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对MMP-2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8 17:07

  本文关键词: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对MMP-2表达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程度的影响,探讨临床病理因素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MMP-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5年0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经病理确诊的、并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及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完整且肿瘤直径≥4cm的ⅠB~ⅡB期(采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分期标准)的子宫颈癌患者病例及病理资料,按不同化疗途径分为:A组:经动脉介入栓塞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IACT+RS)、B组:经静脉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手术(IVCT+RS)、C组:直接手术组(RS)作为对照组,化疗药物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用药,联合丝裂霉素(MMC)、紫杉醇(PTX),手术方式均为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手术),必要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手术后切除标本送病检。观察比较分析三组宫颈癌一般临床病例资料、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及化疗副反应、三组宫颈癌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后并发症、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观察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以兔抗人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三组宫颈癌手术前后病理石蜡切片标本的MMP-2表达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MMP-2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a组及b组化疗后经检查宫颈癌肿瘤组织大部分明显缩小,a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a组与b组比较p0.05,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2.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副反应少,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a组(iact+rs组):236.43±71.34(min),b组(ivct+rs组):301.45±63.72(min),c组(rs组):235.64±51.97(min)。a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a组与b组比较p0.05,显示经iact+rs组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三组宫颈癌的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为:a组:541±377(ml),b组:558±394(ml),c组:603±190(ml);a组与c组比较(p=0.448)、b组与c组比较(p=0.592)、a组与b组比较(p=0.891),均p0.05,显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宫颈癌病例手术后病检显示:a组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30.4%(7/23),b组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c组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为3.6%(1/27)。a组与b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3.宫颈癌组织中mmp-2高表达阳性率程度高。三组宫颈癌治疗前的mmp-2高表达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a组、b组化疗前的mmp-2高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c组,但a组及b组高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2的高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均无关(P0.05)。A组化疗后的MMP-2高表达阳性率为78.3%,B组化疗后的MMP-2表达为高表达阳性率为80%,C组手术后的MMP-2表达为高表达阳性率为82.1%,三者比较P0.05,A组与B组化疗后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4.三组宫颈癌治疗前后的MMP-2表达程度研究比较:A组化疗前后MMP-2高表达阳性率程度比较P0.05,显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化疗后的MMP-2表达程度下调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P0.05。B组及C组治疗前后的MMP-2的高表达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经动脉及静脉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均有显著的近期疗效,与化疗途径无关。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关。2.MMP-2在宫颈癌中呈阳性表达,宫颈癌的MMP-2高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经动脉新辅助化疗能下调MMP-2高表达阳性率程度。
【关键词】:宫颈癌 宫颈恶性肿瘤 新辅助化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33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第1章 前言15-19
  • 第2章 技术路线19-21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29
  • 3.1 实验材料21-23
  •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23-26
  • 3.3 疗效评价26-27
  • 3.4 统计学分析27-29
  • 第4章 结果29-39
  • 第5章 讨论39-47
  • 第6章 结论47-49
  • 参考文献49-53
  • 文献综述53-65
  • 参考文献60-65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65-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柯君;;什么是新辅助化疗[J];上海医药;2012年08期

2 管卫华,龙英,郁宝铭;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3期

3 高伟生;梦鹏飞;陈刚;;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2年04期

4 王怀碧;几种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3年05期

5 张学宪,梁庆正,吴晓明;新辅助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62例报告[J];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04期

6 李坚,俞力超,王蓉芳,吴建农,丁明,张德厚;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改变的作用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03年05期

7 邹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长期效果[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2期

8 王深明,张国淳,吴惠茜,黄雪玲,朱彩霞;新辅助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细胞和血管组织学的影响[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3年04期

9 张晓明;Ⅲ期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04年03期

10 彭忠民,陈景寒,王潍博,王晓航;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忠民;刘奇;;新辅助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顾雅佳;冯晓源;邱龙华;彭卫军;杨文涛;费菲;陈灿敏;唐峰;毛健;邵志敏;;磁共振弥散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初步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蓓;傅健飞;洪中武;;104例局部晚期乳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A];肿瘤化学治疗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4 张秋月;孟化;;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在治疗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中的生存分析[A];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5 郑建华;;新辅助化疗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马丁;;宫颈癌新辅助化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唐美洁;;老年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护理与探讨[A];2011年老年护理安全管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8 张文莹;孙晓文;;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发糖尿病的术后护理体会[A];“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莫庆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00例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彭忠民;刘奇;;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预测[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志平;辅助治疗和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宋奇思;治实体瘤先用新辅助化疗[N];健康报;2007年

3 北京同仁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肖晖 李新萍整理;新辅助化疗为乳癌患者赢得手术机会[N];健康报;2009年

4 驻京记者 贾岩;NC动摇NSCLC辅助化疗地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崔大涛;新辅助化疗——重塑乳腺癌治疗模式[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可手术NSCLC的化疗及其争议[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李新萍;新辅助化疗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手术机会[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王杰军 许青;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发展概要[N];科技日报;2001年

9 吴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狙击”乳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恶性胸膜间皮瘤行胸膜外肺切除术后:可否实施新辅助化疗[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广超;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生物学因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雄;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帅;加速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与新辅助化疗的研究及探讨[D];山东大学;2016年

4 朱闻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因素的探索及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汪令成;新辅助化疗对不同分子亚型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陈灿铭;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陈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自噬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D];复旦大学;2012年

8 何海飞;蛋白质指纹图谱在乳腺癌个体化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9 尹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MRI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汪晓红;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巍;乳腺癌ET方案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子生物学指标变化的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桑蝶;Ki67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Ki-67变化的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陈航航;FOXP3~+Treg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子敬;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学指标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王青;多通路基因检测用于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杨帆;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生物学因子表达变化的临床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徐志远;肿瘤标记物在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D];青海大学;2016年

9 王小东;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苏玉带;新辅助化疗影响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及对MMP-2表达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6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946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