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20 11:17

  本文关键词: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研究背景: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达8.7%~12.7%。好发于头面部,约占全身的60%,其次是躯干和四肢。该疾病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3个阶段。因其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因此部分学者对其采用了等待观察。然而在瘤体的增生期内,部分病灶可快速增长,不仅可以引起溃疡、出血、瘤体部位相关机能障碍,还可对患儿家长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甚至对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心理阴影。因此,大部分患儿家长都迫切希望积极治疗。2008年Leaute-Labreze等首次报道了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较好疗效。噻吗洛尔,与普萘洛尔同属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Guo和Ni在2010年首次报道了他们利用噻吗洛尔治疗1例4个月的眼睑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并取得成功,这无疑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带来了福音。因此,我们对124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分别采用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和等待观察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对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目的:通过对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为治疗提供统计学依据,进而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对124例浅表婴幼儿血管瘤根据家属自愿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和观察组。记录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瘤体部位、瘤体大小、颜色、质地的改变及不良反应等。由3名具有临床经验的专科医生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对患儿用药前用药后1周及用药后4个月的疗效分别进行评价。疗效评定分为三级,Ⅰ级(无效:表现为瘤体继续增长),Ⅱ级(控制生长:瘤体未继续增长,其大小、颜色、质地等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Ⅲ级(促进消退:瘤体变小、颜色变浅、质地变软等)。结果:101例患儿接受外涂噻吗洛尔滴眼液,23例采取等待观察,其中,治疗组在涂药1周后大部分患儿可见瘤体颜色开始变暗、质地变软;涂药4个月时,Ⅲ级患儿达57例(56.4%),其中完全消退或仅残留毛细血管扩张的有12例,Ⅱ级36例(35.6%),Ⅰ级8例(7.9%)。总体有效率(Efficacy rate, ER)达到了92.1%,消退率(Regression rate, RR)为56.4%。6个月以内组和6个月以上组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退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内组的消退率高于6个月以上组。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而观察组在4个月后Ⅰ级15例(65.2%),Ⅱ级7例(30.4%),Ⅲ级1例(4.3%),消退率和有效率较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外用噻吗洛尔对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治疗6个月以内增生期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噻吗洛尔 婴幼儿 血管瘤 前瞻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2.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1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11-13
  • 1 前言13-16
  • 2 材料与方法16-19
  • 2.1 临床资料16-17
  • 2.2 研究方法17-18
  • 2.3 疗效评定18
  • 2.4 统计方法18-19
  • 3 结果19-34
  • 3.1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比较19-24
  • 3.2 以患儿年龄分组(治疗组中)24-26
  • 3.3 以首诊时瘤体所处的时期分组(治疗组中)26-29
  • 3.4 以瘤体所处的部位分组(治疗组中)29-34
  • 4 讨论34-36
  • 5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综述39-47
  • 参考文献44-47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肖肖;金云波;林晓曦;马刚;陈晓东;仇雅t

本文编号:465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65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