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龙溪心学视野下的易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7 23:26
  以心解易在宋代已见端倪,邵雍从伏羲与文王八卦方位图入手,提出先天心法为体、后天之学为迹。此时的心在成为贯通宇宙衍生法则的同时,也成为了性命、伦理等内容的法则,王龙溪将邵雍体用一源的易道原则贯通于心学体系,应用在正心与诚意、未发与已发等良知相关概念的解读上,先天易与后天易的寂感合一,对应良知本体的寂感无二。周敦颐在立说过程中援道入儒,首次将太极和无极二词结合。龙溪立足于良知心体的特性诠释周敦颐主静之说与“无极而太极”,将“无极而太极”纳入内在良知领域,直接揭示太极为“心极”。“无极而太极”于心学体系中,具备宇宙生成论意义中生生不息的循环意蕴,龙溪阐述“由无生有”生成的一面,创新出“由有归无”收敛的一面,使良知有无互通,“心极”超越了主、客对立,活泼的心体与万物同为一体。南宋的陆九渊、杨简批判象数解易的理路。陆九渊根据孟子之说,首倡“本心”作为学说的核心观念,本心的易简性表现在形而上的道德本体与形而下的简易工夫两个方面。龙溪认为反求本心、自立主宰的易简之道是心学本体论建构的法则,形成了含具万理的良知本体与即本体即功夫的先天正心之学。杨简逐渐脱离宋易解易的思路,更加深入地诠释《周易》中的心本...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理论、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比较研究法
        (三) 历史研究法
    三、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概述
        (一) 王龙溪哲学思想研究的起步阶段: 20世纪50-70年代
        (二) 王龙溪哲学思想研究的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二章 王龙溪易学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
    一、王龙溪易学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发展
    三、对邵雍“体用一源”的继承
    四、对陆九渊“易简工夫”的吸收
    五、对杨慈湖“不起意”的扬弃
    六、对王阳明“易即良知”的承袭
第三章 王龙溪以心解易的诠释路向
    一、对乾坤二卦的心学化诠解
        (一) 乾坤与身心、性命
        (二) 乾知即良知
        (三) 持守本心的潜龙之学
    二、对复卦的心学化诠解
        (一) 良知者,天地之心也
        (二) 最初一念即易之所谓复
        (三) 以良知体用解天根月窟
    三、对艮卦的心学化诠解
        (一) 性命合一
        (二) 无思之思
        (三) 寂感一体
第四章 王龙溪心学视野下的易学体系建构
    一、心学视野下的易学认识论
        (一) 咸卦之虚: “致虚所以立本也”
        (二) 艮卦之无: “无者,圣学之宗”
    二、心学视野下的易学修养论
        (一) 致知存乎心悟
        (二) 修养工夫的四个次第
    三、心学视野下的易学经世论
        (一) 经纶者,良知之变化
        (二)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
第五章 王龙溪易学思想的学术影响
    一、黄绾、季本对龙溪易学心体论的辩难
    二、方大镇、蕺山、梨洲对龙溪近禅化流弊的批判
    三、李贽、孙应鳌对龙溪“以心解易”理路的继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835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35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