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康德的时间概念及其存在论性质

发布时间:2017-06-30 06:00

  本文关键词:论康德的时间概念及其存在论性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阐述的时间概念实际上是一种现象意义上的时间,它作为一种感性直观形式,是一切现象的可能性条件,作为一种纯直观,,是使得算术得以可能的根据,作为一种先验图型,是纯粹知性概念得以运用到现象之上的中介条件;现象时间对于感性自然的构建具有一种高阶的自然必然性。在现象时间的基础上,根据范畴所得以划分出来的“无”的概念,我们发现了另外三种时间概念,一是与作为“没有对象的空虚的概念”的无相对应的“时间本身”,是理性在时间方面的对象;二是与作为“一个概念的空虚对象的无”相对应的“一般时间”,是知性在时间方面的对象;最后是与作为“没有对象的空虚直观”的无相对应的“纯粹时间”,它与感性相对应。后三种时间概念是在现象时间基础上的否定性的时间概念,它们与现象时间一起共同构成了康德全部的时间概念。 康德的时间概念本身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存在论性质,因为在康德的先验学说中,经验的可能性条件与经验对象本身的可能性条件合而为一,时间是经验的可能性的核心条件,因而也是经验对象之可能性的核心条件。存在论指的是关于对象之存在的可能性条件的学说,而对象则分为感性自然与人两部分。在感性自然部分,现象时间具有一种高阶的自然必然性,它从自然的数学性关系和力学性关系两部分构建了感性自然的存在之可能性。在人的存在部分,“纯粹时间”、“一般时间”和“时间本身”分别构建了人的感性存在、知性存在和理性存在,由此也就构成了人的存在之可能性条件。时间对于(感性自然和人的)存在的关系也就由此而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康德关于时间及其存在论性质的学说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存在之所以不能以其所是、而必须以人的方式而展示出来,根本在于人的有限性,而时间之所以对感性自然和人的存在具有根本性作用,就在于,有限的人不能直接呈现出存在本身,而必须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将存在以非其所是的方式展示出来,时间就是这种间接方式的实际承担者;一旦意识到人的有限性,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这种有限性,通过康德的学说,我们所能够获得的启示是,存在本身“不可知”,因为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的人类根本无从直接获知存在;但存在却又处处“可知”,因为存在本身并非被现象所掩盖的某种“东西”,它本身就是无,必须借且一切“有”而展示出来,对存在者之存在的领会,也就是对存在的领会;康德的“存在与时间”展示了我们对于存在无话可说但又可说一切话的困境。
【关键词】:时间 存在 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516.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导论7-12
  • (一) 选题的意义7
  •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7-10
  • (三) 本文研究方法10-11
  • (四) 本文论述框架11-12
  • 一、 康德的时间概念12-45
  • (一) 现象时间12-31
  • 1、 时间与感性直观的关系13-16
  • 2、 时间与范畴的起源16-20
  • 3、 时间和范畴的图型化20-25
  • 4、 “现象时间”概念的内涵及本质25-31
  • (二) “无”及另三种时间概念31-45
  • 1、 关于无的概念31-36
  • 2、 “时间本身”36-38
  • 3、 “一般时间”38-40
  • 4、 “纯粹时间”40-45
  • 二、 康德时间概念的存在论性质45-120
  • (一) “哥白尼革命”的存在论意蕴46-50
  • (二) 感性自然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50-78
  • 1、 自然的数学性规定与时间51-60
  • 2、 自然的力学性规定与时间(一)60-72
  • 3、 自然的力学性规定与时间(二)72-78
  • (三) 人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78-120
  • 1、 人的三种存在方式79-82
  • 2、 人的感性存在与时间82-90
  • 3、 人的知性存在与时间90-98
  • 4、 人的理性存在与时间98-120
  • 三、 启示与结语120-124
  • 参考文献124-126
  • 致谢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晓芒;;康德时间观的困境和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2 张荣;创造与伸展:奥古斯丁时间观的两个向度[J];现代哲学;2005年03期


  本文关键词:论康德的时间概念及其存在论性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0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00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