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HBV感染与淋巴瘤p53、Bcl-2表达、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7:29

  本文关键词:HBV感染与淋巴瘤p53、Bcl-2表达、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HBV 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瘤 p53 Bcl-2


【摘要】:背景与目的:遗传因素和致癌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肿瘤的发生。致癌因素包括理化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中又以病毒的作用尤为突出。许多研究表明,肿瘤可以被某些病毒诱发。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揭示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病毒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其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可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或直接促使细胞基因增生诱发细胞恶变。目前得到公认的是EBV与鼻咽癌、淋巴瘤,HBV与肝癌,HPV与宫颈癌。Nath A等对HBV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感染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HBV感染率与淋巴瘤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近些年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中HBV的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不同的地域、种族感染率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我国为乙肝高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是具有嗜肝和淋巴细胞特性,它可以在淋巴组织、骨髓造血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复制。HBV-DNA,特别是X和C基因,经常可以在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测到。淋巴瘤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HBV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仍存在争议。HBV感染和淋巴瘤的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探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以及HBV感染与Bcl-2及p53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对淋巴瘤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认识及为淋巴瘤防治策略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搜集2002年1月~2013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945例经排除符合入选标准489例。选取同时间内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000例及健康体检者1485例。对所有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进行测量和统计。对符合入选标准的人群比较各组间HBV感染阳性率,将淋巴瘤患者分为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对性别、年龄、临床分期、预后进行测量和统计。比较HBV感染与淋巴瘤分期、预后以及病理分型之间的联系。随机选取50例HBV阳性的淋巴瘤患者检测p53及Bcl-2,对照组为50例HBV阴性的淋巴瘤患者。比较感染HBV的淋巴瘤患者和未感染HBV的淋巴瘤患者Bcl-2及p53的表达率。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HBV感染的危险因素。非参数检验采用行×列表的卡方检验,全篇取检验水准α=0.05。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淋巴瘤组中HBV感染率21.2%(104/489),高于乳腺癌组(7.2%,72/1000)及健康体检者(7.7%,115/1485)(2c=87.6201,P0.0001),校正年龄后淋巴瘤组HBV感染率较健康人群高(P0.05)。2 104例HBV阳性淋巴瘤患者中,Ⅰ期25例,Ⅱ期18例,Ⅲ期18例,Ⅳ期43例。385例HBV阴性淋巴瘤患者中,Ⅰ期85例,Ⅱ期52例,Ⅲ期61例,Ⅳ期187例。性别、年龄经非参数检验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性(2c=1.984,P=0.576)。3 104例HBV阳性组中,未治疗22例,未愈7例,好转73例,死亡2例。385例HBV阴性淋巴瘤患者中未治疗73例,未愈13例,好转286例,死亡13例。性别、年龄经非参数检验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感染与淋巴瘤预后无明显关系(2c=3.01,P =0.39)。4 489例淋巴瘤患者中,B细胞来源217例,HBV感染率25.8%;T细胞来源116例,HBV感染率17.24%;霍奇金淋巴瘤22例,HBV感染率4.54%。B细胞淋巴瘤患者HBV感染率最高(2c=16.935,P =0.01)。5 50例HBV阳性组中,p53阳性表达34例,50例HBV阴性组中,p53阳性表达39例,感染HBV淋巴瘤患者p53表达与非感染HBV淋巴瘤患者无明显差异(2c=1.2684,P=0.2601)。6 50例HBV阳性组中,Bcl-2阳性表达41例,50例HBV阴性组中,Bcl-2阳性表达21例,感染HBV淋巴瘤患者Bcl-2表达高于非感染HBV淋巴瘤患者(2c=20.2365,P=0.0002)。结论:1淋巴瘤组中患者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及乳腺癌患者(3.19:1.00)。2 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HBV感染率较高。3感染HBV淋巴瘤患者Bcl-2表达增高。4感染HBV与否与淋巴瘤的预后、分期无明显关系。5HBV感染对淋巴瘤患者p53表达无影响。
【关键词】:HBV 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瘤 p53 Bcl-2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材料与方法12-15
  • 结果15-17
  • 附图17-19
  • 附表19-22
  •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3
  • 综述 HBV、HCV与淋巴瘤相关性进展33-41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42
  • 个人简历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鸣,张英豪,蔺涛;原发性脾型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3 陆志成,周道银;小儿胸水查见恶性淋巴瘤细胞二例[J];江西医学检验;2004年02期

4 林竞韧;肖扬;;以三系减少表现为主的淋巴瘤1例[J];广东医学;2006年08期

5 李亚琴;张俊;司晓枫;庞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瘤的相关性研究[J];甘肃医药;2008年04期

6 郭智;谭晓华;陈丰;石宇杰;张明;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难治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10期

7 Kawamoto K;Nakamura S;Iwashita A;刘勇;;原发性胃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01期

8 孙静;姚烨;陈琳军;邓晓辉;郝思国;;淋巴瘤细胞胞外体生物学特性及其抗淋巴瘤效应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4期

9 夏乐敏;陈秋生;张莉;;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12期

10 唐华阳;;双克隆B-细胞淋巴瘤[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萍;;疑难危重淋巴瘤诊治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沈志祥;周励;;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朱平;;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学方法评价[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周晓曦;;跨膜型TNF-α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抗体的靶向治疗[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5 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新策略[A];第十一届中国抗癌协会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9年

6 陈兵;欧阳建;邵晓雁;周敏;;肝脾T细胞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颜次慧;杨铭;李双静;熊冬生;;抗CD20 ScFv-TRAIL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其对BJAB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8 唐建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合并黑热病形态学特点观察[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周郁鸿;;惰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A];2006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巧花;侯淑玲;;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国家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继续教育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安阳地区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李新刚;从罗京去世谈淋巴瘤的防治[N];安阳日报;2009年

2 王彦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医生;以科学态度面对淋巴瘤[N];文汇报;2013年

3 杨霞 宁习源;我国利用分子靶向技术治疗难治性淋巴瘤获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钱岩;35年来首个治疗两种类型淋巴瘤的药物问世[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顾蓓红;淋巴瘤遇到劲敌[N];光明日报;2000年

6 ;淋巴瘤该不该放、化疗?[N];健康时报;2006年

7 时仲省;高思敏;运用PCR技术“搜索”恶性淋巴瘤细胞[N];中国医药报;2002年

8 杨淑娟;美研究出对肿瘤细胞具高亲和性肽[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刘向;德国先灵公司研制出治疗B细胞淋巴瘤新药[N];经济参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孜;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转录因子GATA3的预后分析和体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2 王昊天;雷利度胺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对淋巴瘤生长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唐友红;高效靶向调控突变型Bik基因促淋巴瘤细胞凋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冯晓莉;中国人群外周T和NK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生物学特点[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5 代兴斌;天花粉蛋白抗小鼠B细胞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俞泽阳;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放射治疗对人淋巴瘤疗效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姜志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与淋巴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周新华;CD99+/mCD99L2-调控H/RS细胞与B淋巴瘤细胞转化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相关通路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轶平;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耐药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岑东;NK4对淋巴瘤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殷少宁;MicroRNA-21与NK/T细胞淋巴瘤生长调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太昊;HBV感染与淋巴瘤p53、Bcl-2表达、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乔立娇;1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宋秋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29b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苏红;MicroRNA-320d通过调控靶基因CDK6抑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佳;淋巴结内外同时受累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性淋巴瘤一例报道并文献综述[D];浙江大学;2007年

8 吴益群;5例不同部位消化系原发淋巴瘤的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陈喜林;淋巴瘤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及其在淋巴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10 陈刚;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5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85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