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00:00

  本文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输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是生物治疗方式之一。统计发现,不同临床研究应用CIK细胞输入治疗恶性肿瘤时适应症选择较为广泛、细胞治疗介入时间不同、细胞输入剂量差异较大,有效细胞数比例差异较大,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为此,本研究筛选几种临床应用报道较为有效的适应症,以患者标准化疗结束2个月后为介入时间,通过分离恶性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以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anti-CD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anti-CD28Mab、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分步诱导、扩增获得CIK细胞,验证该培养体系的可靠性,分析CIK细胞产量与采血前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采血量及分离获得的初始PBMNC数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在既定的制备方法下对CIK细胞产量影响最大的初始条件,从而保证相对稳定的CIK细胞产量。并且通过CIK细胞输入治疗,以卡氏(Karnofsky,KPS)评分考察患者生存质量,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以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c rate,CB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考察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该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患者纳入和治疗方案本研究纳入41例化疗结束后2个月的临床疗效评价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的非疾病进展(progress-free direase,PD)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接受CIK细胞输入治疗的22例患者为CIK组,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肿瘤分期、疾病状态等一般资料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IK组患者共进行连续3个疗程的输入治疗,每月1个疗程。每个疗程采血1次,连续回输细胞3次(次/天)。2CIK细胞培养与回输CIK组采集患者外周血60-120m L;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PBMNC;以INF-γ、anti-CD3Mab、anti-CD28Mab、IL-2分步诱导、扩增CIK细胞;细胞培养至14、15、16天,分别制备CIK细胞制剂;质检结果合格后回输患者体内。3疗效评价本研究考察两组患者化疗结束后2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四次随访的临床疗效,若患者出现PD、死亡则随访终止。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以KPS评分进行评价,分别比较对照组与CIK组前两次随访的KPS评分;以及CIK组第1疗程结束后第3天、7天、15天与CIK组前两次随访的KPS评分。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别比较对照组与CIK组4次随访时的ORR和CBR,并评估患者的PFS和OS,以此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CIK细胞培养所有样本支原体检定、无菌检定结果均为阴性,无污染发生。CIK细胞制剂内毒素检定均合格。细胞表型流式结果:CD3+CD56+(27.02±3.58)%。2CIK细胞总量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采血量及初始PBMNC数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计采集外周血样本66份。采血前收集的白细胞计数(×109/L)、淋巴细胞计数(×109/L)平均值分别为:6.74±4.27、1.68±0.52;采血量(m L)及初始PBMNC数量(×106)平均值分别为:68.94±14.37、101.64±21.48;CIK细胞总量(×109)平均值10.43±2.16。Pearson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CIK细胞总量与PBMNC数量正相关性最高(R=0.804,P0.0001)。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0x+2.233(y为CIK细胞数量(×109),x为PBMNC数量(×106))。3不良反应本研究共实施细胞输入操作198次,回输过程中没有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4例患者在第1次回输后24h内低烧,2例口干,后很快自行缓解;没有出现皮疹、休克、栓塞、肝肾损伤等严重副作用;没有终止治疗或放弃治疗的现象。4患者QOL评价以KPS评分评价患者QOL。第一次随访患者纳入分组,对照组与CIK组KPS评分分别为50.53±10.79和56.82±16.44,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次随访CIK组患者已完成两个疗程的细胞输入治疗,对照组与CIK组KPS评分分别为44.74±22.70和70.45±15.88,对照组KPS评分显著低于CIK组(P0.05)。CIK组第1疗程细胞回输结束后第3天、7天、15天KPS评分分别为57.27±14.86、63.64±16.20和64.09±15.3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CIK组前两次随访期间内KPS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第二次随访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第一次随访和第1疗程细胞回输结束后第3天时的KPS评分(P0.05)。5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逐渐出现PD和死亡病例。统计比较每次随访时对照组与CIK组的ORR与CBR,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ORR与CBR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CIK组随着治疗的进行ORR与CBR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提高(P0.05)。随访期内对照组与CIK组1年存活率分别为68.4%和77.3%,CIK组1年存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CIK组患者的PFS平均值分别为7.74±4.28(月)和9.91±2.67(月),OS平均值分别为9.95±2.81(月)和11.09±1.40(月),经log-rank法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CIK细胞总量与PBMNC数量(采血量×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可以通过个体化的控制采血量,保证CIK细胞产量。2CIK细胞输入治疗临床安全性较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3标准化疗结束后介入CIK细胞输入治疗在短时期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是不能显著提高患者ORR与CBR,不能显著延长患者PFS和OS时间。
【关键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肿瘤 生活质量 临床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0.5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缩写11-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21
  • 结果21-24
  • 附图24-27
  • 附表27-30
  • 讨论30-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4
  • 综述 CIK细胞在抗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44-55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井泉;梁杰雄;;全身化疗联合DC-CIK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5年10期

2 杨涛;张曼;张文军;王国碧;黄德鸿;唐显军;王宏宇;王刚;王莉;肖春燕;杨建中;项颖;李启英;;CIK细胞分泌因子对肝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J];肿瘤;2015年02期

3 倪修文;孙健琦;徐利强;李建华;孙亚云;;激发型CD28单抗参与诱导的CIK细胞及其表型特征[J];中国输血杂志;2015年02期

4 陈娟;卢光t;;CIK细胞的生物特性和应用研究新进展[J];肿瘤药学;2014年03期

5 何金媛;贾祝霞;蔡晓辉;韩文敏;肖溶;马玲娣;卢绪章;周民;陈宝安;;NKG2D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抗血液肿瘤细胞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年06期

6 Gil-Su Jang;Min-Jeong Kim;Hong-Il Ha;Jung Han Kim;Hyeong Su Kim;Sung Bae Ju;Dae Young Zang;;Comparison of RECIST version 1.0 and 1.1 in assessment of tumor response b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3年06期

7 刘军权;朱云;陈复兴;周q

本文编号:491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91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