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

发布时间:2017-06-09 16:02

  本文关键词: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被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指标,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立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础之上,长期积淀出了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二者是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产物,析理出两者的共性与个性,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智慧转换,为现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哲学依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四章: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等多个方面来阐述。通过梳理学界对儒家生态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比较的研究成果,为下文进一步探究天道德性视域下的儒家生态文化观点,挖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内涵,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儒家天道德性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观,通过提炼总结出“中”“和”“位”“育”等生态文化重要概念,从天道德性角度概括出了“天地位”、“尽其性”、“万物育”等的儒家生态观。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将儒家生态观从生态意识、生态本性、生态情怀以及生态节制五个方面提炼概括为“趋中达和”、“和而不同”、“天地位”、“万物育”、和“尽其性”的生态文化观,来探求儒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内涵。第三章则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具体阐述了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起的涵养作用。挖掘出了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等方面与儒家生态观的契合关系,展现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智慧能够对应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之功。从意识形态和个人行为两个方向,概括整合了儒家生态观的哲学理论来为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哲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对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平等观、环境友好观和合理消费观等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儒家天道德性 生态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222;D61;X3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绪论9-17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4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14-15
  • 五、研究方法15
  • 六、本文的重难点15-16
  •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16-17
  • 第一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核心概念解析17-20
  • 一、“天道”“德性”17
  • 二、“致中和”17-18
  • 三、“天地位”18
  • 四、“万物育”18-19
  • 五、“尽其性”19-20
  • 第二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的理论基础20-30
  • 一、“趋中达和”的生态原则20-23
  • 二、“和而不同”的生态意识23-25
  • 三、“天地位”的生态本性25-26
  • 四、“万物育”的生态情怀26-28
  • 五、“尽其性”的生态节制28-30
  • 第三章 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30-44
  •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儒家生态观的契合30-37
  • (一) 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与儒家的节制观念30-33
  • (二) 社会主义的生态政治与儒家的仁爱思想33-35
  • (三)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化与儒家的和乐追求35-37
  • 二、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之功37-44
  • (一) “致中和”的生态伦理意识38-39
  • (二) “天地位”的整体平等观39-40
  • (三) “万物育”的环境友好观40-41
  • (四) “尽其性”的合理消费观41-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附录50

  本文关键词: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35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e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