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道德生命与实践生命—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之对话

发布时间:2017-08-03 05:20

  本文关键词:道德生命与实践生命—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之对话


  更多相关文章: 子思 马克思 生命本体论 实践


【摘要】:子思与马克思的生命本体论植根于中西方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对人之生命的觉解存在本质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命智慧。子思从个人的生命情感体验出发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增进宇宙与生命的交相和谐,提升人之精神意蕴与理性觉悟能力,使天、地、人在浩瀚的生命洪流中得到会融,以求精神生命之道德理想境地。马克思则突破西方传统生命哲学对人之生命形而上的理解,消解思辨形而上学的主客二元对立,以人之生命的本源性存在方式—自由自觉的生命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把握人的生命属性特征,实现人对自身生命生存的体验,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本论文主要采取对话方式从四个方面对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进行比较反思。第一章从子思与马克思生命觉解的方法论入手,对“天人合一”和“实践生成”的生命理解范式进行阐释并对话,为后文奠定方法论基础。第二章主要阐释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理论依据,并通过对比分析,寻求二者互补会通的切入点。第三章重点阐释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开展二者批判性的、建设性的和时代性的对话,为解决当代人类生命生存境遇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和信念支撑。第四章主要论述马克思对子思生命本体论的当代反思及对生命困境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子思 马克思 生命本体论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d4-7
  • 绪论7-16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7-8
  • (一) 人之生命:哲学关注的永恒主题7
  • (二)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比较研究背景7
  • (三)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学术研究背景7-8
  • (四)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研究价值8
  • 二、研究情况综述8-11
  • (一) 国内外学者对子思生命本体论的研究8-9
  • (二) 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研究9-11
  • (三) 国内外学者对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比较研究11
  • 三、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11-12
  • (一)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贡献11
  • (二) 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11-12
  • 四、相关概念的梳理与定位12-13
  • (一) 生命12
  • (二) 本体论12-13
  • (三) 生命本体论13
  • 五、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思想来源13-15
  • (一) 子思生命本体论的思想来源13-14
  • (二) 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思想来源14-15
  • 六、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5
  • 七、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15-16
  • 第一章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生命理解范式及其对话16-20
  • 第一节 子思与马克思的生命理解范式16-18
  • 一、子思的生命理解范式:天人合一16-17
  • 二、马克思的生命理解范式:实践生成17-18
  • 第二节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理解范式的对话18-20
  • 第二章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理论依据及其对话20-30
  • 第一节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理论依据20-26
  • 一、子思生命本体论的理论依据:诚20-23
  • 二、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理论依据:实践23-26
  • 第二节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理论依据的对话26-30
  • 一、理论依据的差异性分析26-27
  • 二、理论依据的共性分析27-28
  • 三、理论依据的评价与反思28-30
  • 第三章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其对话30-43
  • 第一节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30-37
  • 一、子思生命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30-34
  • 二、马克思生命本体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34-37
  • 第二节 子思与马克思生命本体论基本内容的对话37-43
  • 一、基本内容的差异性分析37-40
  • 二、基本内容的共性分析40-41
  • 三、基本内容的评价与反思41-43
  • 第四章 马克思生命本体论之于子思生命本体论的当代反思及启示意义43-47
  • 第一节 马克思生命本体论之于子思生命本体论的当代反思43-45
  • 一、缺乏科学理性,使人与现代化进程之间关系紧张43
  • 二、追求天人合一,却疏离了人与自然的交往关系43-44
  • 三、注重道德理性,却难以化解人与社会的冲突44-45
  • 第二节 马克思生命本体论之于子思生命本体论的当代启示45-47
  • 一、融合科学理性,完善生命意义45
  • 二、规约工具理性,圆融生命本性45-46
  • 三、消解理性与道德之间的紧张关系46-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介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家祥;;中国哲学“诚”观念的深刻内涵[J];江汉论坛;2012年04期

2 高清海,孙利天;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3 李翔海;;21世纪中国哲学新开展的三重维度[J];学术月刊;2012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胜利;子思哲学思想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612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12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