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4:13

  本文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构论 社会有机体论 科技文化软实力 上层建筑 基础功能


【摘要】:科技文化软实力作为新兴研究对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以及具体实施途径,,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而,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却与其身负意义大相径庭,目前我国的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还存在着合法性与创新性两大问题,所谓合法性问题即在于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逻辑合理性,这使得该领域的研究被重视程度不足,而创新性问题则是指现有的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多演绎自科技文化研究成果,缺乏理论突破。这两大问题充分说明了我国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尴尬之处,亦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在历史唯物主义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的视野下研究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恰好可以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综合比较历史唯物主义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可以发现两者作为方法论虽然在内容上差异明显,却又在应用中相互补充。结构论强调规则决定性,这是与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源”矛盾;结构论力求解决共时性问题,这是与注重历时性问题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流”矛盾。“源”矛盾体现了出发点的不同,而“流”矛盾则说明了问题指向的相离,“源”须统一,而“流”可共存。简而言之,人处于结构规则之中,而又能立于结构规则之外,在这一前提下,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分别对应着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不同层面。 凭借历史唯物主义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的方法论指导,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文化软实力主要具有维持功能与整体功能——维持功能是指科技文化软实力在对自身的角度上,实现科技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维持功能的统一,即追求科技的人文意义、非强迫性的国际竞争手段以及包容和谐的国家文化发展路线;整体功能是指科技文化软实力的上层建筑功能与基础功能,上层建筑功能表现为政治上层建筑功能以及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功能,基础功能则表现为在与其他文化软实力要素功能关系中的首要性地位,而这相对独立的两种功能则在整体功能效果上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发展。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研究——在综合比较历史唯物主义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的基础上实现了方法创新,而由此指导于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则实现了内容创新;对于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成功挖掘,则在功能角度道明了科技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发挥,并论证了其存在的价值——是解决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创新性与合法性问题可见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结构论 社会有机体论 科技文化软实力 上层建筑 基础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01;B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本土化的软实力概念——文化软实力的产生与演变9-11
  • 1.1.1 软实力——舶来品的本土化9-10
  • 1.1.2 演变——从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10-11
  • 1.2 革命与缺位——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与问题11-13
  • 1.2.1 命题的转向——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意义11
  • 1.2.2 资源——国内科技文化以及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11-13
  • 1.3 作为方法论资源的历史唯物主义功能研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出路13-17
  • 1.3.1 科技文化软实力研究困境的突围——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功能研究13-14
  • 1.3.2 启示——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研究的方法论来源14-17
  • 第2章 功能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资源17-25
  • 2.1 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阐释路径——结构论与社会有机体论17-22
  • 2.1.1 整体结构方法论17-20
  • 2.1.2 社会有机体方法论20-22
  • 2.2 综合比较下的功能解释方法论22-25
  • 第3章 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分析的不同对应路径25-31
  • 3.1 结构论与科技文化软实力25-27
  • 3.1.1 基础与上层建筑内涵的文本分析25-26
  • 3.1.2 作为广义上层建筑的科技文化软实力26-27
  • 3.2 社会有机体论与科技文化软实力27-31
  • 3.2.1 功能的互相渗透27-29
  • 3.2.2 科技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属性29-31
  • 第4章 科技文化软实力功能的具体分析31-45
  • 4.1 结构论视野下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功能31-38
  • 4.1.1 科技文化软实力的政治上层建筑功能31-35
  • 4.1.2 科技文化软实力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功能35-38
  • 4.2 社会有机体论视野下的维持与整体功能38-45
  • 4.2.1 科技文化软实力的维持功能39-42
  • 4.2.2 科技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功能42-45
  • 第5章 结语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乃基;21世纪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邓环;杨怀中;;提高公民科技文化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及途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3 苑芳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刍议[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6期

4 周建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11期

5 E.P.汤普森;张亮;;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01期

6 肖峰;;人工情感:技术与人文的新融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01期

7 仰海峰;;德波与景观社会批判[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8 杨慧民;;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9期

9 颜岩;;晚期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后现代——以道格拉斯·凯尔纳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10 王传利;肖炳兰;;资本逻辑与科技社会功能的发挥——兼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614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14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c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