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17-06-27 16:22

  本文关键词: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解毒器官和最大的消化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肝脏有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双重供血,其3/4的血供来源于门静脉,1/4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与丰富的血供,使其成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的好发器官。其中,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二者的治疗及预后不同,所以两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的CT图像进行能谱分析,初步探讨宝石能谱CT在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肝脏病变患者。其中肝脏血管瘤患者15例(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30~88岁,平均年龄55.2岁);肝脏转移瘤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51~85岁,平均年龄64.7岁)。所有受检者均在GE Discovery CT750 HD 64排宝石能谱CT机器上接受扫描检查,全部采用能谱成像模式(Gem Stone Imaging,GSI)进行扫描。其中包括平扫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然后将各期扫描获得的单能量图像(Mono)进行标准重建,层厚、层间隔均为0.625mm。在GE工作站AW 4.4上载入能谱观察与分析系统(GSI viewer系统软件),将得到的各个期相的单能量图像分别进行能谱图像的观察、测量与分析。在最佳单能量图像的病灶上放置感兴趣区(ROI),并将系统自动分析获得的ROI能谱曲线以及数据文件保存。数据文件包括40~140ke V(以10ke V为一个间隔)各能量水平下的CT值(HU),测量各组基物质(碘—水、水—碘、水—钙、钙—水、碘—钙、钙—碘)浓度值(mg/ml)、能谱曲线及斜率。比较平扫及各期增强扫描时两组病变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的特点、各组基物质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使用SPSS13.0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用M(QR)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能谱分析平扫时,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40ke V的11个不同ke V单能量下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的能谱曲线走行均呈上升型。其斜率分别为-0.58±0.12、-0.52±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9,P=0.188)。采用能谱分析动脉期时,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10ke V的8个不同ke V单能量下的C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在120~140ke V单能量下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ke V时,t′=-1.994,P=0.060;130ke V时,t′=-1.800,P=0.087;140ke V时,t′=-1.628,P=0.120)。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的能谱曲线走行不同,肝脏血管瘤组呈上升型,肝脏转移瘤组呈下降型。其斜率分别为-0.38±0.10、0.34±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6,P=0.000)。采用能谱分析门静脉期时,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40ke V的11个不同ke V单能量下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的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其斜率分别为1.19(1.63)、0.67(0.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905,P=0.003)。采用能谱分析延迟期时,肝脏血管瘤组与肝脏转移瘤组在40~120ke V的9个不同ke V单能量下的C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在130~140ke V单能量下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ke V时,t′=1.940,P=0.063;140ke V时,t′=1.730,P=0.095)。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的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其斜率分别为1.13(0.97)、0.25(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03,P=0.000)。肝脏血管瘤组中的各组基物质(水—碘、碘—水、水—钙、钙—水、碘—钙、钙—碘)含量均高于肝脏转移瘤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宝石能谱CT的单能量图像、各组基物质、能谱曲线及斜率的测定,对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转移瘤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提高检出效能和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能谱成像模式 单能量图像 能谱观察与分析系统 感兴趣区 肝脏血管瘤 肝脏转移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英文缩写9-10
  • 前言10
  • 材料与方法10-12
  • 结果12-14
  • 附图14-24
  • 附表24-27
  • 讨论27-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综述 宝石能谱CT的研究进展37-44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鹏举;严福华;;肝脏血管瘤的不常见CT和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9年04期

2 范兵;邱建星;王霄英;郭小超;董健;张蓓;龚侃;黄海超;;双能CT对离体泌尿系尿酸结石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年03期

3 钱玲玲;李真林;袁元;王紫薇;;双源CT单能谱成像减少脊柱金属固定器伪影的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年12期

4 应勇;王小农;何晓;王小华;徐道峰;谢斌辉;;肝血管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疗效研究[J];江西医药;2013年07期

5 郑孝群;;肝血管瘤动脉造影诊断与栓塞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4年09期

6 何磊;周汝明;贾秀川;孙吉林;王连庆;;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甲状腺图像质量的影响[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4期

7 高飞;董江宁;韦树华;韦超;李乃玉;;能谱CT单能量技术对胃腺癌供血动脉CT血管成像质量的优化[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4期

8 程路得;刘斌;吴兴旺;汪洁;王乐;王万勤;鲍丽君;刘咸英;张帅;;能谱CT单能成像对乏血供肝癌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王素芬;;B超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25期

10 张建新;陈麦林;杜笑松;侯丽娜;杨晓棠;王峻;;碘基值定量分析初步判断食管鳞癌病理分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宝石能谱CT在鉴别肝脏血管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0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90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