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建党前后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4-05-08 05:43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大背景入手,选取李大钊唯物史观作为研究对象,把俄国二月革命到中共五大这一时期作为研究的主要时间段,通过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进行历史递进与学理相结合的研究,理清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初发展,分析李大钊理解的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李大钊运用的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对新时代的启发价值三者之间的辩证联系。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其自身具备的真理价值,得益于国内外双重环境的相互影响,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浴血奋斗,换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译介传播,并且得到迅速发展,之后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了新天地,创造出属于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探寻李大钊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李大钊是最早警觉俄国革命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关键时刻,他率先开始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在此过程中,影响了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理解的唯物史观大致符合原意,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其自身思想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偏差,导致李大钊在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中具有其明显的个人特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译介传播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要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锻造哲学武器
        二、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基本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
    第三节 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一、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选择与引介
        二、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理解的一般内容
第二章 李大钊接受与信奉唯物史观的思想历程
    第一节 李大钊前期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的历程
        一、早年接受儒家教育
        二、逐步接受西式思想
        三、负笈日本留学时期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第二节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理解的唯物史观
        一、民族解放与国家富强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
        二、物质与意识、新史观与人生观的辩证联系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三、阶级斗争与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是李大钊唯物史观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初步运用
    第一节 在唯物史观影响下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人生观
        一、高度认可唯物史观
        二、以新史观明确人生观
        三、确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节 传播运用唯物史观开展爱国运动
        一、撰文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二、展开论战增强理论自信
        三、创建社团组织工农运动
    第三节 以唯物史观为依据策划筹建中国共产党
        一、完成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准备
        二、培养了一大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三、筹备并组织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四节 以唯物史观分析国情初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基于社会基本矛盾明确帝国主义为革命的首要对象
        二、基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无产阶级领导权
        三、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把握建立农民同盟军
        四、基于中国革命的任务要求达成革命统一战线
        五、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第四章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的历史地位及现实启示
    第一节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在百年党史中的理论地位
        一、指明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第二节 李大钊唯物史观的新时代意义
        一、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人生信念
        二、以科学的态度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不忘初心在奋斗中砥砺前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67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7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