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历史演进及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5 23:0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究其历史根源,就要溯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传播理论初期对照中国现实,就开辟了中国化演进之路。二十世纪初,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其影响力日渐增强,为当时及今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一开始作为一种进步思潮进入中国,到后来作为一种邻国经验影响中国,最后成为一种成功实践改造中国。这一过程,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入手开始研究,其次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领域。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实践探索使中华民族翻身解放,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复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也实现了与时俱进,其理论特质不断增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需要,也符合中国社会革命的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中国化不是相互剥离的,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仅仅通过简单地传播介绍是很难在中国立足的,而是从传播的开始就不断尝试并最终完成与中国社会变革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自觉性驱使,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具体结合起来,深切反思社会历史现实,形成了早期马克...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境况
        一、国际背景
        二、中国国情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传入的主要路径
        一、日本路径
        二、欧洲路径
        三、苏俄路径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早期探索的话语形成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论战中扩大话语权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演进线索
    第一节 李大钊、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二、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第二节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第三节 李达、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李达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李达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三、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里程碑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容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征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演进逻辑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阐释
        一、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社会生产力变革
        二、重视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学说
        三、用理论武装历史的创造者:解放人民群众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
        二、唯物辩证法揭示中国问题
        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早期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仅需要中国视角,更需要世界视角
    第二节 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关注知识分子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8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08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