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30 21:26

  本文关键词:论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先秦道家 生态智慧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启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离不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也离不开本土的先秦道家生态智慧的影响。作为出现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灿烂哲学理论,以往的研究者们更加注重对二者所包含的伟大的哲学思想、政治学思想和经济学理念的研究,而对于二者所蕴含的生态伦理的关注则较少。 近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先秦道家生态智慧的研究,分别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国人们对二者的整体研究还略显不全面。 今天我们研究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如何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终未必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但先秦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的生态智慧,对我国未来的生态文明的发展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共分五章展开讨论。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的内容。包括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应当按自然发展规律开展实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破坏生产方式的批判。 第三章主要探讨的是先秦道家生态智慧的科学思想内涵。本章对先秦道家所涉及的“道”、“道家”等名词做了简要的解释,并引经论证了先秦道家生态智慧蕴含着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适度的生态消费等思想。 第四章主要是对两种生态思想进行比较,发掘二者的趋同之处,使先秦道家生态智慧能够更好地为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行性的理论补充。 第五章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结合过程,并简要描述了我国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六章主要是探讨了先秦道家生态智慧的当代意义,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即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政府和公众协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先秦道家 生态智慧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3;D61;X2
【目录】:
  • 目录3-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一、前言8-13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9-11
  • 1. 对道家生态智慧研究的整体概述9-10
  • 2. 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研究的进展10-11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1
  • 1. 正负反馈回路结构分析11
  • 2. 分析法11
  • 3. 带有虚拟变量的世界模型分析11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11-13
  •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13-20
  • (一) 生态思想的概念13-14
  • (二) 实践——联系人与自然的中介14-15
  • (三) 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15
  • (四) 人类的实践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15-17
  • (五) 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的批判17-20
  • 三、先秦道家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20-29
  • (一) “道”与“道家”20-21
  • (二) “道法自然、顺之天理”——尊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21-24
  • 1. 道法自然、无为而尊21-23
  • 2. 顺之天理、鸟养养鸟23-24
  • (三) “万物平等、物无贵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4-26
  • 1. 万物平等24-25
  • 2. 物无贵贱25-26
  • (四) “见素抱朴、知足知止”——适度的生态消费思想26-29
  • 1.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6-27
  • 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7-29
  •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先秦道家生态智慧的趋同29-34
  • (一) 关于人类的起源的共识29
  • (二) 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共识29-30
  • (三) 关于人的实践以自然界的规律为前提的共识30
  • (四) 二者的趋同奠定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服务的基础30-34
  • 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面临的问题34-37
  • (一) 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结合34-35
  • (二) 成全了当下的自己,却定制了未来的环境35-37
  • 六、浅析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以治理“雾霾”为例37-49
  • (一) 2013年中国年度环境关键词——“雾霾”37-40
  • (二) 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执政者以科学执政治理雾霾的积极意义40-43
  • 1. 推选能“后其身”、“外其身”的执政者40-42
  • 2. 执政者科学的“无为而治”、“尊道贵德”42-43
  • (三) 先秦道家生态智慧对公众以低碳生活治理雾霾的积极意义43-49
  • 1. 从“少私寡欲”到“低开支”44-45
  • 2. 从“损有余而补不足”到“低消耗”45-47
  • 3. 从“天地与我并生”到“低能量”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56
  • 个人简介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孚琛;道家与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2 孔令宏;新道家哲学论纲[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佘正荣;天人复和:中国生态思想传统的理性重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5961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961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