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船山的性习关系论述评

发布时间:2020-05-21 08:55
【摘要】: 有关王船山性习思想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问世。但如何在贯通其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完整而准确地把握船山性习关系思想的内涵,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本文尝试从教育哲学的角度,从阐释性、习范畴的内涵入手,深入阐述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这一思想作出恰当的历史定位。这是一项远未做好的工作,本文试图作出一份微薄的创新和思考。 首先,对性、习范畴进行界定和梳理。其一,阐释了性的内涵。船山的性论是建立在哲学气本论的基础上的,认为人性是仁义理智之理和声色臭味之欲的统一体。他把人性置于天、人、物的关系中加以考察:人性本源于命,命是真实无妄的自然法则,而性是与人的主体意识相联系的;人、物皆有性,但人性不仅有异于物的生理结构和机能,而且人有道德理性,更重要的是,人性具有不断创生的性质。其二,阐释了习的内涵。习范畴大致有两重含义:一日习染,二日习行。习染系指人在后天经验活动中,不自觉地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习染中,人是被动的;习行是指人自觉主动地从事生活和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人在伦理道德方面的学习、受教、践行等活动,,习行之习是兼知、行而言的,包括求知的活动和对于知识的实践和实行。 其次,阐释性、习间的关系,包括三个基本命题:“继善成性”、“习与性成”和“性日生日成”。前者是借题发挥,即赋予儒家经典的旧命题以新义;后两者是别开生面地自立其义,将其思想浓缩为两个崭新的命题。“继善成性”,是指人自觉承继天道之善,并以此为根据,通过主动地习行,积淀、凝聚为稳定的心理结构。“习与性成”重在强调人性的形成对于习的依赖性:其一,习是贯通“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的桥梁;其二,所习不同,后天之性亦表现出巨大差异。成善还是为恶,关键取决于后天之习。“性日生日成”强调的是人性形成的过程性和创生性。人的天性是在后天之习中逐步展现和发展的,性“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这为人的自由创造提供了充分的活动空间,强调主体在成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最后,对王船山性、习关系思想进行历史评价。王船山在习的动态展开过程中对性、习关系进行辩证分析,认为性和习处于一种既相互规定又相互生成的关系之中,这一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性习关系论的最高成就。然而,船山的人性论没有完全割弃性善论的尾巴,且他所说的习,虽然有习行之义,但仅局限于个人伦理道德方面,尚不具有人类的社会历史实践的意义,受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他也无法对天道与人道、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但船山在探讨性习关系中所蕴涵的辨证智慧以及强调人在成性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理解教育理论中的有关命题和加强道德教育主体性建设不无启迪。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冬;;语用学框架中的语境思考[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2 沈晓阳;体制正义论[J];攀登;2002年05期

3 佛秀芳;白光元;;对发展县域文化的几点思考[J];攀登;2006年05期

4 周道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民生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思想的启示[J];攀登;2006年06期

5 来君;;试论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异化及归位[J];攀登;2007年02期

6 拉毛措;;藏族妇女教育历史回顾[J];攀登;2007年04期

7 陈名财;;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J];攀登;2008年01期

8 包毅;;“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陷阱及其批判[J];攀登;2009年03期

9 孙淑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应谨防五种错误倾向[J];攀登;2009年05期

10 李文峰;刘荣军;;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价值意蕴[J];攀登;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6 刘忠权;;对城市弱势群体“话语政治”的一种探讨——以Z市某街区广场毛泽东话语角为例[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范斯义;创新型学校内涵式发展四维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红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燕;需要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丁鸣;论人类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4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674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f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