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4 22:13

  本文关键词: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穴位注射干预乳腺癌化疗后所致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副反应的干预作用,探讨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病例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四病房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用分层随机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包括常规应用护胃止呕药、抗过敏药,必要时给予升白药;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足三里(双侧)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每日一次。分别观察两组化疗前1天,化疗第4、7天骨髓抑制情况,并观察两组其他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并做安全性分析。研究结果:1、化疗前两组比较:年龄、骨髓抑制、一般体力情况、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有可比性。2、在血液学方面:(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穴位注射组与空白组在化疗第4天计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红蛋白、血小板: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化疗第4、7天后分别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分析: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和组间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值的变化,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4、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穴位注射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5、患者一般体力情况,卡氏评分(KPS)变化,治疗前后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注射可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拮抗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减少。2、穴位注射可以降低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穴位注射可以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体力。4、在观察期间,穴位注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注射 足三里 维生素B_(12) 乳腺癌 骨髓抑制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缩略语表8-9
  • 前言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10-20
  • 1.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10-12
  • 1.1 祖国病医学对乳腺癌名称的认识10
  • 1.2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因病机的认识10-12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12-13
  • 2.1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认识12
  • 2.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的认识12-13
  • 3. 对乳腺癌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认识13-16
  • 3.1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认识13-15
  • 3.2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化疗后毒副反应的认识15-16
  • 4. 针灸疗法防治化疗致骨髓抑制的研究进展16-20
  • 4.1 穴位注射16
  • 4.2 针刺16-17
  • 4.3 温针灸17
  • 4.4 电针17
  • 4.5 艾灸17-18
  • 4.6 耳穴18
  • 4.7 穴位埋线18
  • 4.8 穴位电脉冲18
  • 4.9 预处理激光照射18-19
  • 4.10 联合治疗19-20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20-27
  • 1. 临床资料20
  • 1.1 病例来源20
  • 2. 病例的选择20-21
  • 2.1 诊断标准20-21
  • 2.2 纳入标准21
  • 2.3 排除标准21
  • 2.4 脱落标准21
  • 2.5 剔除标准21
  • 2.6 终止标准21
  • 3. 研究方法21-22
  • 4. 观察指标和时间点22
  • 5. 统计方法22
  • 6. 结果与分析22-27
  • 第三部分 讨论27-35
  • 1. 本研究的疗效分析27-28
  • 2. 研究选择穴位注射疗法的依据28-31
  • 3. 选择足三里穴的依据31-33
  • 4. 穴位注射维生素B_(12)的依据33-35
  • 结论35-36
  •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2
  • 附录42-44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44-45
  • 致谢45-47
  • 个人简历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锋,杨文颖;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9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年04期

2 金京玉,杨晓霞;穴位注射原理初探[J];航空航天医药;2002年02期

3 王会君;ATP穴位注射临床应用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0期

4 陈启波;穴位注射配合耳穴压迫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体会[J];广西医学;2003年12期

5 董桂晨,孙衍云;穴位注射复方羚羊液用于降温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03年02期

6 王樟连 ,杨永平;试论穴位注射中的补与泻[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02期

7 安平;穴位注射安定治疗呕吐[J];中国针灸;2004年02期

8 邓倩萍,李万瑶,赵明华;辨证掌握穴位注射方法提高穴位注射的疗效[J];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07期

9 常海芳;房师贵;亢丽;;穴位注射巧治呃逆1例[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莹;;小剂量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穴位注射并中药治愈难治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河北中医;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圃;李建勇;;穴位注射机理探讨[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詹雅琴;张琴;;穴位注射654-2针治疗急性腹泻腹痛疗效观察及护理[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周怀明;;穴位注射加灸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儿科基层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黄映君;;穴位注射在三伏贴疗法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莫兰凤;黄丽群;刘燕;;穴位注射临床护理进展[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詹秀兰;;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上干型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疗效观察[A];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2年

7 郑兆俭;;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慢性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叶立汉;;穴位注射结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A];第九届全国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软组织疼痛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忻耀杰;滕磊;张s鷖,

本文编号:422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22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