系统的发展战略[N];中国民航报;2005年

3 李忠粮;创新维修理念 保证训练安全[N];中国民航报;2007年

4 徐超群 施鼎豪 杨海涛 李海军 汪虹 栗牧怀 陈新锋 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中国民航机务维修系统人力资源报告(2008)[N];中国民航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王芳;机务维修水平不断提高[N];中国民航报;2009年

6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朱军 孙军;培育“三高”机务维修保障体系[N];中国民航报;2010年

7 南航新疆分公司飞机维修基地 张洁;记得带一把“放大镜”去工作[N];中国民航报;2011年

8 记者 王芳;让文化建设成为机务系统安全发展助推器[N];中国民航报;2010年

9 南航新疆维修基地 张洁;机务“新手”变“熟手”实用四招[N];中国民航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任江华;为飞机做保健[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灿灿;民航机务维修系统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守清;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信息与安全风险管理系统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冯贺;民航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管理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3 胡臻;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4 吴旭勇;中国民航机务维修人误分类分析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梁鑫磊;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民航机务维修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年

6 束琬;面向飞机系统效能的机务维修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李淑芳;民航机务维修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6年

8 陈建中;基于MEDA程序的民航机务维修差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支晓倩;国航运行一体化系统机务维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63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663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