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2014年国际宗教热点观察

发布时间:2015-04-15 11:53

    摘要: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宗教较量“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迅速崛起哈萨克斯坦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阿富汗恐怖袭击频发,安全形势恶化缅甸宗教间暴力冲突加剧斯里兰卡宗教冲突持续印度国内印度教教派势力上升欧洲各国“恐伊症”回归。

    关键词:2014年,国际宗教热点,观察,宗教信仰论文
 
    2014年,国际宗教形势总体稳定,但局部动荡加剧,出现了一些新的关注点。中东、中亚、东南亚、南亚形成了一条宗教冲突的热点地带,大规模的教派冲突和教俗冲突,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全球的安全稳定,我国周边地区宗教安全形势更为严峻。
    一、叙利亚内战背后的宗教较量
    叙利亚位于中东地缘宗教的中心地带,人口2253万,其中阿拉伯人占80%以上,还有库尔德人、土耳其人等。居民中85%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占80%,什叶派占20%,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占75%。叙利亚执政的阿萨德家族属于阿拉维派。基督教和逊尼派商人在政治立场上多属“骑墙派”。自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至2013年11月底,约12.6万人死于冲突,300万人逃离叙利亚。当前,叙利亚宗教力量与世俗力量呈势均力敌局面,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局势更加复杂。
    叙利亚内战既是叙利亚内部逊尼派穆斯林反政府力量针对阿萨德政府代表的什叶派的武装斗争,也演化为两派背后的国际力量,即伊斯兰逊尼派势力和什叶派势力在中东的博弈。沙特是逊尼派力量的代表,其协助者还包括土耳其、约旦、卡塔尔、阿联酋等国家,美国、欧盟和以色列也站在这一阵营。伊朗是什叶派力量的代表,其协助者还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什叶派等,俄罗斯也站在这一阵营。近年来,政权更替日趋成为西方国家谋求霸权利益的重要途径。美国等西方国家干预叙利亚局势的目的是实现政权更替,达到其中东战略目的,结果造成了阿拉伯世界分裂、教派冲突升级、地区保守势力上升、恐怖主义泛滥等多重负面后果。
    二、“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迅速崛起
    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安全形势失控,一些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得以控制两国部分边境地区,并最终在2014年6月29日宣布建立所谓的“伊斯兰国”(“IS”)。这一宗教极端组织试图用暴力手段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哈里发国家,涵盖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以色列等大片地区,还规划着5年后占领西亚、北非、西班牙、中亚、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部。据有关报道,“伊斯兰国”在占领区大肆屠杀战俘和拒绝改变信仰的异教徒,迫使约50万人逃离家园。截至2014年11月,“伊斯兰国”已经武装控制了从叙利亚阿勒颇城到伊拉克东部之间的大片土地,地域跨度达500多公里,拥有民众600多万。
    “伊斯兰国”的前身是2006年在伊拉克成立的“伊拉克伊斯兰国”等组织,起源于伊拉克内部伊斯兰两大教派的冲突,折射了极端主义思潮在穆斯林世界的日益泛滥。它造成的冲突也表明,“9·11”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大力推广的所谓“民主化”改革日趋失败,根本无法解决当地长期存在的教派矛盾和部族冲突。2014年8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制裁“伊斯兰国”的决议。美国在一个多月内通过一系列外交努力迅速组织起有50多个国家参与的反“伊斯兰国”全球联盟,并组织了空中打击行动。
    三、哈萨克斯坦严厉打击宗教极端主义
    中亚的“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目前在中亚传播的宗教极端思想主要有“瓦哈比”“伊扎布特”等。近年,中亚地区反恐形势出现一个新的变化,被称为“中亚稳定器”的哈萨克斯坦不再稳定,涉恐安全事件逐年增多。
