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苏轼人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0 07:37
  汉唐之后,儒学的发展问题日益紧迫。儒学该何去何从,成为当时学术界的大问题。佛老之学在隋唐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它们提出了旧儒学未曾涉及到的诸多问题,诸如宇宙、人生等;加之皇室统治者对佛老之学有所倾向,这就使得儒学只能在夹缝中得以残喘。这样一来,如果儒学要重获正统地位,就必须在理论上和社会功用上超越佛老,但就儒学自身的缺陷来看,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儒学必须从佛老那里吸取理论思想来弥补自身理论上的不足,从而完整完善自身理论系统。到了宋初,士人们深知儒学的危机,掀起了复兴儒学的运动。他们一方面排抑佛老、攘斥异端;一方面疑经惑古,发展儒学。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佛老之学在理论思维上的长处及儒学自身的局限,提出“修其本以胜之”的思路,一来出佛老而返入儒学,一来注重儒学自身的理论建设,注重阐发儒学经典所含蕴的义理,也讨论宇宙与人生的问题。 人性范畴,一直是中国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到了宋代更是被推上顶峰。宋的代的儒生几乎都谈论人性问题,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体会。在人性问题上,苏轼走着与众儒生不同的路径。 苏轼的人性思想从孔子开出,本着对人的本真性情的保留的原则,走着近似道家...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切入点与思路
第一章 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
    一、苏轼生平及著作
    二、时代背景
第二章 苏轼人性论
    第一节 苏轼人性论的提出
    第二节 苏轼自然人性论
        一、有关自然人性
        二、苏轼自然人性论
        三.苏轼自然人性的特点
    第三节 苏轼社会人性论
        一、北宋人性论的特点——以张载为例
        二、苏轼社会人性论
        三、社会人性与"天地之性"之异同-----以苏轼与张载为例
    第四节 以自我而于外---苏轼两重人性论之贯通
    第五节 苏轼人性论定位
第三章 苏轼人性论的影响与意义
    第一节 蜀洛顽颉
    第二节 朱子对苏轼思想的批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804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804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