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4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3 17:04

  本文关键词:4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患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17例针对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情况、手术方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对于生存率分析,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检验;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其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超声内镜对于GIST诊断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有417例患者经超声内镜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其中162例获得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的患者中127例被明确诊断为胃间质瘤,35例患者出现误诊,分析得出超声内镜诊断胃间质瘤的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45.3%,阳性预测值为78.4%,阴性预测值为90.6%。另外经病理证实的胃黏膜占位中,胃间质瘤患者占78.4%,胃神经鞘瘤患者占6.8%,异位胰腺患者占2.5%,平滑肌瘤患者占9.9%,其他占2.5%。2、治疗方式分析:41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有362例接受手术治疗,362例手术患者中225例行开腹手术,115例腹腔镜下手术切除,5例胃镜、腹腔镜联合手术,13例行内镜下切除。分析得出,85.9%(311/362)患者行根性性切除术,14.1%(51/362)患者行姑息性切除术。本研究中235例中高危险度患者,其中术后86例服用伊马替尼,对姑息切除、中高危险度患者推荐服用伊马替尼治疗。3、随访结果分析:对362例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截至时间2016年2月,共有284例得到随访,随访率78.5%(284/362)。33.5%(95/284)患者术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39例死亡。根据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以及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结果显示肿瘤位置、是否完整切除、NIH危险度分级及中高危险患者是否术后口服伊马替尼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NIH危险度分级、是否完整切除及中高危险患者是否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是影响患者转移及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1、间质瘤是一种潜在恶性肿瘤,好发于45岁以上,临床表现并未发现有特异性。2、超声内镜对于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3、目前治疗主要手术和靶向治疗,对于超声内镜下边界清晰、质地均匀、腔内生长为主的间质瘤可选择内镜治疗。4、肿瘤直径,部位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NIH危险度分级、是否完整切除以及中高危险患者是否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是影响患者转移及复发的独立因素。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胃间质瘤 伊马替尼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1章 综述15-26
  • 1.1 流行病学15-16
  • 1.2 生物学行为16-17
  • 1.2.1 病理变化16
  • 1.2.2 免疫组织化学16
  • 1.2.3 基因检测16-17
  • 1.3 临床表现17-18
  • 1.4 影像学检查18-20
  • 1.4.1 CT18
  • 1.4.2 腹部彩超18-19
  • 1.4.3 超声内镜19
  • 1.4.4 MRI19
  • 1.4.5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19-20
  • 1.4.6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18FDP-PET)20
  • 1.5 诊断20
  • 1.6 治疗20-24
  • 1.6.1 手术治疗20-21
  • 1.6.2 内镜下治疗21-23
  • 1.6.3 分子靶向治疗23-24
  • 1.7 预后分析24-26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6-28
  • 2.1 一般资料26
  • 2.2 辅助检查26
  • 2.3 治疗方式26-27
  • 2.4 临床评价27
  • 2.5 随访27
  • 2.6 统计学方法27-28
  • 第3章 结果28-44
  • 3.1 流行病学28-29
  • 3.1.1 性别及年龄分布状况28-29
  • 3.1.2 肿瘤发生部位29
  • 3.2 临床表现29-30
  • 3.3 辅助检查在GIST诊断中的作用评价30-35
  • 3.3.1 胃镜及超声内镜30-34
  • 3.3.2 CT检查34-35
  • 3.3.3 腹部超声检查35
  • 3.4 治疗方式35-36
  • 3.5 术后病理36-38
  • 3.5.1 间质瘤细胞核分裂程度36-37
  • 3.5.2 免疫组化37
  • 3.5.3 基因突变37-38
  • 3.6 NIH分级标准与Miettinen分级标准对GIST肿瘤危险度分级比较38-40
  • 3.6.1 NIH分级38
  • 3.6.2 Miettinen分级38-39
  • 3.6.3 M分级与N分级标准比较39-40
  • 3.7 随访结果40-44
  • 3.7.1 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40-41
  • 3.7.2 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41-44
  • 第4章 讨论44-49
  • 第5章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8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冰熔;宋吉涛;曲波;温霁峰;殷积彬;刘巍;刘敬扬;;内镜下肌层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起源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年03期

2 夏淦林;冯峰;李洪江;施冬辉;王汉杰;;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侵袭危险的CT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年11期

3 朱琳;李建卫;张清阳;吴松松;沈仕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肠间质瘤与肠癌的鉴别诊断[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年01期

4 钱民;李小荣;林伟光;欧陕兴;王卓才;;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年01期

5 孙灿辉,李子平,孟悛非,许达生;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4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18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