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8 23:15

  本文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0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纳入标准为:(1)年龄18-75岁;(2)术前检查及评估考虑直肠癌,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直肠癌;(3)均接受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排除标准为:(1)合并其他系统原发性恶性肿瘤;(2)术前评估发现远处转移或术中发现腹腔广泛转移;(3)行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手术;(4)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5)术前评估发现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计数异常;(6)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7)既往有静脉血栓形成病史;(8)既往曾有心肌梗塞或脑梗塞病史者;(9)年龄小于18岁或者大于75岁。所有纳入患者术前均经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电子肠镜,凝血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D-二聚体检查,心电图,胸片,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抽签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采用增加翻身次数,踝泵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早期下床活动等常规预防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患者在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除采取以上常规预防措施之外,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术后24h开始使用,每日2次,每次1h。手术后一周停止使用。所有患者术后72h及术后1周常规接受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检查以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了解下肢静脉通畅情况并测定双下肢股静脉、乆静脉血流速度。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年龄、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及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1.7%)和9例(15.0%)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345,P0.05)。术后72h及术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2h纤维蛋白原(分别为4.32±0.79g/L,4.82±0.95g/L)、D-二聚体(分别为1.32±1.67μg/ml,2.14±2.36μg/ml)、术后1周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94±0.85g/L,4.59±1.01g/L)和D-二聚体(分别为1.07±1.63μg/ml,1.88±2.30μg/ml)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与术前相比PT(实验组术前11.47±0.99s,术后72h 10.71±0.48s;对照组术前11.71±1.03s,术后72h 10.84±0.48s)和APPT(实验组术前29.94±4.02s,术后72h 28.52±2.09s;对照组术前29.99±4.09s,术后72h 28.18±1.82s)均显著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实验组术前2.71±0.51g/L,术后72h 4.32±0.79g/L;对照组术前2.79±0.49g/L,术后72h 4.82±0.95g/L)和D-二聚体(实验组术前0.15±0.03μg/ml,术后72h 1.32±1.67μg/ml;对照组术前0.13±0.02μg/ml,术后72h 2.14±2.36μg/ml)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PT(实验组术前11.47±0.99s,术后1周11.22±1.10s;对照组术前11.71±1.03s,术后1周11.31±1.05s)和APPT(实验组术前29.94±4.02s,术后1周29.81±4.59s;对照组术前29.99±4.09s,术后1周29.79±4.68s)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术后1周纤维蛋白原(实验组术前2.71±0.51g/L,术后1周3.94±0.85g/L,;对照组术前2.79±0.49g/L,术后1周4.59±1.01g/L,)和D-二聚体(实验组术前0.15±0.03μg/ml,术后1周1.07±1.63μg/ml;对照组术前0.13±0.02μg/ml,术后1周1.88±2.30μg/ml)仍显著升高(P0.05),但升高幅度较术后72h时有所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2h乆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14.86±0.83cm/s,对照组14.42±0.95cm/s)、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23.55±1.26cm/s,对照组22.89±1.38cm/s)、术后1周乆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15.14±0.82cm/s,对照组14.83±0.88cm/s)和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实验组23.91±0.88cm/s,对照组23.16±0.91cm/s)均显著加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72h无论是乆静脉还是股静脉,与术前比较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实验组乆静脉(15.14±0.82cm/s)、股静脉(23.91±0.88cm/s)血流速度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乆静脉15.39±0.84 cm/s,股静脉24.21±0.97 cm/s)(P0.05),术后1周对照组乆静脉(14.83±0.88cm/s)、股静脉(23.16±0.91cm/s)血流速度虽较术后72h增加,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乆静脉15.20±0.85 cm/s,股静脉24.12±1.08 cm/s)(P0.05)。结论:(1)直肠癌术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均增加,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减慢,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相对高凝状态,加快下肢深静脉血流度,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关键词】:直肠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空气波压力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7;R543.6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18
  • 结果18-23
  • 讨论23-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36-38
  • 致谢38-3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39-40
  • 静脉血栓栓塞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40-55
  • 参考文献48-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3年S2期

2 曲东锋;预防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物理方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05期

3 张玉平;陈文静;赵玉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19期

4 吴新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年02期

5 张蕊;;骨折致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年08期

6 李焕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7年01期

7 陈利维;王小梅;;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4期

8 王学华;欧阳鸿梅;;卒中监护病房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18期

9 王菲;王凌;朱绍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教育[J];吉林医学;2009年18期

10 李书权;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其后有症状癌的发生率[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高桂芳;;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A];中医护理工作经验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张惠;鲁力;文玉明;马渝;;中心ICU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和干预措施的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虞九天;梁金荣;张伟忠;;18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回顾[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李令根;王艳明;;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春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6 张秀军;李俊海;张晶;;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管淑萍;;1例胆管癌伴多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普素;王恩江;杨春秀;那桂萍;;彩超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疗效评价[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承祺;刘真君;廖小梅;丁琪;;深静脉血栓形成-304例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明秋;郭瑞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素芳 王建新;久坐打麻将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N];湖南日报;2010年

2 吕乃群;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倾向的人[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3 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刘素芳 王建新;久坐打麻将可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N];长沙晚报;2010年

4 ;你了解人体内的“管道”吗?[N];人民政协报;2003年

5 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 武丽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与护理[N];山西科技报;2009年

6 殷浩;运动后不注意放松易致血栓[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佚名;基层有实用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金毕;哪些因素易致下肢血栓[N];健康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程婕;警惕“经济舱综合症”[N];中国民航报;2010年

10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节前忙碌 小心万一[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第;白细胞介素-18及相关标志物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表达变化与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杜田;PAI-1、TAFI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有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吕勃川;康脉Ⅱ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陆烨;不同给药方式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周为民;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学及基因治疗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春强;炎症反应在急性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和作用[D];昆明医学院;2007年

7 殷翔;LRRFIP1基因干扰预防骨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赵学凌;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型动物模型建立及相关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4年

9 莫建文;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低分子肝素预防的基因表达变化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10 刘海平;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溶解中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杰杰;妇科不同术式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范浩亮;凝血因子VLeiden、凝血酶原G20210A和血栓调节蛋白基因c.1418C>T多态性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生化指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互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阿旺旦增;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4 周闯;血栓弹力图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范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回顾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徐博;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成欢;两种量表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信度与效度的多中心对比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丁顺;基因检测华法林用量对指导云南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浩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与系统溶栓的临床疗效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10 周小涛;MMP-2、MMP-9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的表达及意义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95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