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敬畏思想的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17-06-30 16:21

  本文关键词:孔子敬畏思想的伦理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敬畏是主体在面对具有神圣性、崇高性、超越性事物时,产生的既崇敬又谨畏的特殊情感,及由此引发的主体精神的自省、自律。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与人的智慧存在、诗意栖居相始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敬畏,是在“天人之际”的层面上展开的,因而蕴涵着浓郁的人文道德气息和实践理性特质。中华文明开篇之时的《尚书·尧典》中,已有“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命题,将对宇宙秩序的敬畏落实在“敬授民时”的人文关怀上。孔子处于中华人文觉醒的西周时期,作为“集大成”者,其敬畏思想明显体现着这一人文特质。 孔子生当春秋末期,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呈现出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局面。在此乱象丛生的社会中,传统的价值观念、信仰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对此,孔子有着深切的忧虑与关怀:如何使人们重新觅得信从的权威与力量,以安身立命、重建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其颇具特色的敬畏思想即此思考的产物。 孔子的敬畏思想有其形成的特定文化渊源和现实根基,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为“巍巍乎,唯天为大”、“君子有三畏”、“敬鬼神而远之”、“后生可畏”等命题。孔子敬畏思想内蕴着浓厚的伦理特质,并以“道始于情——经于学——达于道”的逻辑展开。由于敬畏关涉天人之际,因而,这一过程又显现为“天人相分——人法则天——天人合一”的关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道德问题层出不穷,以至有人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反思其原因,不难发现,敬畏之心的缺失无疑是重要因素。解决社会道德问题,当先从正人心开始。通过借鉴孔子敬畏思想资源,我们认为,当代中国道德敬畏之心的重塑,需要在转变恶的存在方式的前提下,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重向度入手。如此,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
【关键词】:孔子 敬畏 天命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0
  • 第一章 孔子敬畏思想的历史渊源及时代背景10-28
  • 第一节 “敬畏”的内涵10-13
  • 第二节 历史渊源13-23
  • 一、巫觋文化时期敬畏意识的萌生13-15
  • 二、祭祀文化时期敬畏意识的发展15-17
  • 三、礼乐文化时期敬畏思想的初步确立17-21
  • 四、礼乐文化时期敬畏思想的动摇21-23
  • 第三节 时代背景23-28
  • 一、王道衰微23-24
  • 二、斯文危机24-26
  • 三、人格分裂26-28
  • 第二章 孔子敬畏思想的主要内容28-47
  • 第一节 “巍巍乎!唯天为大”28-33
  • 一、命定之天29
  • 二、意志之天29-30
  • 三、义理之天30-31
  • 四、自然之天31-33
  • 第二节 “君子有三畏”33-43
  • 一、“君子”释义33-36
  • 二、“君子有三畏”的基本内涵36-43
  • 第三节 “敬鬼神而远之”43-45
  • 第四节 “后生可畏”45-47
  • 第三章 孔子敬畏思想的伦理特质47-65
  • 第一节 “道始于情”的伦理起点47-53
  • 一、人是道德情感的存在47-50
  • 二、敬畏与“道始于情”50-53
  • 第二节 “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53-59
  • 一、修己“成人”53-57
  • 二、仁者“安人”57-59
  • 第三节 “下学而上达”的道德养成路径59-65
  • 一、“为仁由己”60-61
  • 二、“下学而上达”61-65
  • 第四章 孔子敬畏思想的当代意义65-77
  • 第一节 当代中国敬畏之心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66-73
  • 一、敬畏之心缺失的表现66-69
  • 二、敬畏之心缺失的原因69-73
  •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敬畏之心重塑的三重向度73-77
  • 一、人与自然73-74
  • 二、人与人74-76
  • 三、人与自身76-77
  • 结语77-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丽;;中国语境中的“敬畏感”[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2 余卫国;;敬畏之心的存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君子三畏”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李春青;;论“周文”——中国古代“文”的历史之奠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黄明理;;善恶因果律的现代转换——道德信仰构建的关键概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莫飞平;论道德权威[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张晓东;;当代中国人多元生存形态的道德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7 韩星;;春秋德礼思潮及其人文精神[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夏乃儒;;敬畏意识、敬德理想与现代社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王长国;;精神窄门的焦虑——论敬畏之心[J];探索与争鸣;2008年11期

10 樊浩;;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孔子敬畏思想的伦理意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6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026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