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原始儒家诗教传统的哲学检讨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22 01:04
  儒家“诗教”是儒家“教”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基于《五经》之经学体系,并以《诗》作为核心“正典”及教义典范的实践传统。孔子在继承“三代”文化的基础上宣示了“温柔敦厚而不愚”“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诗”之为“教”的关键义旨,其后孟子、荀子等儒家大师从不同方面拓展了上述义旨的内涵,最终至于《礼记·乐记》对“声音之道”、《毛诗序》对“王政之所由废兴”等原则的论述,一个完整的“诗教”形态由此成立,其可被称为“原始儒家诗教传统”。原始儒家“诗教”传统既是整个儒家“诗教”传统的核心部分,同时也在基本进路、指向方面代表、决定了“诗教”的总体实践规模。本文运用哲学的研究方法并吸收传统经学的治学成果,对原始儒家“诗教”传统中的关键“教义”及“教”之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化阐释,在学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关于儒家“教”之传统总体实践模式的理解,并深化了对《诗》作为儒家“教典”所蕴涵之实践义旨的哲学认知。从总体上看,儒家“教”之传统不仅蕴涵着“历史的秩序”,且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历史”。批判地言之,儒家“教”之传统的形上根据,即人类心灵自身运作所决定的“本性秩序”,亦即心灵理性立法贞定之...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主旨与意义
        (一) 研究主旨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一) 儒家“诗教”传统的总体研究状况
        (二) 原始儒家诗教传统的哲学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及主要困难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意义
第一章 儒家“教”之传统的历史哲学省察
    第一节 儒家“最古之教”的实践形态
    第二节 作为“传统”的儒家之“教”
        (一) “传统”的一般概念
        (二) “高次元传统”与“低次元传统”
    第三节 “教”之传统的内在历史秩序
        (一) “历史”与“事实”的一般性关系
        (二) “历史”的构成形式
        (三) 历史的传统本位
        (四) 作为“秩序的历史”的儒家“教”之传统
    第四节 儒家“教”之实践规模的理论化重构
        (一) 儒家“最古之教”确立的“教”之基本进路
        (二) “教”之内容的一般构成形式
        (三) “教”之传统的概念形构
第二章 儒家“教”之形上根据的批判辨析
    第一节 心灵立法与人的“一般本性”
    第二节 “自然”与“自由”的双重立法秩序
        (一) “自然”与知性立法秩序
        (二) “自由”与理性立法秩序
    第三节 “超感触本性”统摄“感触本性”的“本性秩序”
    第四节 儒家“最古之教”以“本性秩序”为形上根据
        (一) “最古之教”中“天”之性格的厘定
        (二) “超感触本性”统摄下的“教”之实践形式
第三章 “诗”之为“教”经典实践形式与功能
    第一节 “最古之教”实践形态中的“诗言志”
        (一) “典乐教胄子”的实践规模
        (二) “诗言志”的内容与功能
        (三) “诗以言志”辨析
    第二节 “诗”之为“教”的实践级序
        (一) “兴于诗”在人伦-政治秩序中的涵义
        (二) “立于礼,成于乐”蕴涵的“诗教”规模
    第三节 “温柔敦厚而不愚”: 诗教制度的顶层设计标准
    第四节 作为《诗》之运作原则的“声音之道”
        (一) “声音乐”观念在礼乐制度中的实践涵义
        (二) “声音之道”是“诗教”的制度化实践原则
第四章 作为政教原则与诉求的《诗》之核心教义
    第一节 孔子对《关雎》义旨的规定
        (一) 《关雎》之基本教义
        (二)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实践诉求
    第二节 “思无邪”: 诗教的基本“教令”
        (一) “思无邪”旨在“拨乱世,反诸正”
        (二) “思无邪”是作为“言”之“教令”
        (三) “思无邪”与“克己复礼为仁”之关系
    第三节 “王政之所由废兴”: 诗教的历史叙述原则
        (一) 《毛诗序》对《诗》作为“历史叙述”的总体规定
        (二) 《诗》之为历史叙述的根本涵义
    第四节 以意逆志: 《诗》之教义学释读的基本原则
        (一) “以文害辞”解析
        (二) “以辞害志”解析
        (三) “以意逆志”解析
第五章 儒家诗教传统的实践转型
    第一节 作为“文化记忆”的诗教
        (一) “文化记忆”概念的厘定
        (二) 《诗》的“去正典化”与“再正典化”
    第二节 《诗》之为“诗”的实存样态与价值
        (一) 《诗》之“文体”与“诗学秩序”
        (二) “诗学批评”的实践涵义与功能
    第三节 “本性秩序”的诗学实践形态
        (一) “诗学秩序”中的物感形式
        (二) 诗教传统中的“物感典范”
    第四节 “诗教”传统的诗学转型
        (一) 《诗》作为“文化记忆”固定“物感典范”
        (二) 《诗》作为“历史叙述”表现“物感典范”
        (三) 融合“历史叙述”与“文化记忆”的诗教转型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821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1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