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证

发布时间:2017-07-03 10:17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证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理性 局限性


【摘要】: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使人类陷入了环境危机,使得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地球的美好愿望更加遥不可及。因此,怎样化解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以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重新认识“地理环境决定论”,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环境哲学思想的维度重新评价“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于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地理环境决定论”萌芽于古希腊时期,十八世纪的孟德斯鸠是其典型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等)决定民族的性格、精神,社会的法律、政治制度等。环境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地理环境决定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一方面,他们一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他们仅仅强调自然的客体性对人的制约,无视人的主体性对自然的改造。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非人类中心主义就是现代形态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地理环境进行了辩证的考察分析。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而且人类对地理环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可见,“地理环境决定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其合理性在于:第一,地理环境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物质前提,因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区域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的差异就是由地理环境这一客观性前提“决定”的;第二,地理环境是价值生成和创造的参与者,它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从“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第三,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主要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直接影响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无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能将感性理解为感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它夸大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走向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此,从唯物辩证法的维度考察“地理环境决定论”,不仅有利于克服学术界在此问题上形成的形而上学的两个“极端”,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还有利于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实现。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理性 局限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绪论8-14
  • 一、问题的提出8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8-12
  • 三、研究的方法12-13
  • 四、研究的价值13-14
  • 第二章“地理环境决定论”概述14-24
  • 一、“地理环境”的内涵及特点14-18
  • (一)“社会的自然基础”14-15
  • (二)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价值性、有限性15-18
  •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变迁18-22
  •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起源及发展18-20
  • (二)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20-22
  •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现代形态22-24
  •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22-23
  •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中国23-24
  • 第三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合理性24-34
  • 一、地理环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客观性前提24-26
  • (一)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天然前提24-25
  • (二)地理环境:工业和旅游业“须臾不可缺少”的对象25-26
  • 二、地理环境是价值生成的参与者26-29
  • (一)“价值”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生成27
  • (二)地理环境参与价值的生成和创造27-29
  • 三、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29-34
  • (一)作为生存条件的地理环境30-31
  • (二)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地理环境31-34
  • 第四章“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34-42
  • 一、人与社会维度的缺失34-36
  • (一)夸大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34-35
  • (二)主体性实践的缺失35-36
  • 二、走出“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阴影36
  •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全盘肯定”的困境36-38
  •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全盘否定”的批判38-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9
  • 致谢49-50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惠媛;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海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辩难[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时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合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李秀艳;崔子修;;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述评[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魏伟;;马克思关于人类发展的智慧——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姜世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刍见[J];学理论;2008年18期

7 陶爱萍;吴建平;;和谐观视野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薛立刚;;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非人类中心主义”[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9 郭哲;;浅析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J];枣庄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孟黎;;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柳钦;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观[N];中国环境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立刚;“非人类中心主义”辨析[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赵亚伟;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及其划界标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永华;生态危机中的觉醒—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D];吉林大学;2007年

5 韩雪;“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整合与超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何娟;“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证[D];西南大学;2015年

7 辛峰;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李玉洁;非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盛夏;从“非人类中心主义”到“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批判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贺娟;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辩证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决定论” 合理性 局限性




本文编号:513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13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