    非传统宗教的影响力在哈上升,其信仰者更容易受到恐怖组织的引诱走上犯罪道路。恐怖组织主要通过吸收贫困、失业以及对宗教思想缺乏认识的年轻人来扩充力量。为了打击激进的宗教势力,2011年10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宗教活动及宗教团体法》。2013年9月,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第648号总统令《2013-2017年反对宗教极端和恐怖主义国家纲要》。2014年8月,哈国家宗教事务署署长沙里夫在哈议会下院会议上发言说,该署已成立一个由30名宗教学家组成的科研中心,专门负责审查从国外流入的宗教书籍,以防止民众受宗教极端主义的侵扰。同时,哈萨克斯坦积极倡导宗教对话,希望借助“世界与传统宗教领袖大会”平台,建立促进解决宗教冲突的新机制。哈政府多管齐下,通过立法、行政等手段对“三股势力”围追堵截,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四、阿富汗恐怖袭击频发,安全形势恶化
    阿富汗人口约为2900万,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80%。普什图族人、大多数塔吉克族人、乌兹别克族人等都属于逊尼派的哈乃斐教法学派。大部分哈扎拉族人、少数塔吉克族人、极少数普什图族人是什叶派的主要信徒,塔利班主要由普什图族人组成。反对塔利班的北方联盟由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哈扎拉族3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主导地位。
    阿富汗是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又是全球反恐的主战场。2014年底北约撤军,被视为长达13年的阿富汗冲突结束。9月22日,加尼当选为阿富汗新总统,但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恐怖势力,以及塔利班为代表的激进势力,都是治理难题。加尼在9月29日就职讲话时就呼吁,希望塔利班等武装组织放下武器,结束长达13年的战争,加入到阿富汗和平进程中来。但随后,阿富汗全国各地就爆发多起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阿富汗问题仍是中亚国家主要的外部安全威胁。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阿富汗接壤,阿富汗非法武装分子和跨国犯罪集团较易越过塔吉克斯坦进入中亚地区,在塔利班支持下,“乌伊运”在阿北部势力增长很快,返回中亚意愿强烈。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其他宗教极端势力向中亚地区传播极端思想,提供精神支持。此外,阿富汗毒品交易猖獗,经过中亚地区被贩运到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过程中,造就了中亚地区的毒品犯罪集团,与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相勾结,影响日益严重,呈现出“以毒养恐,以恐促毒”之势。
    五、缅甸宗教间暴力冲突加剧
    缅甸的宗教冲突、尤其是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比较频繁。2012年至今,缅甸发生了8次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冲突地点从西部若开邦蔓延到首都内比都、仰光省、勃固省、曼德勒省、掸邦、实皆省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2013年4月,密铁拉发生反穆斯林骚乱,长达4天的暴力冲突造成43人被打死,约13000人无家可归。2014年,缅甸进行全国人口普查,因为佛教徒反对,缅甸再度将罗兴亚人归为“外国人”,使之再度丧失获得缅甸公民资格的机会。罗兴亚人是主要生活在缅甸若开邦西部的穆斯林,与当地信仰佛教的若开族时常发生矛盾。穆斯林对缅甸政府和佛教徒更为不满。缅甸拒不承认罗兴亚人的缅甸公民身份,国际社会却普遍同情罗兴亚人。7月1日起,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发生了佛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曼德勒连续两晚实施宵禁。
    缅甸独立后,以“一个种族、一种语言、一个宗教”为指导思想进行民族建构,强调“缅甸族、缅甸语、缅甸佛教”的合一,这种同化政策一直受到一些高山地区民族和宗教群体的强烈反对。在宗教对峙中,相对于强势的佛教民族主义力量,缅甸基督徒、穆斯林等显得弱势。缅甸总统登盛上台以来启动民主改革,多次呼吁全国教派和解,但缺乏治本之策。缅甸人口约为6112万(2012年),有135个民族,缅族最多,约占总人口的65%。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南传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约5%的人信奉基督教。缅甸穆斯林主要居住在若开邦,主要是印度移民和移民后裔。宗教冲突带来的流血伤亡,以及引发的难民问题,导致缅甸大批罗兴亚人外逃他国,引发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孟加拉等穆斯林众多的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六、斯里兰卡宗教冲突持续
    2014年6月15日,由于当地穆斯林和佛教徒发生冲突并导致多人受伤,斯里兰卡南部沿海地区阿鲁伽玛实施宵禁。2014年4月,斯里兰卡官员称,斯里兰卡政府已经认定15个由泰米尔人运营的海外团体为“恐怖组织”,怀疑这些团体与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有关,并试图挑起一场分裂活动。多年来,斯里兰卡宗教冲突不断,包括佛教徒与穆斯林、僧伽罗人(多信仰佛教)与泰米尔人(多信仰印度教)之间的冲突。斯里兰卡人口2033万,佛教是主体民族僧伽罗人信仰的宗教,其信徒约占全国人口的69%。印度教是最大的少数民族泰米尔人信仰的宗教,信徒约占总人口的15.5%,主要居住在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海岸。斯里兰卡的穆斯林主要是起源于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民族后裔,占人口总数的7.5%。斯里兰卡宪法给佛教以最优地位,确定了佛教在斯里兰卡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佛教与僧伽罗人民族意识和国土观念有着深刻的关系。伴随着佛教的衰落和印度教的兴起,历史上南印度泰米尔国家对斯里兰卡岛上僧伽罗国家的侵略,也逐渐演变成了印度教国家对佛教国家的侵略。
    由此,僧伽罗统治者创造了“民族、宗教和国家相统一的观念”,把佛教、僧缅甸是著名的“佛教之国”,全国85%以上的人都信仰南传佛教。僧尼多、佛塔多、寺庙多,是缅甸佛教文化的特色。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甸成为旅游胜地。因此,缅甸又被誉为“佛塔之国”。
    罗人和斯里兰岛说成是三位一体。这就是斯里兰卡佛教民族主义的由来,至今对宗教关系仍具有极强的影响。斯里兰卡前总统拉贾帕克萨在任时对泰米尔猛虎组织进行无情打击,还因若干佛教强硬组织的“宗教沙文主义”,开罪了在内战中低调中立的穆斯林,宗教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七、印度国内印度教教派势力上升
    南亚的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政治问题常常交织在一起。印巴分治后,政治因素仍然是印穆冲突的重要推手。世界上10亿印度教徒,约99%都生活在南亚地区,其中94%生活在印度。除了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是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巴两国宗教状况的变化,更增加了南亚局势的不稳定性。一方面,阿富汗塔利班组织对巴基斯坦不断渗透,巴国内伊斯兰教派冲突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印度国内印度教教派主义上升,克什米尔印控区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持续,印穆教派冲突频发,不仅给印度社会带来更多不幸,也对印巴和谈造成巨大障碍。
    印度教两大教派组织“国民志愿团”和“世界印度教大会”自建立后,以文化组织名义进行了大量教派主义活动,一直活跃在印度政治的前沿。2011年,印度教大师阿谢曼那德供认,印度“国民志愿团”(RSS)的成员制造了数起针对穆斯林的暴恐案件。印度的穆斯林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的13%,而北部的北方邦的穆斯林所占人口比例高达20%左右,仅次于克什米尔印控地区,和古吉拉特邦都是印度教徒同穆斯林摩擦不断的地方。2014年5月,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再次爆发严重暴力袭击事件,近30名穆斯林被杀。9月,古吉拉特邦瓦
    多达拉市发生印度教教徒与穆斯林冲突。近年来,印度国大党所倡导的世俗主义力量正在逐渐丧失主导地位,被印度教教派主义势力取而代之。印度人民党与印度教教派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4年5月,印度人民党领导人莫迪当选为印度总理,一些印度教教徒中的强硬派受到鼓舞。如何实现宗教和谐仍是当前一大挑战。
    八、欧洲各国“恐伊症”回归
    据欧洲刑警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欧盟恐怖主义现状与趋势报告》,欧洲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正在加剧,而法国更是重灾区。宗教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是两大主要威胁,而近年来,来自宗教极端势力的威胁更甚。
    欧洲是政教分离的高度世俗化社会,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影响力相对有限,宗教意识日益淡薄。然而,随着穆斯林移民的增多,宗教日渐回归公共领域,成为显性的政治议题。2005年9月,丹麦《日德兰邮报》漫画事件阴影未去,2015年1月,法国《查理周刊》由于刊登侮辱伊斯兰教的漫画,其巴黎总部遭到武装恐怖分子袭击,该事件不断发酵,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其实,欧洲穆斯林移民具有多元性,属于不同的种族或宗派,失业率高,疏离主流社会,大多处于社会底层。解决问题的出路也许在于穆斯林能否认同并融入欧洲文化,欧洲社会能否更好地实现宗教多元化。


本文编号:1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